文/楊勇 順治結局之謎一直被世人所樂道,除了“出痘而死”,,比較有影響的還有“五臺出家”和“炮斃廈門”。 據(jù)清人筆記《十葉野聞》所載,,董鄂妃死后,順治帝心情抑郁,。 有一天,順治獨坐便殿,,偶然看見梧桐葉從樹上飄落,突然有所領悟,,便對左右的人說:“人生在世,不過數(shù)十寒暑,,追逐名利,何時可已,?我雖然貴為天子,開國承家業(yè)也有十八年,,長此營營,,何時方得滿意?我覺得這世事猶如浮云過眼,,事后追維,味同嚼蠟,,不如真修悟道,實為無上上乘,。我小時候就有此念頭,如今飽經(jīng)世患,,勘破情網(wǎng),,現(xiàn)在還不解脫,更待何時,?” 話剛說完,順治立馬命御前會議大臣瑪尼哈特等人入見,,跟他們交代了幾句輔佐幼主、盡忠盡責等話后,,拔腳就走,,大臣們如聞驚雷,,不知所措,見皇帝不是開玩笑,,便蜂擁而上,抱著順治的腿乞求皇帝留下來,。順治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袈裟換上,又戴上喇嘛帽,,隨后便甩開群臣,疾行出了東華門?,斈峁氐热艘嗖揭嘹叄抨犈茉陧樦蚊媲肮蚯蠡噬狭舨?,有的甚至拽著順治的袈裟不撒手,順治大怒,,出家的態(tài)度極為堅決。孝莊太后聞訊趕來,,知道已經(jīng)無可挽回,便命侍衛(wèi)護送,,順治不耐煩地說不用侍衛(wèi),但經(jīng)不住這些大臣的苦苦相求,,最后才勉強同意讓四個侍衛(wèi)跟隨?;实圩叩侥睦铮绦l(wèi)就跟到哪里,,一直到了五臺山就不走了,侍衛(wèi)也被順治打發(fā)了回來,。 以上雖為野史,卻也說得有鼻子有眼兒,,似非空穴來風。 《清詩紀事》中還收錄過一首《西山天太山慈善寺題壁詩》,,很多人認為這是順治的手筆: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 …… 亦有順治出家五臺清涼寺后又輾轉來至商丘白云觀等傳聞,但“出家說”存有不少漏洞,,比如,,若順治未死,下葬如何進行,?再比如,,他的皇帝身份暴露了怎么辦,?而以孝莊為首的清室當然不會容忍這種情形發(fā)生。 2004年,,《延平王起義實錄》一書被發(fā)現(xiàn),,這是鄭成功的后人于1912年謄抄而成,其中雖然有1660年5月順治親征福建被鄭成功炮斃于廈門筼筜港的記載,,令人震驚,,但這種說法可信度更低。首先,,孤證不立,,皇帝御駕親征彰顯文治武功,必然要做足政治宣傳,,記載不可能僅見于此書,。其次,若果真如此,,新帝康熙直到翌年的二月才登基,在此后八個月的時間里,,朝中豈能無君,?何況,這期間發(fā)生有董鄂妃薨逝,,很多人都見過為此尋死覓活的圣上,。 既然順治帝結局已是可疑,以上可能性又極小,,且無法有效證明,那么,,順治的結局會不會是另一種我們未曾慮及的形式,? 康熙帝在第三次南巡時,在江寧織造府曹家遇到了孫氏,,康熙見之“色喜”,,并謂其為“吾家老人”,而康熙說出的“吾家”就是皇家,!則這位“皇家老人”會不會是隱居在此的順治,? 雖然歷史的流傳是“主觀”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否認歷史的內容是“客觀”的,,而對歷史的研究探討,,就是一個無止境恢復“客觀”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