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數(shù)據(jù)】 一年新高行業(yè)分布:前五分別是軟件服務,、傳媒娛樂、商業(yè)連鎖,、通信設備,、醫(yī)藥。這里科技板塊的新高股仍然不少,,說整個板塊行情結束有點太早了,。 強勢主線 輪動支線:更應該說是防御或者和市場整體相關性較弱的方向,,比如醫(yī)藥、食品,、周期板塊等,。 【公式選股結果】考慮強度+價格+量能,使用成交額過濾,,僅作為個人公式選股記錄,,不做買賣建議,不做后續(xù)跟蹤,,交易風險自擔 強勢股縮量(單邊下行的不要去) 強勢股單日強(含乖離過濾)連續(xù)加速的不追 【個人觀點】 現(xiàn)在到底是個什么行情,,我簡單概括一下我看到的: 1)大家都看得到的,比如最強的數(shù)字那些,,想要輕松賺錢不容易,,一開始單邊連漲,然后板塊直接回踩20日下方,,接著創(chuàng)新高,,再來個利空開始回調。 它的波動性很多人駕馭不住,,剛開始等回調,,等不到受不鳥連漲加速去追,調了受不了賣了,,新高了買回來又被套了,。 這里面還夾雜著低位板塊和個股的補漲,夾雜著從運營商和新基建向國企+老基建的傳導,。 2)弱相關的支線默默埋頭漲,,哪天爆發(fā)了就有資金開始出,等你不看了又新高了,。比如醫(yī)藥,,比如食品飲料,比如軍工那些等等,。 最后形成了一個這樣的局面:指數(shù)經(jīng)常摸個新高,,個股漲跌參半,板塊常常輪動,,跌多了漲和漲多了跌此起彼伏,,不少個股默默新高但是很少加速。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慢牛,? 那么如何應對呢?在新高數(shù)下來之前,,在確認全面over之前,,保持高倉位+適度分散,,哪怕像我一樣中了浪潮的雷,起碼損失可控,,賬戶復原不難,。 我現(xiàn)在真的不想去關心新能源漲了還能追么,XX調了還能買么這種問題,,你要真想買,,啥都可以去買,啥都可以去追,,關鍵是倉位,,波動越大倉位越小。別人底部重倉高位減,,那你高位進就少買點,,而不是也去跟著重倉,然后高波動*高倉位=大部分時候是負利,,真虧起來那是相當快的,。 對于這種行情,不需要去多想,,想太多反而難做,,讓高動量個股引導你就好,啥強我配啥,,一直強就拿著,,弱了就走,完事了,。 如果沒有那種一直漲的唯一性主線和持續(xù)幾個月的主升浪個股難道就沒法做了,?不至于,那種行情才是真的少數(shù),,而大多數(shù)人又忍不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