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時代(上)刊登于CCCF 2020年第6期p68~70,。 狂歡與幻滅(1990-—2011) 1.復蘇(1990—1994) 1990年,,中關村迎來了寒冬:國家取消PC進口許可證制度,開放國內(nèi)PC市場,,并大幅度降低關稅,。一時間,國外的286,、386電腦如潮水般涌入,,一家家中國公司倒下,,長城等公司元氣大傷。 1992年,,隨著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發(fā)表,,國內(nèi)資金又開始涌向中關村。到1993年底,,中關村注冊的公司已達3769家,。 1990年,浪潮PC在占領中國25%的市場后,,逐漸退出PC產(chǎn)業(yè),,專注于服務器,闖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長城曾經(jīng)第一個推出286和386,,1990年推出486,已經(jīng)晚于聯(lián)想,,初露疲態(tài),。為力挽頹勢,長城的攤子越鋪越大,,甚至傍上微軟和IBM,,但不耽誤被聯(lián)想超越。 1990年,,聯(lián)想系列微機通過了國家“火炬計劃”驗收,;1992年率先提出“家用電腦”的概念,1+1家用電腦投入市場,;1994年成立微機事業(yè)部,;同年,聯(lián)想第一次超越長城,。 2.狂歡(1995—2001) 取消進口許可證對中國IT界固然是一個沖擊,,但也意味著沒有了限制,同樣是一個有巨大誘惑的“奶酪”,。國內(nèi)廠商蜂擁而動,,包括大部分家電廠商如過江之鯽,一齊奔向PC市場:海信,、長虹,、康佳、海爾,、TCL,、國合、清華同方,、紫光……1998年狂歡達到高潮,。與此同時,國外廠商大舉進軍,,鯨吞市場份額,。國產(chǎn)大佬長城已是美人遲暮,2001年市場份額跌至5%以下,。 1995年,,在外有國際大牌、內(nèi)有眾多國內(nèi)中小品牌的環(huán)境下,,聯(lián)想發(fā)動了兇悍的價格戰(zhàn),,兩年之中七次降價,老東家AST出局,;1996年位居中國PC市場第一,;2001年柳傳志分拆聯(lián)想,形成五大商業(yè)帝國,。聯(lián)想光鮮的背后是危機四伏:1994年起連續(xù)三年虧損,;1996年香港聯(lián)想巨虧;1995年柳倪之爭開始,,歷時四年,,兩敗俱傷,對PC主業(yè)卻無大礙,。 3.幻滅(2002—2011) 2000年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破滅,,2002年中國加入WTO后,中國的PC市場再次洗牌,,眾多的中小品牌被清洗出去,,比如同創(chuàng)、柏安,、沐澤,、新藍…… 因內(nèi)斗被稱為最“亂”的北大方正,即將走向虧損之路,。困局,、危局下的長城奏響“長城變革四部曲”,但兩次轉(zhuǎn)型均告失敗,,淪落為變賣資產(chǎn),。 聯(lián)想也在向多元化、國際化轉(zhuǎn)型,。2002年它將神州數(shù)碼分拆上市,;完成對IBM PC和筆記本業(yè)務的并購;2005到2011年,,柳傳志兩次退休,。 回顧中國PC市場從輝煌到幻滅的過程,,成就和毀滅它的因素有多種,過度營銷是一個方面,。大潮過后,,成功的只有PC一項,聯(lián)想一家,。 筆記本電腦 第一之爭 爭奪世界第一臺筆記本的有Compaq Portable,、IBM PC Convertible 5140、東芝T1100,、東芝T1000和愛普生HX-20等,,而大多數(shù)人認為,發(fā)布于1981年的“Osborne 1”為第一(見圖2),。 之所以有爭議,,主要是在理解上有歧義,因為有膝上電腦,、便攜式電腦等不同的叫法,。 四大家族 筆記本電腦品牌眾多,從設計,、制造,、性能、工藝,、銷售量,、影響力等方面綜合考慮,最強的當推IBM,、蘋果,、東芝和索尼。 1.IBM 筆記本電腦首推IBM,,特別是“小黑”ThinkPad圈粉無數(shù),。IBM ThinkPad外表為穩(wěn)健、保守的黑色,, 定位為高檔,、專業(yè)、簡潔,。在一成不變的外表下,,無論是性能還是人性化設計,IBM都積極創(chuàng)新,,秉承酷冷的造型和優(yōu)良的做工,,配以獨特的指點桿(小紅點)和具有沖擊力的LOGO,蜚聲世界,,領袖群倫,。 1992年,,世界上第一臺以ThinkPad命名的筆記本ThinkPad 700C誕生了。之后,,IBM的多款產(chǎn)品均獲得第一:ThinkPad 550BJ,,第一款內(nèi)置打印機;ThinkPad 220,,第一款A5尺寸…… 1995年3月,IBM史上最具特色的筆記本ThinkPad 701C出世了,,其鍵盤采用如蝴蝶展翅一樣的伸縮性設計,,2012年被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最讓筆記本收藏者們津津樂道的就是這款“蝴蝶機”,。 以后又是一系列的第一:ThinkPad 760cd,,Power Series 850…… 在過去的歲月里,ThinkPad創(chuàng)造了許多輝煌和世界第一,,獲得各種大獎3500多項,。 2.蘋果 蘋果早期的筆記本有Macintosh Portable M5120和Mac Portable,上市時間比IBM晚了不少,。后來從PowerBook 100,、PowerBook 520到G3,蘋果已走出一條專屬于自己的路,。 蘋果的第一代iBook十分出“彩”,,橘紅、藍漿果等色彩的iBook筆記本相繼上市,,色彩豐富,。它還是第一款可以收發(fā)電子郵件、上網(wǎng)沖浪的筆記本,。后來的Macintosh PowerBook G4等,,也是好評如潮。 Apple的精髓不變,,即堅持一以貫之的高貴,、雅致和時尚,每一款筆記本都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3.東芝 1990年前,,東芝在設計上一直力壓IBM一頭。它將輕,、薄二字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刀片”“最漂亮的刀鋒戰(zhàn)士”的美譽。 早期的東芝T1100,、J-3100GT,、J3100ss001,、T5200C,在世界筆記本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之后,,東芝像生產(chǎn)世界第一的專業(yè)戶一樣生產(chǎn)了多款產(chǎn)品:首臺TFT液晶顯示屏,第一個搭載Intel 486 SX,,第一款超輕便的掌上電腦…… 東芝技術力量雄厚,,質(zhì)量、數(shù)量足以和IBM媲美,,而且獨具特色,。 4.索尼 索尼出場較晚,但出手不俗,,多種“黑科技”賺足了人的眼球,。 1997年,Sony PCG-505震撼業(yè)界,,它大膽地以紫色為主色調(diào),,外殼采用金屬材料,但重量卻只有1.35kg,,是當年世界第一薄,。 1998年的PCG-C1,是索尼第一代C1,,當年的迷你機,、世界第一寬屏。它第一次將攝像機與筆記本合二為一,,配置68萬像素,、10倍光學變焦的蔡司專業(yè)鏡頭,人稱“大炮筒”,。 索尼VAIO推出的QR3系列,、VAIO UX、SONY U8C等,,都刷新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索尼黑科技頻出,喬布斯這樣的偏執(zhí)狂都稱自己是“索粉”,,它追求極致甚至偏執(zhí)的精神值得稱道,。 新世紀后,除了四大家族和惠普,、戴爾等,,新增加了聯(lián)想、神舟、華碩,、宏碁等中國品牌,。圖3為其中4臺經(jīng)典機型。 中國的筆記本電腦 2002年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全球PC市場第一次出現(xiàn)負增長,,IT廠商迅速把重點轉(zhuǎn)移到筆記本電腦上來。中國筆記本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zhàn)打響,,國產(chǎn)品牌與外國品牌展開了正面較量。這一年還出現(xiàn)了一支奇兵——移動PC,。5月,,聯(lián)想筆記本首次降到萬元以下,眾多廠商也紛紛推出萬元以下的機型,。2003年,神舟首臺5999元筆記本發(fā)布,,掀起“千元筆記本風暴”,,被稱為“價格屠夫”,筆記本的價格逐年跌落,。 鏖戰(zhàn)在筆記本市場的主要有三支人馬:IBM,、惠普等國際大牌,大戰(zhàn)高端市場,;華碩,、宏碁等臺灣廠商,奮戰(zhàn)中端市場,;一大批國內(nèi)企業(yè),,血戰(zhàn)低端市場。 2007年形勢又是一變:華碩首次推出超級本,,中國不少家電廠家插隊進來,,主打10英寸以下的上網(wǎng)本,不久即慘遭“收割”,。圖4展示了幾款中國的筆記本電腦,。 2009年,蘋果iPad進入中國市場,,平板大戰(zhàn)開啟,。 ■ 原文鏈接:我的計算機收藏之旅(6):PC時代(下) 作者介紹
|
|
來自: si9ibd9tpre8g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