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這首題畫詩大概寫于713年~741年(開元年間),。②愁胡:一種說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發(fā)愁的模樣,。③絳(tāo):絲繩,指系鷹的繩子,。鏇(xuàn):金屬轉(zhuǎn)軸,,鷹繩另一端系的金屬環(huán)。④軒楹:懸掛畫鷹的堂前廊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首聯(lián)“風(fēng)霜起”一詞營造出了一種肅殺之氣,一起筆就刻畫出畫鷹的氣勢,,吸引讀者,,起到先聲奪人的藝術(shù)效果。B.“竦身”指聳起身子,,好像是在想獵取狡猾的兔子,,生動描繪出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其心理狀態(tài),真是傳神之筆,。C.詩中的鷹不只是一個畫面形象,,還具有主體精神的象征意義,傳達出詩人思奮報國而不得的憤懣之情,。D.本詩既描繪了詩人眼中所見之鷹,,又寫到了詩人心中所想之鷹,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使鷹的形象更加生動,、豐滿,。 16.此詩風(fēng)格與《登高》“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有何不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簡要分析,。(6分) 15.C(《畫鷹》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寫這首詩時,正值開元盛世,,唐王朝到處是繁榮景象,,詩人青春年少,富有理想,,有積極進取之心,。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鷹一樣去戰(zhàn)斗,表達的是他的凌云壯志,,沒有“憤懣”之情,。)16.①情感豪邁而不傷感,。作者借“鷹擊凡鳥”表達自己奮發(fā)有為的熱情和疾惡如仇的性格,情感表達豪邁高昂,,與作者后期憂國憂民,、傷己的情感不同。(2分)②意象昂揚而不蕭瑟,?!苞棥钡膬疵陀⑽涞奶匦詡鬟_出的是作者早期的自信和抱負,與《登高》中選用的落木,、白沙,、盤旋的鳥等一系列蕭瑟凄冷的意象不同。(2分)③用詞生動而不沉郁,。一“竦”一“思”精妙地描繪了蒼鷹搏擊前的動作及心理,,將畫中鷹寫得富有活力;“擊”字更是寫出了蒼鷹搏擊長空,,勇于擊敵的不凡,,語言生動,富有生機,。與《登高》中用到的“多病”“潦倒”等詞表現(xiàn)出來的郁悶低沉是不一樣的,。(2分)所以本詩風(fēng)格激昂豪邁,與《登高》沉郁頓挫的風(fēng)格截然不同,。(作答只寫了本詩的風(fēng)格,,未將其與“沉郁頓挫”風(fēng)格進行比較的,最多只能得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