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相關研究的評價 | 相關研究往往以其簡潔、經濟,、易操作等特點取勝,。 → 其一, 相關研究比一般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 更容易操作,, 且更節(jié)省時間,, 因為它可以同時測試或調查成批被試 在短時間內能獲得研究變量的大量數據。 → 其二,, 由于相關研究無需嚴格控制與操縱變量,, 這使得其結果比實驗研究 更可能符合研究對象的自然形態(tài)與實際情況, 從而減少研究的人為因素,, 提高其生態(tài)效度,。 → 其三, 相關研究使我們可以研究 實際上或倫理,、法律上 無法控制或操縱的變量,, 如【性別】【年齡】以及【家庭出身】等。 例如,, 在道德上,, 我們不能教育或培訓一個殺手 來研究【環(huán)境教育】對人格和犯罪行為的影響。 → 其四,, 在現實中存在許多不同因素之間 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關系。 → 對于這種情況,, 我們沒有必要通過實驗法來確定 它們之間 誰是因,?誰是果? → 但是,,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 相關研究的結論 充其量只能表明事物之間有無關系或聯系,, 它無法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 → 不僅如此, 看似相關的兩組變量 很可能只是一種表面上的相關或假相關,, → 或者它們可能同時受第三個變量的共同影響,, 即兩組變量只是構成一種共變關系。 例如,, 氣質的體型說,, 認為人的氣質與體型有關,。 → 事實上, 氣質與體型只是一種表面的關系,, 無論是氣質表現,,還是身體長相, 兩者都受制于 遺傳因素,。 → 另外,, 相關研究大多依賴測量, 尤其是被試的自陳報告,, 這樣又難免要牽涉到 測量的信度和效度問題,。 → 如果測量的結果不可信或者無效, 那么依據這一結果所做出的相關分析就沒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