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東方巨龍,,禮儀之邦。自古以來,,不管是待人接物,,還是逢年過節(jié),我國都存在許多令人稱道的規(guī)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不合時宜的規(guī)矩和陋習早已不再。但一些優(yōu)良傳統(tǒng)依然流傳,。比如新婚的夫妻,,婚后第三天要回門。這個習俗自春秋戰(zhàn)國流傳至今,,它到底有什么意義呢,? 夫妻“回門”,環(huán)節(jié)講究所謂“回門”,,就是一對新人在結(jié)婚的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他們一起回女方家里,,拜見女方家長及親朋,。有部分地區(qū)是在結(jié)婚第二天,或是第六,、七,、八、九天,,少部分在婚后一個月,,但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qū)是“第三天”,時間上稍有差異,,但意義與祝愿相同,。 因為中國式婚禮,禮節(jié)過于繁瑣,。婚禮當天,,新婚夫婦作為男女主角,招待賓客,,婚禮儀式等太過忙碌,,第二天好好休息休息,,第三天有精氣神、有準備地回新娘娘家完成婚禮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回門”又稱“歸寧”,,主要是漢族婚禮的習俗。回門這天,,新婚夫婦兩人帶著禮品,,一般是煙酒,,也有水果之類的,。而且,禮物規(guī)定是雙數(shù),,意為“百年好合”和“夫妻成雙”之意,。回到家中,,會親切地稱女方父母為“爸”“媽”,。回門的意義也是如此,,把原本并不熟悉的兩個家庭,,通過這對新人,連接成一個“大家庭”,。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女方娘家這邊,看著女兒帶著夫婿回家省親,,自然歡天喜地,。 回門這天,夫妻倆著裝也比較講究,?;槎Y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所穿的服裝叫做回門裝,。 一般回門都是由女方父母宴請女婿,,熱情款待就可以了。其過程并不像舉行婚禮當天那么復雜,。但有些地方,,比如魯西南地區(qū)。回門禮節(jié)中最重要也比較有趣的是“掛門簾”和“攪面禮”,。 所謂“掛門簾”就是由女方弟弟在結(jié)婚當天把一條紅色門簾掛在新房門上,,新郎來接親時會給新娘弟弟紅包,稱為“送喜錢”,。而“攪面禮”是新郎新娘回門時的禮節(jié),?;亻T宴席的最后,岳父大人會親手遞給新女婿一碗面,,新郎卻只能攪動不能吃,,是為“攪面禮”。目的是向岳父討紅包,。第一回合,,岳父勸女婿吃面,女婿攪面,,于是岳父離席去拿紅包,,拿來的紅包和“送喜錢”一樣多。 第二回合,,將紅包塞給女婿,,繼續(xù)勸女婿吃面,女婿看情況,,可以繼續(xù)攪面,,拒絕吃面,岳父會再次起身去拿紅包,,這次的紅包和第一次的紅包一樣大或者翻倍,,回來繼續(xù)勸女婿吃面。總之下面可以來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直到女婿認為紅包可以了,,便開始吃面,,結(jié)束禮節(jié)。 新女婿一般不會讓岳父拿太多紅包,。一是婚后第一次回門,,比較拘謹,不好意思太折騰岳父,,讓岳父很沒面子,。二是,岳父大人大多太熱情,,新女婿招架不住,,來不了兩回合就束手就擒了。“攪面禮”主要是圖一喜慶和樂呵,。玩歸玩,,鬧歸鬧,主要還是聯(lián)絡感情,,促進女方家庭和男子的和睦相處,。 春秋戰(zhàn)國,,已有流傳據(jù)說,“回門”禮節(ji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存在,,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千五百多年了,。相傳“回門”最初的目的,是讓新娘帶著新郎認識一下媳婦娘家的路,。古時候的人們不是也沒有“自由戀愛”一說,,結(jié)婚年齡,結(jié)婚對象全聽父母的安排,,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span> 古時的姑娘小伙,,嫁人或娶親之前大多都沒有見過對方長什么樣,。古時候,,也沒有現(xiàn)在如此便捷的通訊方式和交通方式。所以,,新婚后,,新婚夫婦一起回趟娘家就顯得很有必要。一是讓娘家看看女兒的丈夫究竟長什么樣,,二是通過在娘家暫住這幾天觀察女婿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 春秋戰(zhàn)國是最早有“回門”記錄的朝代,,但記錄最多的要數(shù)宋朝,。宋朝《東京夢華錄娶婦》中就有記載:“婿往參婦家,謂之拜門,。有禮能趣辦,,次日即往,謂之復面拜門,。不然三日,、七日皆可,賞賀亦如女家之禮,?!?/span>記錄的就是新婚女婿回門,第二天便可,。也有三天或七天回門的,,并且?guī)У亩Y物要和女方陪嫁的禮物相當。 “回門”風俗在宋朝有大量記載,,并且形式逐漸固定下來,,有了現(xiàn)代的雛形,。 “回門”到底有多大的講究?前文已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所以對于禮節(jié),,中國人特別注重,并且絲毫不敢怠慢,。相傳朱元璋的一個女兒,,嫁給了一名剛中進士的貧困書生。結(jié)果結(jié)婚當晚,,公主睡不慣夫家的硬板床,。第二天便嚷嚷著回宮去睡。朱元璋得知,,并沒有心疼自己的女兒,,而是顧及禮節(jié),勸告女兒和駙馬回婆家,。并且教育他們,,結(jié)婚第二天就該在婆家孝敬公婆,第三天才能回門,。可見,,一代帝王,對先輩流傳下來的規(guī)矩也是小心恪守,,不敢有絲毫差池,。 夫婦回門,意義重大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一直流傳至今的“回門”習俗,,依然具有其獨特的意義。 女兒不忘父母養(yǎng)育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女兒突然離開自己從小生活的家,,來到一個新的家庭,,肯定會有諸多不適應,肯定會思念自己的親生父母,。況且,,在古時候,女子幾乎是在沒見過自己丈夫的前提下,,就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夫家的?;楹蠖艘黄鸹啬锛?,表示自己雖然已經(jīng)出嫁,,但不曾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并且,,也表示女兒結(jié)婚,,非但沒有失去一個女兒,反而多了一個“兒子”來孝敬二老,。對于男方而言,,回門也是對岳父岳母表達感激之情,感謝他們養(yǎng)育出這么一個賢惠的女兒,。 婚禮收尾,,重要事情再次強調(diào)。大姑娘坐轎——頭一回,。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人生唯一一次主角是自己的婚禮,,自然有很多事情忙到焦頭爛額,。結(jié)婚當天,往往新郎把新娘匆匆接走去完成夫家的拜堂禮儀,,娘家這邊父母還有很多事情并未囑托好給女兒,。 婚后“回門”,娘家父母一方面可以詢問女兒在婆家這兩天過得怎么樣,,另一方面可以囑托女兒,比如,,到婆家要如何懂事,、如何孝敬公婆,又或者怎樣才能讓自家女兒在婆家不受欺負,、站穩(wěn)腳跟,。并囑咐女婿,把自己的女兒交給他,,要好好過日子等等,。 祝福新人。自古以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彪m然不好聽,,但沿襲幾千年的風俗就是這樣:女兒出嫁后,在娘家的身份從“女兒”變?yōu)椤翱腿恕?。對于娘家這邊來說,,女兒嫁出去以后就很少回來了,。所以在他們第三天“回門”的時候,也是娘家人對這對新人祝福的時候,。這也是男方成為他們家人后第一次相處,,女方這邊的家人自然比較重視。 留出時間休息,。不得不提的是,,我國古時候,男女成婚時的年齡都比較小,。女性一般十五六歲,,男性一般十七八歲。按照現(xiàn)在的規(guī)定,,當時結(jié)婚的男女還沒有成年,。年輕人第一次結(jié)婚沒有經(jīng)驗,閨房之事雖婚前有男女雙方長輩傳授經(jīng)驗,,但畢竟沒有經(jīng)過實踐,,年輕人血氣方剛,年輕氣盛,,小兩口大多不知輕重,。 于是,古時候的人規(guī)定在婚后第三天回門也有這方面的考慮——讓夫妻倆多出門走動走動,。一是為了身體著想,,二是由丈夫領著,多認識認識婆家這邊的親戚,。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暢銷書《新婚必讀》中,,作者充分肯定了“三天回門”的科學性。 因為在回門期間,,夫妻倆是不能同房的,。按照民間的一種說法,是有這樣一種忌諱:在娘家是不能提供繁衍后代的場地的,,否則,,娘家會被認為將“財運”、“人勢”帶到了婆家,,娘家也會因此衰落,。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習俗也在演變?,F(xiàn)代人認為這是古人的迷信,是一種“陋習”。有些地方,,夫妻在回門期間禁忌同房的習俗已沒有,。 回門禁忌,至今流傳對于喜事,,古人大有講究,,該守的規(guī)矩一定遵守。 比如,,新娘出嫁那天穿的喜服,,只能在結(jié)婚當天穿一次,回門的時候就不能再穿,,尤其是新娘子的喜鞋,。因為因地方流傳,除結(jié)婚當天,,其他時間都是平常生活,,穿婚鞋是不吉利的。中國人很是忌諱“吉利”與“不吉利”,,自然也就遵守這個規(guī)矩了,。當然也有地方,人們覺得婚鞋穿一次就浪費了,,在平常生活中也有穿的,。 其次,新婚夫婦回門的時候,,新娘要走在新郎的前面,。因為這是女方出嫁后第一次娘家,有“走頭趟”的說法,。而在從娘家走的時候,,新郎要走在新娘子的前面。有的地方也規(guī)定,,一律是男方走在前面,意為“男方來登門”,。總之,,雖然新郎新娘兩人是一前一后地走,但還是“一起”回的門,,禁忌一人回門,。這樣會被認為是夫妻不和,或是給娘家丟人,。 最后,,還有一些特別細節(jié)的規(guī)矩,比如,這對新人在娘家的時候,,新娘是不可以刷鍋的,,有種說法是,會把娘家的財氣刷跑,。回門時帶的禮物,,這對新人走的時候,也應該帶回一些,,否則,,別人會說娘家人“窮氣”。 糟粕漸去,,留其精華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因為科技的發(fā)展,,使得人們交通便利,,通訊便利。特別是現(xiàn)在“自由戀愛”的普及,,古時那種“新婚之夜方知對方模樣”的場面幾乎蕩然無存,。這是現(xiàn)代社會的一大進步。新婚夫婦回門的目的,,也不再是教給新郎認識娘家的路了,。更多的還是交通方便了,和岳父家聯(lián)絡感情占多數(shù),。 當然,,現(xiàn)代人更具包容之心。對于遠嫁的女性,,以及考慮到新婚夫婦兩人的工作時間安排而言,,“三天回門”過于苛刻。由雙方協(xié)商,,回門時間可以適當寬松,。 結(jié)語對于幾千年來先輩留下的規(guī)矩,嚴格遵守,、不敢有絲毫怠慢的大多是老一輩的人,。對于年輕人,不少人認為這些繁文縟節(jié)已經(jīng)過時,。他們更喜歡“極簡生活”,,有些年輕人更是興起“旅行婚禮”,興起“集體婚禮”等新世紀風尚,。也有部分年輕人喜歡傳統(tǒng)婚禮,,認為中式婚禮富有古典美。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具包容性,,相信“三朝回門”的習俗會繼續(xù)優(yōu)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