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長空梳云 生年不滿百,,滿百古來稀,,可大多數(shù)人還是執(zhí)拗地以五十歲為中歲。 以五十歲為中歲,不僅因為五十為半百,,而且按照很多不成文的規(guī)制,,一個人工作到五十歲,游戲還在繼續(xù),,升級與反饋機制卻開始在自己身上失效,。于是,到了這個年齡,,許多人忽然失去方向感與目標感,,遂生中歲之憂,半百之慨,。 由是觀之,,這世間深刻在我們生命中的杠杠,原本都是人為的杠杠在我們心中強化所致,! 杠杠橫在心中,,人到中歲,一個人也感覺被分成了兩個人,,一個自己還對前半生的不如意耿耿難平,,難移老當益壯的白首之心,另一個自己卻不斷勸導自己認可自我的平凡,,好直面平淡的余生,。 很多杠杠是個人無法改變的,而且杠杠的設計也是綜合考量,,為我們個人著想,,所以我們得聽那另一個自己的勸導,繞過堵在心里的杠杠,,心平氣和的往前走,。 中歲回首,不知會有多少人心有不甘,,總覺得自己前半生的答卷過于敷衍潦草,,心生如能抹去重寫多好的遐想。但時光的單向性,,不容歲月假設,,我們調(diào)整不了時間的方向,只能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 擁有好心態(tài),靠的還是自己說服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己想通想開,。 臉上的溝壑越來越豐富曲折,頭上的白發(fā)觸目驚心地潛滋暗長,晚上睡不著又早上醒得早,,但偶爾熬個夜精神連著幾天都萎靡不振,,平時覺得身體還過得去,一體檢滿身零件又都指數(shù)不正常,人經(jīng)常處于力有不逮而又心有所失的狀態(tài)中,。中歲確實不在生命的中點,,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已經(jīng)是下午三四點鐘的太陽,! 中歲之人最不忍面對的還是自己的父母,,三條腿也支撐不起他們身體的平衡感,輪椅的兩個轱轆更載不穩(wěn)他們多病的暮年,。支撐起我們自己的健康,,已成為對還扔不下的工作和愧對的家人最大的支撐。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這次人生轉(zhuǎn)段卻有了認命的色彩,謂之知天命,。前方,,是身體的邊界、能力的邊界,、命運的邊界,,以及不遠處不懷好意一直等著我們的生命的邊界。既然看到了這邊界,,就認可這邊界,,認可這邊界,便是遵從自己的身體與精神,,是尊重自然之道,。如是,也才能實現(xiàn)“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從容過度,。 人到中歲,慮事周祥,、謀事深遠是優(yōu)勢,,形成慣性啥都放不下就會成為毛病,煩自己也讓別人煩,,并增加心腦血管的負擔,。最好是抓重點、抓關(guān)鍵,,其他的事放開手給年輕同志,,利于工作接續(xù)也利于自己身體健康,。 人到中歲,要自覺降低自我的配置,,從虛榮與排場的硬殼里蛻變出來,,還原回行走坐臥盡量依靠自己四肢的狀態(tài),會更有利于健康,,人也會感到更加自在閑適,。 人間萬事悠悠,要么把能想通的道理想通,,要么把不能想通的道理想開,,想通是與世界求和,想開則是與自我和解,。且花無常開,、事無常理,一些道理不過是特定階段為人間事虛設的制約,,此時遵從這些道理是道德,,但當這些道理淪落為不合時宜的觀念,彼時突破這些道理的束縛反倒能邁入新的天地,。 一旦想通想開,,我們自己就會成為照亮自己人生長夜的熠熠明燈。 其實人一輩子本就該有三到:少年用知識充實自己,,增強生存本領(lǐng),,謂之學到;青壯在職場不惜血汗打拼,,掙得安身立命之本,,謂之得到;中老年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盡力了悟人生的終極意義以慰藉此生,,謂之悟到。 人到中歲,,喜歡胡思亂想會成為一種本能,。在沒有人給你布置作業(yè),沒有功利心來糾纏的情況下,,思考會更加自覺也更有穿透力,,更易由禪房花木深,看到曲徑通幽處,,從而獲得奇妙的思想導流,! 前半生櫛風沐雨、經(jīng)霜歷雪,,心緒,、情感與大自然的節(jié)律,、變化逐步交融,,人到中歲,,內(nèi)心也更容易與大道相通。以前是性情在景觀中游歷,,如今是思想在風景中漫步,,思想的深度與廣度將如漣漪般呈現(xiàn)出圈層式的拓展與外延,心境由是漸入闊大與通明,。 我們悟到的不必一定是至理,,能帶給自己心安理得的愜意就好。 人到中歲,,變老的腿腳漸漸慢下來,,時光卻在鬢邊的白發(fā)間呼嘯飛逝。 人到中歲,,視力開始變得模糊,,世事在心里卻要看得更加透徹。 追逐不上權(quán)力和財富,,就慢下來審視一下內(nèi)心和人生,;改變不了這世界的不完美,就拾起以前顧不上的興趣愛好,,在自己的維度里圓一個春秋舊夢,;不再有世俗定義的成功拘泥于我,也不妨安享平凡,、隨緣隨性的活出生命原色,。這樣,余生將在寧和中升華,。 人到中歲,,如能繞過心中的塊壘,生命的河流就能匯入詩仙太白《山中問答》中的意境: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人過半百,,后半生已交由蒼天安排,打通心路,,拓寬心境,,就能把我們內(nèi)在的波瀾輕輕撫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