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北臨洛水拜陵園,,奉表遷都大義存,。① 縱使暮年終作賊,,江東那更有桓溫。② 【注釋】 ①“北臨”兩句:桓溫北征到洛水,,拜謁先帝的陵園,,還上請求遷都洛陽,心存民族大義,。 《晉書·桓溫傳》載,,永和十二年(356),桓溫自江陵北伐,,收復(fù)洛陽,,“謁先帝諸陵,陵被侵毀者皆繕復(fù)之,,兼置陵令”,。又提出“移都洛陽,表疏十余上,,不許”,。隆和元年(362),又上疏請遷都洛陽,,為士族所反對,,不果。 大義:大道理,?!兑?/span>·家人》:“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②“縱使”兩句:即使他晚年時終于淪為亂臣賊子,,但試看看,江東的晉朝那能再出現(xiàn)桓溫這樣的人物,! 桓溫(312一375):東晉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yuǎn))人,。字元子?;笢貫橐粫r權(quán)臣,,曾廢海西公,立簡文帝,。晚年以大司馬鎮(zhèn)姑孰,,專擅朝政,甚至欲窺伺帝位,?!稌x書·桓溫傳》:“溫志在篡奪,事未遂而死,。”《晉書·會稽王道子傳》載,,桓溫之子桓玄,,“嘗候道子,正遇其醉,,賓客滿坐,,道子張目謂人曰:'桓溫晚途欲作賊。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此首贊美東晉桓溫北伐的壯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