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號是中國古代君主死后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在廟號之中,太宗廟號是“宗”字廟號之中的極品,,一般多為王朝二代皇帝廟號,。 當(dāng)然也不是所有二代皇帝都可以得到太宗廟號,整體來說,,有作為的二代皇帝多為太宗,,沒有太大作為的二代皇帝則多是沒有廟號,只能得到一個“惠”字謚號,,被稱之為惠帝,。 同時還要注意一下,二代皇帝不只是包括王朝第二位皇帝,,還包括開國皇帝的子嗣,,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一開始并沒有繼位,,等到后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才成為皇帝,,諸如漢文帝劉恒和明成祖朱棣等等,。 一般來說,,幾乎每個王朝都有太宗皇帝。諸如漢太宗劉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元太宗窩闊臺,、清太宗皇太極等等,,除了宋太宗趙光義,都是雄才大略之主,。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發(fā)現(xiàn),為什么明朝有成祖皇帝,,卻沒有太宗皇帝呢,? 其實明朝是有太宗皇帝的,或者說明朝的太宗就是明成祖朱棣,,因為明成祖朱棣最初的廟號就是太宗,。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駕崩,,死后上廟號太宗,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span> 114年以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嘉靖帝改先祖朱棣的太宗廟號為成祖,,并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nèi)手列⑽幕实邸?/p> 因此被稱呼了114年的明太宗朱棣,從此成為了明成祖朱棣,,不過如果朱棣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蓋不住,會大罵嘉靖帝是不孝子孫,。 看似朱棣從“宗”升級成為“祖”是一件好事,,但從兩方面來說,朱棣是寧愿當(dāng)太宗,,也不愿意當(dāng)成祖,。 一方面來說,朱棣是通過造反登基為帝,,并不是正規(guī)程序繼位,,這可謂是他揮之不去的痛。 所以為了顯示自己的“合法性”,,朱棣不只是篡改史料,,加上父親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賞自己,想傳位于自己的記載,。 更是在史書上抹掉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4年,,將其父朱元璋在位的31年,加上朱允炆在位的4年,,合成了洪武35年,。 因此在明朝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朱允炆被稱之為“革除君”,,他在位的4年,,也被稱之為“革除時代”。 直到近200年以后的明神宗萬歷帝時代,,朱允炆還有他的年號建文,,才被萬歷帝承認(rèn),但也僅僅是被承認(rèn),。 等到明朝滅亡以后,,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才追封朱允炆為“惠宗”廟號,并上謚號“讓皇帝”,。 朱棣在位時期的大手筆也是頗多,,是遷都北京、五征蒙古、收復(fù)安南,、東北設(shè)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shè)置哈密衛(wèi)、西南設(shè)貴州承宣布政使司,,使得明朝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期達(dá)到巔峰,并且還修成了《永樂大典》,。 他之所以大手筆這么多,,固然是因為他雄才大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是造反當(dāng)?shù)幕实?,因此想拼命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是一個有大作為的皇帝。 所以對于二代皇帝的標(biāo)配太宗廟號,,朱棣是夢寐以求,,因為太宗廟號,不只是可以肯定他的作為,,更是可以證明他的得位之正,,是具有“合法性”,意思他不是亂臣賊子,。 而嘉靖帝將朱棣升級為“祖”,,說好聽點是認(rèn)為他有著開基之主一般的功勞,說不好聽了,,就是變相罵朱棣是亂臣賊子,,意思他是重新打了天下,開了天下,,這無異于是將朱棣架在了火上烤,。 另一方面來說,成祖雖然是“祖”字廟號,,但頗有些不倫不類的意思,,比不上含金量最高的太祖廟號,,也是不如高祖和世祖廟號,,可以說是嘉靖帝“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祖”字廟號。 相對來說,,成祖這個廟號的含金量,,甚至還不如太宗這個廟號。 所以綜合來說,,朱棣肯定愿意當(dāng)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太宗這個廟號含金量更高,而且對他來說是最合適也是最重要的,,而讓他稱祖,,固然是夸贊他的功勞,但同時也是變相罵他亂臣賊子,。 朱棣一輩子南征北戰(zhàn),,拼命證明自己,有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證明自己遠(yuǎn)遠(yuǎn)比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強,,甚至比死去的大哥朱標(biāo)更適合當(dāng)皇帝,,就是想要世人只記得自己的豐功偉績,而不是只記得他是造反成為皇帝的,,他是亂臣賊子,。 結(jié)果嘉靖帝這么一操作,等于他的努力證明自我,,還有努力裝飾的“合法性”,,幾乎是毀于一旦,所以朱棣若是泉下有知,,肯定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 最后再說說嘉靖帝為何要改朱棣的廟號呢? 現(xiàn)在有一種流行說法認(rèn)為嘉靖帝是想讓生父興獻(xiàn)王被追封為皇帝,,并且稱宗以后,,神主再進(jìn)入太廟,但因為太廟已滿,,論血緣疏遠(yuǎn)的話,,得將明太宗朱棣請出去,但朱棣功勞太大,,嘉靖帝不敢動,,所以將他升級為祖,就不用請出去了,,然后順延下去將明仁宗朱高熾請出太廟,,再將父親興獻(xiàn)王神主入太廟。 其實并不是這么回事,,因為早在嘉靖帝大伯明孝宗時期,,因為太廟已滿,父親明憲宗死后,,就遇到了升祔太廟無位置的尷尬,,就討論過太廟改制的方法。 當(dāng)時一派認(rèn)為應(yīng)該放棄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同堂異室之制”,,恢復(fù)天子七廟古制,,以朱元璋居中,,將追尊的四代祖先都遷出太廟。 另一派以禮部尚書周洪謨?yōu)槭?,認(rèn)為保持舊制就好,,以德祖為始祖,只需遷出懿祖即可,。同時考慮到明太宗朱棣的功績,,確定朱棣應(yīng)是“百世不遷”的。 明孝宗最終選擇原樣不動的建議,,然后祧出世系最遠(yuǎn)的懿祖,,為明憲宗神主升祔太廟騰出了位置,之后以此類推遷出世系較遠(yuǎn)的祖先神主,。 同時也確定了朱棣身為太宗不會被遷出太廟,。 所以嘉靖帝改朱棣廟號為成祖,并不是為了給父親進(jìn)太廟騰位置,。 當(dāng)然嘉靖帝為朱棣改廟號也是為了方便父親神主更容易進(jìn)入太廟,,因為他捆綁推銷了父親。 在上諭禮部修改朱棣的太宗廟號時,,嘉靖帝先是說道:“朕為我國家之興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艱難,,則我皇祖文皇帝也,。二圣同創(chuàng)大業(yè),功德并焉,,宜稱祖號”,。 鋪墊完以后,嘉靖帝馬上話鋒一轉(zhuǎn):“我皇考獻(xiàn)皇帝躬備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薦宗稱,。矧今大享已成,,議奉皇孝配將”。 是先改了朱棣的廟號和謚號,,再為父親興獻(xiàn)帝上廟號和謚號,,要求“同日異時行禮”。 嘉靖帝這么一操作,,本就因為“大禮議”事件被嘉靖帝收拾的灰頭土臉的百官,,更是沒有勇氣反對,,因為嘉靖帝的父親神主進(jìn)太廟,,與朱棣改廟號是一起進(jìn)行的,嘉靖帝將兩者捆綁在一起,反對嘉靖帝父親進(jìn)太廟,,就意味著也是反對朱棣的功績,,進(jìn)而是否定朱棣這一系的皇帝,這誰敢反對呢,? 所以不論是愿意還是不愿意,,百官只能捏著鼻子認(rèn)了,嘉靖帝是得愿以償將父親神主遷入太廟,,提高了父親的地位,,也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嘉靖帝的用意亦有朱棣是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而他也是小宗入大宗,,抬高朱棣位置,其實也有抬高自己的用意,。 同時也在表明自己也可以成為朱棣那樣雄才大略的皇帝,,有著一番大作為,結(jié)果卻是,,在位前二十年還說得過去,,在位后二十年,直接是擺爛了,,躲在后宮中沉溺于煉丹,,是徒增笑柄。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專注于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chuàng)文章請持續(xù)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