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硅的存在和物理性質
⑴ 存在:只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以SiO2和硅酸鹽的形式存在于地殼巖層里,在地殼中含量居第二位,。
⑵ 物理性質:晶體硅是一種灰黑色固體,,具有金屬光澤,硬而脆的固體,,熔沸點較高,,能導電,是良好的半導體材料 ,。
2. 硅的化學性質
⑴ 與單質(O2,、F2)反應
⑵ 與酸(HF)反應 Si+4HF = SiF4↑+2H2↑
⑶ 與強堿(如NaOH)溶液反應Si+2NaOH +H2O == Na2SiO3+2H2↑
3.用途:制造半導體、計算機芯片,、太陽能電池,。
二,、CO2和SiO2的比較
三、硅酸及硅酸鹽
1. 硅酸
⑴ 物理性質:與一般的無機含氧酸不同,,硅酸難溶于水,。
⑵ 化學性質:
①. 弱酸性:是二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SiO3+2NaOH== Na2SiO3+2H2O。
②. 不穩(wěn)定性:受熱易分解,,化學方程式為:H2SiO3 H2O+ SiO2,。
⑶ 制備:通過可溶性硅酸鹽與其他酸反應制得,如Na2SiO3溶液與鹽酸反應:
Na2SiO3+2HCl== H2SiO3↓+2NaCl
⑷ 用途:硅膠可用作干燥劑,、催化劑的載體等,。
2. 硅酸鹽
定義:硅酸鹽是由硅、氧,、金屬所組成的化合物的總稱,。
⑴硅酸鹽結構復雜,一般不溶于水,,性質很穩(wěn)定,。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來表示其組成。
例如:硅酸鈉Na2SiO3(Na2O·SiO2),,高嶺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
書寫順序為:活潑金屬氧化物→較活潑金屬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注意事項:
① 氧化物之間以“· ”隔開,;
②計量數(shù)配置出現(xiàn)分數(shù)應化為整數(shù),。
例如:鉀長石KAlSi3O8不能寫成K2O·Al2O3·3SiO2,應寫成K2O·Al2O3·6SiO2,。
⑵硅酸鈉:Na2SiO3,,其水溶液俗名水玻璃,是一種無色粘稠液體,,是一種礦物膠,,用作黏合劑和木材防火劑。
四,、常見無極非金屬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傳統(tǒng)的無極非金屬材料
【總結提升】
1.硅
(1) 硅的非金屬性弱于碳,,但碳在自然界中既有游離態(tài)又有化合態(tài),而硅卻只有化合態(tài),。
(2) 硅的還原性強于碳,,但碳能還原SiO2:SiO2+2C 2CO↑+Si 。
(3) 非金屬單質跟堿溶液作用一般無H2產生,,但Si能跟堿溶液作用放出H2:Si+2NaOH+H2O====Na2SiO3+2H2↑,。
(4) 非金屬單質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反應,,但硅能跟氫氟酸反應。
(5) 非金屬單質一般為非導體,,但硅為半導體,。
2. 二氧化硅
(1) 非金屬氧化物的熔沸點一般較低,但SiO2的熔點卻很高,。
(2)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跟酸反應,,但SiO2能跟氫氟酸反應。
3. 硅酸
(1) 無機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2SiO3難溶于水,。
(2) H2CO3的酸性強于H2SiO3,所以有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但在高溫下Na2CO3+SiO2Na2SiO3+CO2↑能發(fā)生是因為生成的CO2容易揮發(fā),。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氣Cl2
1.物理性質:
常溫,、常壓下,,氯氣是是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有毒,,密度比空氣大;常溫,、常壓下的溶解度為1:2,,易液化。
2.化學性質:
(1)與金屬單質反應:
a.與Na反應:
現(xiàn)象:產生白煙,。
現(xiàn)象:產生棕黃色的煙,。
現(xiàn)象:產生棕色的煙。
注:常溫下干燥的氯氣或液氯不與鐵反應,,所以液氯通常儲存在鋼瓶中
(2)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a .與氫氣反應:
現(xiàn)象:發(fā)出蒼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霧生成。
注:H2+Cl22HCl(會發(fā)生爆炸)——不可用于工業(yè)制鹽酸
(3)與水反應
溶于水的氯氣部分與水反應Cl2+H2O ?HCl+HClO
(Cl2+H2O ? H++ Cl- +HClO)
(4)與堿反應:
a. 與氫氧化鈉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b. 與氫氧化鈣反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OH–=Cl–+ClO–+H2O)
漂白粉的成分是:CaCl2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
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
漂白粉失效:2HClO=2HCl+O2↑ (見光易分解),。
(5)氯氣與還原性物質反應:
① 與NaBr:Cl2 + 2NaBr = 2NaCl + Br2
② 與FeBr2:(少量):3Cl2 + 2FeBr2 = 2FeCl3 + 2Br2
③ 與SO2混合通入水中:Cl2+SO2+2H2O = 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與Na2SO3反應:Cl2+SO32-+H2O=SO42--+2Cl-+2H+
【拓展提升】
氯水成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1.反應原理及成分(三分四離:三種分子和四種離子)
Cl2+H2O?HCl+HClO
HCl=H++Cl-
HClO ? H++ClO-
2HClO2HCl+O2↑
H2O ? H++OH-
新制氯水中,,主要存在的分子有三種:Cl2、H2O,、HClO,;離子有四種:H+、Cl-,、
ClO-,、OH-,。
2.氯水的性質
氯水在與不同物質發(fā)生反應時,表現(xiàn)出成分的復雜性和氯水性質的多樣性,。
提示:
(1)氯水通常密封保存于棕色試劑瓶中(見光或受熱易分解的物質均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2)Cl2使?jié)駶櫟乃{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為白色,。
3.影響Cl2+H2O?HCl+HClO平衡移動的因素
(1)當加入可溶性氯化物時,c(Cl-)增大,,平衡左移,,因此可用排飽和食鹽水法——降低Cl2的溶解度來收集Cl2,,也可用飽和食鹽水除去Cl2中的雜質HCl。
(2)當加濃鹽酸時,,c(H+)和c(Cl-)都增大,平衡左移,,因此可用次氯酸鹽和濃鹽酸作用來制取Cl2或測漂白粉中的“有效氯”,;當加入CaCO3和Na2CO3時,c(H+)減少,,平衡右移,,可使氯水中c(HClO)增大,增強漂白的作用,。
(3)當加入堿時,,c(H+)和c(HClO)都減少,平衡右移,,實驗室經(jīng)常用濃強堿吸收未反應完的Cl2,,用于工業(yè)制漂白粉和漂白液。
(4)氯水光照后,,因HClO分解,,平衡右移,故氯水須避光貯存,,最好現(xiàn)用現(xiàn)制,,否則久置的氯水就會成為鹽酸。
4.漂白劑漂白原理比較:
5.氯氣的制備
⑴ 實驗室制法:
① 原理:
MnO2 + 4HCl(濃)MnCl2+Cl2↑+2H2O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② 主要裝置:固+液氣
③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的方法,。
④ 除雜方法:用飽和食鹽水除去HCl,。
⑤ 干燥:濃H2SO4。
⑥ 驗滿: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放到集氣瓶口,,變藍,。
⑦ 檢驗: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
⑧ 尾氣處理:用NaOH溶液吸收尾氣,。
⑵ 工業(yè)制法:
原理:2NaCl + 2H2O2NaOH + H2 ↑+ Cl2↑
6.用途:制鹽酸,、漂白粉,、消毒殺菌、農藥等,。
二,、鹵族元素
包括氟(F)、氯(C1),、溴(Br),、碘(I)和放射性元素砹(At)。在自然界中鹵素無游離態(tài),,都是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
1. 鹵族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遞變
2. 鹵素單質的物理性質:
3. 鹵素單質的化學性質:
(1) 鹵素單質與H2的反應
(2) 鹵素單質與水的反應.
① 2F2 + 2H2O =4HF + O2(置換反應)
將F2通入某物質的水溶液中,F(xiàn)2先跟H2O反應.如將F2通入NaCl的水溶液中,,同樣發(fā)生上述反應,,等。
② X2 + H2O = HX + HXO (X=C1,、Br,、I).
(3) 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2NaBr + C12(新制、飽和) = 2NaCl + Br2
2Br- + C12 = 2C1- + Br2
4. 鹵素離子的檢驗方法
(1)AgNO3溶沉淀法
未知溶液,,加AgNO3溶液和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C1-;產生淺黃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Br-,;產生黃色沉淀,,原溶液中含有I-。
(2) 置換—萃取法
未知溶液,,加適量新制飽和氯水,,振蕩,再加入CCl4振蕩,,下層呈紅棕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Br-,;下層呈紫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I-,。
【拓展提升】
鹵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和用途
(1) 氟
① 無正價和含氧酸,、非金屬性最強,F(xiàn)-的還原性最弱,。
② 與H2反應在暗處即爆炸,。
③ 2F2+2H2O = 4HF+O2。
④ HF是弱酸,,能腐蝕玻璃,,保存在鋁制器皿或塑料瓶中;有毒,在HX中沸點最高,。
(2) 溴
① Br2是深紅棕色液體,,易揮發(fā)
② Br2易溶于有機溶劑。
③ 盛溴的試劑瓶中加水,,進行水封,,保存液溴不能用橡膠塞。
(3) 碘
① I2遇淀粉變藍色,。
② I2加熱時易升華,。
③ I2易溶于有機溶劑。
④ 食用鹽中加入KIO3可防治甲狀腺腫大,。⑤I2與Fe反應產生Fe I2,,其他鹵素單質生成FeX2。
(4) 鹵化銀
① AgF易溶于水,,AgCl白色不溶于水,,AgBr淡黃色不溶于水,AgI黃色不溶于水,。AgCl,、AgBr、AgI也不溶于稀硝酸,。
② 除AgF外,均有感光性,,其中AgBr作感光材料,,可用于照相。
③ AgI可用于人工降雨,。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
1. 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1)游離態(tài):硫單質俗稱硫磺,主要存在于火山噴口附近或地殼的巖層里,。
(2)化合態(tài):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鹽的形式存在,。有關的化學式為:硫鐵礦FeS2、黃銅礦CuFeS2,、生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
2. 物理性質:
淡黃色固體,,不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滌沾有硫的容器) ,,熔沸點都很低,。
3. 硫的化學性質
① 氧化性:
與絕大多數(shù)金屬反應:
② 還原性:
與氧氣發(fā)生反應
S+O2SO2
與強氧化劑反應濃HNO3反應
③ 自身氧化還原反應 3S+6NaOH===2Na2S+Na2SO3 +3H2O
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 二氧化硫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① 酸性氧化物---亞硫酐
a.二氧化硫與水反應 :
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b.二氧化硫與堿的反應
SO2少量: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過量:SO2 + NaOH == NaH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
c.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O2+CaO==CaSO3
②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③ 二氧化硫的還原性
b.與鹵素單質反應:
SO2 + Br2 + 2 H2 O = H2 SO4 + 2HBr
SO2 + Cl2 + 2 H2 O = H2 SO4 + 2HCl
c.與某些強氧化劑的反應:
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
④ 漂白性 品紅溶液中通入SO2,, 再回熱變?yōu)榧t色。
⑤ 用途:制H2SO4 ,;作漂白劑,;殺菌,消毒,。
2. 三氧化硫
(1)物理性質:又名硫酸酐,,是一種無色易揮發(fā)的晶體,溶點16.80C,,沸點44.80C,,標況下為固體。
(2)化學性質:具有酸的氧化物的通性,,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具有較強的氧化性。
3. 硫的氧化物對大氣的污染;
酸雨的pH小于5.6,。
三,、硫酸
1. 物理性質:難揮發(fā);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時可放出大量熱,。
稀釋濃硫酸的方法是: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邊加加攪拌,。
2. 濃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劑,,但不能干燥NH3、H2S,、HBr,、HI。
脫水性: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原子以2:1比例脫去,,如使蔗糖碳化,。
強氧化性;鐵、鋁遇濃硫酸鈍化,。
與銅反應:
Cu +2H2SO4CuSO4 + SO2 ↑+2H2O
與碳反應:
3. SO42-的檢驗(干擾離子可能有:CO32-,、SO32-、SiO32-,、Ag+,、PO43-等):
待測液 ,加過量鹽酸酸化,,變?yōu)槌吻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待測液中含有SO42-離子,。
四,、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比較:
原子半徑 O<S<Se<Te
單質氧化性 O2>S>Se>Te
單質顏色 無色 淡黃色 灰色 銀白色
單質狀態(tài) 氣體 固體 固體 固體
氫化物穩(wěn)定性 H2O>H2S>H2Se>H2Te
最高價含氧酸酸性 H2SO4>H2SeSO4>H2TeO4
2.O2和O3比較:
3.比較H2O和H2O2
氮及其化合物
一、氮氣
1. 氮氣的分子結構
N2電子式:,,結構式為N≡N,。
由于N2分子中的N≡N鍵很牢固,所以通常情況下,,氮氣的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活潑。
2. 物理性質: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3. 氮氣的化學性質:常溫下氮氣很穩(wěn)定,,很難與其它物質發(fā)生反應,,但這種穩(wěn)定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如高溫,、放電等),,也能跟某些物質(如氧氣、氫氣等)發(fā)生反應,。
⑴ N2的氧化性:
與H2化合生成NH3 該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是工業(yè)合成氨的原理。
② 鎂條能在N2中燃燒 N2 + 3Mg ==== Mg3N2(金屬鎂,、鋰均能與氮氣反應)
Mg3N2易與水反應:Mg3N2 + 6H2O === 3Mg(OH)2 + 2NH3↑
鎂條在空氣中點燃發(fā)生的反應有:
⑵ N2與O2化合生成NO:
N2 + O22NO
在閃電或行駛的汽車引擎中會發(fā)生以上反應,。
4.氮氣的用途:
⑴ 合成氨,制硝酸,;
⑵ 代替稀有氣體作焊接金屬時的保護氣,以防止金屬被空氣氧化,;
⑶ 在燈泡中填充氮氣以防止鎢絲被氧化或揮發(fā),;
⑷ 保存糧食、水果等食品,,以防止腐爛,;
⑸ 醫(yī)學上用液氮作冷凍劑,以便在冷凍麻醉下進行手術,;
⑹ 利用液氮制造低溫環(huán)境,,使某些超導材料獲得超導性能。
5.制法:
⑴ 實驗室制法:加熱NH4Cl飽和溶液和NaNO2晶體的混合物,。
NaNO2 + NH4Cl === NaCl + N2↑+ 2H2O
⑵ 工業(yè)制法:
6.氮的固定:游離態(tài)氮轉變?yōu)榛蠎B(tài)氮的方法,。
自然固氮 → 閃電時,N2 轉化為NO
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將N2 轉化為化合態(tài)氮
工業(yè)固氮 → 工業(yè)上用N2 和H2合成氨氣
二、氮的氧化物
各種價態(tài)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3和N2O5分別是HNO2和HNO3的酸酐,。氣態(tài)的氮氧化物幾乎都是劇毒性物質,,在太陽輻射下還會與碳氫化物反應形成光化學煙霧。
1.NO,、NO2性質:
2.NO,、NO2的制取:
⑴ 實驗室NO可用Cu與稀HNO3反應制?。?/span>
3Cu+8HNO3(?。?Cu(NO3)2+2NO↑+4H2O,由于NO極易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故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⑵ 實驗室NO2可用Cu與濃HNO3反應制取: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由于NO2可與水反應,,故只能用排空氣法收集。
3.2NO2?N2O4 △H<0 的應用
4.有關NO,、NO2,、O2的混合氣體和水反應的計算
基本反應:3NO2+H2O=2HNO3+NO
2NO+O2=2NO2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