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14日,第12兵團司令部改編為海軍司令部,。第12兵團原隸屬于第四野戰(zhàn)軍編制,,于1948年12月由原東北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改編而來。 至1950年4月改編為海軍司令部前夕,,第12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為蕭勁光,,副司令員分別為陳伯鈞、韓先楚,,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劉道生,,參謀長為解方。 毛主席當時挑選海軍司令員的標準是“既懂得我軍的傳統(tǒng),,又在蘇聯(lián)學習過,。會俄語,,又比較了解蘇聯(lián)軍隊”,于是早年曾在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學習的蕭勁光被任命為了海軍第一任司令員,。 既然蕭勁光被任命為了海軍司令員,,那么將他之前所在的“老班子”改編為海軍司令部自然是更利于他開展工作,就這樣第12兵團司令部被改編為海軍司令部,,不過原第12兵團的5位兵團首長,,只有蕭勁光、劉道生二人加入了海軍,,蕭勁光任海軍司令員,,劉道生則擔任海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而兩位副司令員及參謀長則沒有隨著司令部的改編而加入海軍,,中央也因此不得不考慮海軍副司令員及參謀長的新人選,,這是為何? 第一副司令員陳伯鈞當時還兼任湖南軍區(qū)副司令員,,此時正負責湖南的剿匪事宜,,抽不出身來,后來陳伯鈞被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選調進了南京軍事學院擔任訓練部副部長,。 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及參謀長解方則還兼任第40軍正,、副軍長。1949年12月,,四野決定以第12兵團第40軍、第15兵團第43軍為海南島戰(zhàn)役的主力,。 海南島戰(zhàn)役發(fā)生在1950年3月至5月,,第12兵團司令部被改編為海軍司令時,韓先楚和解方正在指揮海南島戰(zhàn)役,,也因此沒法加入海軍,,當年4月,中央便選派了王宏坤,、羅舜初分任海軍副司令員,、參謀長。 由于第12兵團司令部改編為了海軍司令部,,第12兵團司令部也隨之撤銷,,而在海南島戰(zhàn)役結束后不久,朝鮮局勢發(fā)生了變化,,為了應對這樣的局勢,,中央決定以四野第13兵團為基礎組建東北邊防軍。 第13兵團司令員原本是黃永勝,,而鄧華是第15兵團司令員,,林彪認為鄧華指揮大兵團作戰(zhàn)的能力要強于黃永勝,,便讓這二人對調,為了更方便二人開展工作,,索性將兩個兵團的司令部也進行了對調,。 考慮到東北邊防軍的重要性,有必要強化兵團的領導能力,,在第15兵團司令部與第13兵團司令部對調后,,新上任的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便建議抽調參加指揮海南島戰(zhàn)役的原第12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及參謀長解方加入第13兵團。 原第15兵團只有一位副司令員,,參謀長也由副司令員洪學智兼任,,新的第13兵團組建后,洪學智擔任第一副司令員,,不再兼任參謀長一職,,改由解方擔任參謀長,韓先楚則擔任了第二副司令員,。 1950年10月,,東北邊防軍改編為志愿軍,志愿軍司令部在原東北邊防軍第13兵團司令部上組建,,韓先楚,、解方也因此成為了志愿軍副司令員與參謀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