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尋 追尋生命的意義,,往往追出空虛。也許,,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工作有意義嗎?恐怕很多人不能斬釘截鐵的說“有”,。 生活有意義嗎,?買菜、做飯,、重復的家務(w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一張嘴巴忙碌,,意義何在,? 為什么這么忙?什么值得我們這樣勞碌一生,?人生真正的意義,,應(yīng)該不僅是車子房子和票子吧? 如果追問意義,,我們每一個平凡人,,大概都沒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生活經(jīng)不住這樣一再推敲,。那就退而求其次,,追求意思吧。這個容易些,。 只要你覺得,,工作有意思,生活有意思,,上網(wǎng),、逛街有意思,,寫作、閱讀有意思,,那么,,就好好活著吧。 對我而言,,有意義就得有意思,,有意思就是有意義。 (2)真相 漸漸認識一些真相:首先,,我不可能成為偉人或者名人了,,如果能成,早該成了,;其次,,我也不可能再錯過一場或若干場驚心動魄的愛情了,生命中該來的人已來了,,該走的人已走了,,該留的人當然也留下了(年輕時多么害怕青春流逝而錯過啊),;再次,,這是最悲哀的,我沒辦法改變自己了,,是怎樣的人,,就是怎樣的人,帶著這樣的烙印生活,。直至走進墳?zāi)埂?/span> 那么,,怎樣才能快樂生活?秘訣只有一個:一只眼大大的睜著,,緊盯著生活中稍縱即逝的幸福時刻,,然后用很多時間,牛一樣反芻,;一只眼死死的閉著,,對痛苦、憂傷,、傷害,、背叛、甚至生離死別,,視而不見,。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放大快樂縮小痛苦。 (3)分裂 每個人都是一具肉身,,多套靈魂,。 一個別人眼里的自己;一個想要展示在別人眼里的自己,;一個真實的自己,;還有一個,幻想中的自己,。這幾個“自己”,,大多數(shù)不能完全重合。身體在多個靈魂中穿梭,,出入無痕,。這就是正常人的人生。 精神分裂,,大概就是不能在幾個自己中實現(xiàn)無縫對接,。 (4)以青春換一切 一路走來,獲得知識,、愛情,、閱歷、感悟,,獲得工作,、家庭、丈夫,、孩子……很多很多,。唯一失去的,是青春,。令人痛惜,、依依不舍的青春。 可是青春,,如果不能用來獲得什么,,要它何用?所以,,只要認真的活過了,,收獲了,青春就不算浪費,。 (5)黑暗 每個人心中都有別人無法抵達的黑暗,。必須獨自面對,別無他途。黑暗中摸索,,無疑很痛苦,。但,只要堅信未來之光明,,并保持足夠健康,,那一天遲早會來。 那時你的目光洞穿一切,,抵達生活和世界的真相,,去除了浮躁、虛偽,、假相之后的真相,。 只是,我們習慣了黑暗的雙眼,,又該練習習慣光明,。 (6)難得糊涂 你苦苦尋求某一事件的真相,或者執(zhí)著于發(fā)現(xiàn)某人的真實面目,,也許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意義。 放棄追尋,,不是因為已有答案,,而是知道,你想要的,,一定不是那樣的答案,。你不過是,在知道真相前,,識相的止步,。 年輕時不屑一顧的“難得糊涂”,其中有多少人生的隱痛,?;钅敲疵靼赘陕锬兀克燎鍎t無魚,,太明白了,,傷人,傷己,。 (7)努力 就算過去的生活是一片沙漠,,我們也只能努力,從中汲取水分和營養(yǎng),,滋養(yǎng)今天的自己,。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對過去的總結(jié)和思考,決定了今天的高度,。 (8)幻滅 年輕時,,迷信語言。相信海誓山盟,,相信語言帶來的心靈慰藉,。 稍長大,發(fā)現(xiàn)語言稍縱即逝不可挽留,。戀愛時說過千言萬語,,一旦決裂,,全歸于零,,連個憑據(jù)都沒有。 繼而迷戀文字,,以為文字有形,、固定,可以忠實記錄心聲,,所有往事終會有跡可尋,。可是總有一天,,文字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對現(xiàn)實的生活,,無能為力。 虛無感與幻滅感,,語言和文字都無法拯救,。人生,就在一個又一個的幻滅中,,艱難前行,。生存的智慧,應(yīng)該是這樣吧:接受虛無,,擁抱幻滅,,并擁有繼續(xù)尋找下一個虛無或幻滅的勇氣和能力。 (9)錯位 有些事情,,重在堅持,;有些事情,貴在放棄,。只是我們常常弄錯,,堅持了該放棄的,放棄了該堅持的,。 但,,也許這并非對和錯的問題,。也許在當時看來,堅持是對的,,沒有理由放棄,。只是后來,漸漸感覺到堅持的不值,。事情本身并沒有變,,變了的,是當事人的價值判斷,。就象有些放棄,,在當時是必須的,到后來,,卻日益感到惋惜與后悔,。即使,當初作出完全相反的決定,,我相信,,最終也會產(chǎn)生同樣的懷疑。 時間在流逝,,人在變,,這就是理由。 (10)大我.小我 一生之中,,總要完成一次分裂,。從小我之中,分出大我,。 小我是感性之我,,大我是理性之我。 青春年少時,,小我居于主宰地位,,大我尚未顯形。是以少年人多感動,。 成年之后,,大我漸漸顯現(xiàn)并開始審視小我。是以中年人多感慨,。 小我出自本能,,大我源自思考。只有在大我的審視下,,小我的一切痛苦,、煎熬、掙扎,、奮斗,、抗爭,、妥協(xié),甚至屈辱,、背叛,、謊言,皆有其存在的意義,。 看穿了愛,,依然去愛;看透了恨,,不再去恨,。看破了人生不過如此,,卻依然津津有味,,享受生活賦予的一切。 小我盡情演戲,,大我且慢慢欣賞,。 小我宜動,,大我宜靜,。 小我宜酒,大我宜茶,。 小我宜詩,,大我宜文。 小我,,知人心之微,,包羅萬象;大我,,探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于小我之中糾結(jié)的累了,,想一想,,那個大我。 小我,,是一種修煉,,大我,才是正果,。 (11)想不得 活著有什么意義,?好像又看清了一點:要論社會意義,基本等于零,;要論家庭意義,,重于泰山,。 自己的職業(yè),我始終不敢稱之為事業(yè),,心虛,。我那點兒知識,傳授給學生,,有多大意義呢,?有幾個人聽了去,并產(chǎn)生了影響呢,?至于育人,,更談不上。育人首先得自己有思想,,還得和學生有交流,、共鳴、爭辯等,。不敢說自己有思想,。想法肯定是有的,但是不能保證正確,。而我們,,一向被要求只說正確的話。正確的話,,書上都有,,新聞聯(lián)播上也有,不說也罷,。 我始終堅信,,農(nóng)民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創(chuàng)造者。沒人種地,,都得餓死,。官員大多是“肉食者鄙”,浪費最多資源,,創(chuàng)造最少價值,。大學教師,比官員強些,,沒有腐敗的空間,。但是創(chuàng)造的價值,值得懷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成就感,。 想到這一點其實心里不太好受,所以平時盡量不去想,。認認真真?zhèn)湔n,、上課,、答疑,對得住良心就完了,,想多了,,找別扭不是? 在社會層面,,誰也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年輕時確實幻想過成為一個重要的人,影響很多人的生活,。拋卻了年少狂妄,,才可以正視慘淡現(xiàn)實??鬃訁柡Π??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有人就不服了,,周公時代,難道人家白天都點蠟燭嗎,?毛主席厲害吧,?老人家去世,很多人痛不欲生,,大海失去舵手,,要翻船了,。結(jié)果呢,,也沒見幾個殉葬的,大家立刻忙起發(fā)家致富了,。 但是,,在家庭層面,我們每個人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為過,。有時想象如果我死了,會怎么樣:父母自然痛不欲生,,孩子失去了快樂和幸福,,兄妹肯定也都心如刀絞。老公肯定也很難過,,好歹一起風雨二十年——雖然將來免不了再找一個,,住咱的房子,花咱的存款,,說不定還虐待咱的兒子,。 想不得,,想不得。除了好好活著,,別無他法,。 所以,我們好好活著,,很多時候,,既不是為了社會,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親人,。雖然不夠高大上,總算也找到點兒意義,。 (12)世人皆可憐 世人皆可憐,。美人也有遲暮,英雄也會白頭,。普通人更如塵埃,,默默的生,默默的死,,仿佛不曾存在過,。 設(shè)想兩千年后提到現(xiàn)在,當如我們提到秦始皇吧,?秦始皇如此豐功偉績,,三言兩語也就說完了,我們這個時代,,不知可會留下三言兩語,?一切的偉大,輝煌,,自吹自擂沒用,。 如此一想,便覺人生的終極是無意義的,,有意義的只是當下,。對于社會的發(fā)展,也不像年輕時那么樂觀,。社會取決于人,,我一想到“人”這個字,就會想:我也不過如此,,對別人不要期望太高吧,?但也還不至于悲觀絕望,因為知道,物極必反,,不合理的東西早晚挨淘汰,,世界總在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雖然進十步退九步,,甚至偶爾進九步退十步,。 在進進退退中,保持相對清醒,,已經(jīng)很難得,。絕對清醒,那就只有遁入空門,。 (13)激情與信仰 有激情的人,,不給生活留下乏味的借口。因為有激情,,可以把生活折騰的多姿多彩,。當然,不是每一個人對此都有足夠的承受能力,,激情不僅意味著創(chuàng)新,,可能還意味著破壞。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激情,,那么最好也遠離激情之人,。遠距離欣賞火山爆發(fā)的壯觀就好,距離太近,,會要命的,。 有信仰的人,有足夠的定力承受平淡甚至平庸,。因為知道這一切都是抵達信仰的必由之路,。因為知道,生活不可避免的要如此,,能把平庸的生活堅持到底,,也是一種修行。表面上看,,TA和別人一樣,一樣的柴米油鹽,,一樣的上班下班,。但TA的心中有一條河,緩緩流淌,,河流上有著豐富的回憶,,支撐著生活不會陷入絕望,又有著恒久的期待和向往——那期待和向往往往和生活無關(guān),,和眼前無關(guān),,而是關(guān)乎未來甚至來生的,。 要么擁抱激情,要么握手信仰,。人生才得以脫離苦海,。 (14)浪費 一直有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在我腦海里打架,這么多年,,不分勝負,。一個是:生命是不能浪費的。另一個是:生命,,就是用來浪費的,。 當前一個命題占上風的時候,我就學習,、考證,、寫東西,試圖使生命充實起來,;然而懈怠的情緒其實一直在伺機反撲,,一旦感覺到第二個命題的召喚,就什么也不想做了,。要么長時間發(fā)呆,,要么捧一本小說天昏地黑,再或者,,逛街,。一家一家商店走下來,可能什么也不買,,卻累的雙腿發(fā)軟才罷休,。至少可以在那段時間里擺脫思考,大腦受眼睛的支配,。 但哪一種生活才是浪費呢,?有時又分不清了。有一次考資產(chǎn)評估師,,坐在考場里,,分神了,想,,這樣就不是浪費生命嗎,?大好的時光去學這些枯燥而沒用的東西。有些浪費是快樂的,,有些快樂是必須以浪費為前提的,。于是立刻交了卷,并暗暗發(fā)誓再也不參加這樣的考試了。但長時間不看書不考試,,心里又不踏實了,,人生沒有目標更顯無聊。于是,,舊業(yè)重操,,丟掉的復習資料又揀起來。 也許,,也許,,只要是自愿的,都不應(yīng)該稱為浪費吧,?我為自己的這些完全相反的想法辯解,。 就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沈佳宜說的:“我知道,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無功的,。”柯景騰追沈佳宜那么多年,,最后還是錯過。但這個過程中,,他成熟了,,懂得了愛,也懂得了放手和祝福,。這所有的經(jīng)歷,,應(yīng)該都是有意義的吧,所以最后他才能以此經(jīng)歷為題,,寫出好看的網(wǎng)絡(luò)小說,。 所以,今后不再批判自己的生命是否浪費,,只是要細細品味每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體驗:成熟與幼稚,、充實與空虛、幸福與痛苦,、驚險與平靜,、愛與恨、笑與哭,、離別與相見,、擁有和失去……總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的一切都不算浪費,,它們同樣豐富了我們的人生。 這樣,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許可以舒一口氣:總算,,沒有白活這一回。 (15)差不多先生 好像是胡適寫過一篇《差不多先生傳》,,批判中國人,,做事不求精確,做人不講原則,,缺乏科學精神,,凡事差不多就行了。我也曾經(jīng)深以為然,。 但是現(xiàn)在,,我也成了差不多先生了。生活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差不多就行了;工作上,,對得起良心,,不失職不瀆職,差不多就行了,;孩子教育上,,不要求特別優(yōu)秀但也別墊底兒,差不多就行了,;對父母盡孝,,對公婆盡禮,對雙方的兄弟姐妹盡情,,差不多就行了,;當然,對另一位,,也不再苛求成為十全十美好男人,,差不多就行了…… 誰都不用對我太好,差不多就行了,。放過自己,,也就放過別人,差不多就行了,。 (16)香菜的季節(jié) 離家二十多天,,陽臺的花盆里一片兵荒馬亂。雜草枯黃,,苜蓿卻綠意盎然,,枯干的太陽花也冒出點點新綠,。不知名的植物也來湊熱鬧??拷毧?,不由驚喜:竟有許多香菜,混雜其間,。它們可真有耐心,!在地下睡了大半年才露頭! 我托婆婆在鄉(xiāng)里的集市上買了一包香菜種子,。因為我在花鳥市場買的種子總是不發(fā)芽,,而婆婆種的香菜年年都是瘋長?;貋砗?,埋入土中,天天澆水,,耐心等待,。我知道香菜的發(fā)芽期較長,至少要半個月以上,;但是,,半個月過去了,二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毫無消息。一根芽都沒有,。失望了,,繼續(xù)養(yǎng)草。 沒想到,,時隔大半年,,它們來赴春天之約了。那么,,是我播種的季節(jié)不對了,? 我們的人生中,可還有不曾發(fā)芽的種子,?可還等得到發(fā)芽的季節(jié),? (17)片刻清醒 有一次,看一本關(guān)于宇宙的書,。突然感覺到,,地球在宇宙中也是很脆弱的微不足道的存在,任何一點不利的外因,,都可能導致毀滅,。宇宙中,,這些方生方死的星球到處都是,地球又有何特別呢,?在這隨時可能毀滅的星球上,,我們拼盡全力爭取的一切,,又價值幾何呢,? 那片刻的清醒,實在難得,。即便我還糊里糊涂的活著,,我也希望,偶有閃電照亮漆黑的夜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