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溫心陽、補心氣,、滋心陰法治愈遲脈癥一例 劉某,,男,50歲,,已婚,。 初診:1985年9月10日。 主訴及病史:近10年來常心悸氣短,,神疲乏力,,頭昏胸悶。天氣寒冷時,,癥狀加重,,脈搏愈慢,每分鐘40余次,。 診查: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紅。脈象沉遲,。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8次/分。 辨證:心陽不振,,氣陰兩虛,。 治法:溫心陽,,補心氣,滋心陰,。 處方:制附子8g 細辛3g 麻黃6g 黨參20g 黃芪20g 麥冬15g 五味5g 當歸10g 生地15g 炙甘草5g,,30劑 二診:10月10日。服藥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脈搏由每分鐘50次左右增至60次左右。尚稍感胸悶,,噯氣,。因思虛中兼有瘀滯。以原方增減續(xù)進,。 處方:制附子8g 黨參30g 黃芪30g 麻黃5g當歸10g 丹參20g 麥冬15g 五味5g 生地15g 枳殼10g 桔梗10g 炙甘草8g,,10劑 三診:10月20日。上方服后繼續(xù)好轉(zhuǎn),,脈搏有所增快,。原方再進20劑。 四診:胸悶,、心悸氣短消失,,精神體力好。脈搏每分鐘65~70次,。心電圖示:①竇性心律,;②心率66次/分;③心電圖在正常范圍,。 【按語】竇性心動過緩,,即中醫(yī)之遲脈癥。“遲則為寒”,,其根本乃為心腎陽虛,。日久陽損及陰,氣陰兩傷,。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祛寒,。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麻黃含麻黃堿,。麻黃堿有興奮心臟,,收縮周圍血管等作用,故能增快心率,。陽虛氣亦虛,。患者氣短明顯,合保元湯補益心氣,;陽損及陰,。配生脈飲滋養(yǎng)心陰;加當歸,、生地養(yǎng)血通脈,。在治療的后一階段,心率不再增快,。于滋補中加枳殼,、桔梗和丹參理氣活血,疏其壅滯,,有助于氣血流暢,,心率增快明顯。 五,、養(yǎng)心安神、降火滋陰法治愈臟躁一例 廖某,,男,,18歲,未婚,。 初診:1959年5月10日,。 主訴及病史(家長代訴):因戀愛未成而受刺激發(fā)病。精神錯亂,,表情呆滯,,語言失常,或歌或泣,,或無故發(fā)笑,,失眠多夢,心驚膽小,,頭昏頭痛,。病已6個月余。醫(yī)治罔效,。休學(xué)在家,。診查:刻診表情呆滯,沉默少言,,或半言半語,,或發(fā)笑。失眠多夢,,頭昏痛,。舌苔薄白。舌尖有赤點,。脈弦細滑,。 辨證:心肝火擾,,陰液暗耗,心神失養(yǎng),。 治法:養(yǎng)心安神,,降火滋陰,鎮(zhèn)心緩肝,。 處方:黃連6g 生地10g 柏子仁10g 朱砂(沖服)1.5g 茯神10g甘草5g 當歸10g,,3劑 二診;5月13日,。服藥3劑后,,精神、表情恢復(fù)正常,,答問正常,,頭痛,失眠減輕,。尚有頭昏,,睡眠欠佳,夢多,,健忘,。舌苔薄白。脈弦細,。治法守方3劑,。 三診:5月16日。續(xù)前方3劑,,精神正常,,余癥基本消失。舌苔薄白,,脈象弦細,。治擬原法化裁,鞏固療效,。 處方:黃連6g 龍齒15g 茯神10g 生地10g 朱砂(沖服)1g 當歸10g 柏子仁10g 甘草5g,,6劑 服后病愈。囑患者多到室外體育鍛煉,,與同學(xué)多交談,,適當看些書報,關(guān)心國家大事,。半年后獲悉病未復(fù)發(fā),。 【按語】本例患者屬于中醫(yī)“癲疾”、“臟躁”范疇。因早戀未成,,多思郁怒傷心肝,,心肝三火暗耗陰液,心肝火亢,,擾亂心神,,而導(dǎo)致精神失常。用朱砂安神丸(湯劑)降火滋陰,,鎮(zhèn)心安神,,舒肝和中。處方對證,,使休學(xué)治療半年未效的患者很快緩解近愈,。最后原方化裁服6劑,已獲全功,。 |
|
來自: 百草堂圖書館 > 《胡毓恒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