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漢末三國歷史回顧——外戚與宦官(一)本文主要介紹東漢外戚與宦官交替秉政的具體情形,。 東漢外戚與宦官的初步交鋒東漢第四位皇帝漢和帝10歲登基,,竇太后臨朝稱制,其兄長竇憲(大敗北匈奴,,迫其西遷)把持朝政,,竇氏子弟遍布朝堂要職,盛極一時,,開啟了東漢外戚專政的先河,。為了奪回權(quán)力,長大后的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逼死了竇憲,,竇氏勢力被一并鏟除。鄭眾因功封侯,,并開始參與朝政,,是為東漢宦官封侯干政之始。 漢和帝死后,,鄧太后臨朝稱制,,立和帝次子(長子早夭)出生僅百天的劉隆繼位,是為漢殤帝,。然而可憐的小娃不到兩歲便夭折,,都不知道皇帝是個啥。 為了繼續(xù)掌控朝政,,鄧太后與兄長鄧騭(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開國功臣太傅鄧禹之孫,典型的權(quán)力怪獸)密謀,,迎立十三歲的宗室劉祜繼位,,是為漢安帝。鄧太后去世后,,安帝與宦官李閏合謀,,誅除了鄧氏。以安帝乳母王圣,、中黃門李閏,、中常侍江京為首的宦官集團開始把持朝政,,無惡不作,與官僚集團矛盾日深,。但朝臣不受皇帝信任,,宦官安然無恙,而以名臣太尉楊震(出身頂級世族弘農(nóng)楊氏,,學(xué)問通達,,號稱關(guān)西孔子)為代表的官僚集團卻備受打擊,楊震甚至被逼自殺,。 安帝死后,,閻太后臨朝稱制,立宗室幼童北鄉(xiāng)侯劉懿為帝,,結(jié)果不到一年便夭折,,他的帝位一般不被承認。閻氏兄弟在此期間,,把持朝政,,獨攬大權(quán)。北鄉(xiāng)侯去世后,,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合力發(fā)動政變,,誅殺閻氏外戚,迎立漢安帝長子11歲的劉保繼位 ,,是為漢順帝。小娃娃啥也不懂,,大權(quán)由宦官獨攬,,孫程等人個個封侯,被稱為十九侯,。孫程去世后,,養(yǎng)子孫壽承襲浮陽侯爵位,開宦官養(yǎng)子襲爵之始,。 順帝繼位后,,從小伺候他的宦官曹騰得到升遷,任中常侍,。曹騰收了個養(yǎng)子名叫曹嵩,,曹嵩的兒子便是亂世梟雄曹操。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官渡之戰(zhàn)前所作的《為袁紹檄豫州文》中怒斥曹操為贅閹遺丑,,其根源便在于此,。曹操也因為這個尷尬身份,長期受到世家大族的排斥乃至仇視,,曹家與世族的糟糕關(guān)系直到曹丕繼位后,,推出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的地位得到鞏固,,是門閥體系的重要制度保障),才得到明顯緩和,。 外戚梁氏主政二十年順帝時期,,外戚梁商與宦官集團同掌朝綱,斗爭趨于緩和,。順帝去世后,,兩歲的長子劉炳繼位,是為漢沖帝,,梁太后臨朝稱制,,大將軍梁冀掌權(quán),一改父親梁商的謹慎風(fēng)格,,飛揚跋扈,,殘暴放縱,排除異己,,橫行無忌,,獨攬朝綱,目空一切,?;鹿偌瘓F無力抗拒,選擇了蟄伏,。 沖帝繼位僅一年便早夭,,梁冀為了繼續(xù)掌權(quán),遂立年僅八歲的漢章帝玄孫劉纘(音zuan,,三聲)為帝,,是為漢質(zhì)帝。 劉纘自幼早熟,,看不慣梁冀的專橫行為,,曾當(dāng)著群臣斥責(zé)梁冀:此跋扈將軍也!梁冀為此大怒,,擔(dān)心劉纘成年后難以掌控,,遂陰謀將其毒殺,死時年僅九歲,。 漢質(zhì)帝死后,,關(guān)于繼承人問題,梁冀與朝臣發(fā)生沖突,,后在中常侍曹騰的支持下,,梁冀立了準(zhǔn)妹夫十五歲的劉志為帝,是為漢桓帝,,梁氏依舊執(zhí)掌權(quán)柄,,聲威日盛,。 梁冀專權(quán)的二十年中,梁氏一門七人封侯(視祖訓(xùn)如空氣,,劉秀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三人為后,六個貴人,,兩個大將軍(漢代最高軍職,,位在三公之上,掌軍權(quán)),,七個女眷獲封食邑,,三個族子尚公主(娶公主為妻),其余各級將官多達五十七人,,達到了外戚干政的巔峰,,僅次于王莽篡漢。 梁太后(梁冀的妹妹)去世后,,還政于帝,。但鑒于梁冀威權(quán)太盛,漢桓帝未敢輕舉妄動,,反而百般示好(畢竟梁冀可是敢殺皇帝的狂人):增其封邑達至三萬戶,,比肩漢武帝時期威名赫赫的大將軍衛(wèi)青(《史記》記載一萬六千戶,《漢書》記載三萬戶),;同時給予其諸多權(quán)臣標(biāo)配的特權(quán):入朝不趨(入朝不必快步疾行),、劍履上殿(登殿可以佩劍穿鞋)、贊拜不名(覲見皇帝稱官不稱名),。 數(shù)年后,,梁皇后(梁冀的妹妹)去世,梁冀作為外戚掌權(quán)的兩個重要的后盾全部離世,。漢桓帝認為時機成熟,遂聯(lián)合親信宦官單超,、左?。ㄒ魬T)、徐璜,、具瑗(音愿),、唐衡等五人發(fā)動政變。梁冀本就惡貫滿盈,,仇視者甚眾,,皇帝的舉動給了他們信心,遂群起攻之,。最終在眾叛親離之下,,梁冀伏誅,,家產(chǎn)充公(近三十億錢,相當(dāng)于東漢政府年稅收的一半),,梁氏滿門抄斬,,受其牽連的官員多達數(shù)百人,朝廷幾乎為之一空,。 東漢的宦官時代重振皇權(quán)后,,漢桓帝論功行賞,單超等五人同日封侯,,史稱五侯,,并受封朝廷正式官職,朝政大權(quán)再次落入宦官集團手中,,其家族親友也因此雞犬升天,,為禍一方。 五侯秉政時期,,權(quán)勢滔天,,不少世家大族為了生存不得不委曲求全,潁川大族荀氏被迫與中常侍唐衡聯(lián)姻,,以族子娶其女,,犧牲品便是曹魏重臣,被稱作王佐之才的荀彧荀文若 ,。曹操與荀彧一見如故,,君臣相得,未嘗沒有身份上的共情(倆人都是被爹坑了,,莫名其妙地與宦官扯上了關(guān)系),。不過,潁川荀氏名望太重,,荀彧個人又是俊逸卓絕,,所以并未因此遭受過多非議。曹操就沒這么好命了,,硬是被罵了一輩子,。 宦官們及其親屬的胡作非為,漢桓帝自然也是知道的,,但他并未打算將這股勢力清除,,只是扶持新的宦官(侯覽、曹節(jié),、王甫等人)以分其權(quán)力,,權(quán)作敲打。畢竟相比于盤根錯節(jié)的官僚集團和外戚,,宦官們更加親厚,,且易于掌控,。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時代就此來臨,持續(xù)了近三十余年,。 隨著越來越多的權(quán)閹步入政壇,,朝廷各個要害部門相繼被滲透,官僚集團察舉人才的權(quán)力也遭到了削弱,,這無疑觸及了世家大族的生存根基,,一旦失去了選官的權(quán)力,世家大族的利益將再也無法得到保障和延續(xù),,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宦官集團與官僚集團的斗爭由此逐漸公開化,,幾乎到達不死不休的地步,。東漢末年影響最大的政治事件——黨錮之禍就此爆發(fā)。 以太尉陳蕃(千古奇文《滕王閣序》中徐孺下陳蕃之榻中的陳蕃),、河南尹李膺為首的官僚集團聯(lián)合外戚竇武等人,,控制輿論,猛烈抨擊宦官集團,,要求漢桓帝鏟除宦官勢力,,肅清朝政。但皇帝根本不吃這一套,,反而在宦官集團的慫恿和蠱惑下,,將所謂的清流(即士人,士大夫,,具體指代的就是領(lǐng)導(dǎo)參與此事的,,以陳蕃、李膺為首的太學(xué)生及官僚集團主要人物)定為黨人(政治上結(jié)為同盟的朋黨,,統(tǒng)治者最忌諱的就是結(jié)黨,,因為結(jié)黨必營私)盡皆下獄,嚴刑拷打,,逼其認罪,。 然而宦官們終究還是低估了讀書人的智慧,面對酷刑,,他們輕意招供,將宦官們的親屬子弟牽連其中,。這使得宦官們投鼠忌器,,不得不選擇妥協(xié),向漢桓帝進言,,釋放黨人,。加之尚書霍谞(幫助漢桓帝奪權(quán)的功臣之一),、城門校尉竇武(外戚,女兒竇妙為桓帝的第三任皇后)的上表求情,,漢桓帝怒意稍減,,下令釋放了黨人。 不過,,為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爆發(fā),,桓帝下詔,將所有黨人終身禁錮,,名字記錄在冊,,永不錄用。此為第一次黨錮之禍,。 桓帝去世后,,無子,皇后竇妙臨朝稱制,,經(jīng)與父親竇武商議,,迎立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為帝,是為漢靈帝,。竇皇后升格為竇太后,,父親竇武因擁立之功,得封大將軍,、聞喜侯,,其族人也多加官進爵,外戚勢力復(fù)起,。 皇權(quán)更迭,,宦官集團立刻倒向竇太后,極盡諂媚之能事,,深得太后歡心,,并因此得以再度干涉朝政。 竇武掌權(quán)后,,以陳蕃再任太尉,,署理朝政,并大量啟用被禁錮的黨人,,密謀鏟除宦官集團,。不料事機敗露,消息被宦官集團獲知,。為求活命,,宦官首領(lǐng)曹節(jié)、王甫等人歃血為盟,合力發(fā)動政變,,將竇武,、陳蕃等人族滅。僥幸未死者,,定重罪,,流放交州(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地區(qū))。竇太后失勢,,被遷徙到南宮云臺居住,。史稱九月辛亥政變。外戚勢力短暫復(fù)興后又遭到沉重打擊,,宦官集團再度把持朝政,。 官僚集團眼見曙光來臨,未曾想轉(zhuǎn)瞬便烏云蓋頂,。盡管失去了左右朝堂的權(quán)力,,但輿論陣地還在,他們?yōu)楦]武,、陳蕃平反,,指責(zé)宦官集團結(jié)黨營私,圖謀不軌,,要求革除宦官干政,。 被惹怒的宦官們向漢靈帝進言,以黨人誤國,,危害社稷為由,,發(fā)動了第二次黨錮之禍,全國范圍內(nèi)清剿黨人,。在這場政治浩劫中,,大量士人蒙難,被迫害致死者高達六七百人,。黨錮持續(xù)數(shù)年,,范圍一再擴大,眾多清正官員紛紛遭到禁錮,?;鹿偌捌潼h羽借清剿黨人之名,胡作非為,,致使朝政日非,,民怨沸騰。 黨錮最大的遺害是使得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豪強地主(漢末已經(jīng)逐漸進化為世家大族)與皇室離心離德,。失去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東漢王朝大廈將傾。 十常侍之亂漢靈帝在位二十年,這是宦官們最美好的時代,。漢靈帝早期,中常侍王甫,、曹節(jié)深受寵信,。二人相繼離世后,張讓,、趙忠取代了他們的地位,,并更進一步,與靈帝建立了如父如母般的感情,。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這句話時常掛在靈帝嘴邊,。 靈帝在位中后期,,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十二人盡數(shù)封侯,,皆任中常侍,即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他們的親族子弟遍布各地,,貪酷殘暴,為禍一方,,是漢末民亂四起的罪魁禍?zhǔn)祝ㄊ窌鞘兰掖笞遄珜懙模?/span> 南陽屠戶何真之女何氏為漢靈帝生下皇子劉辯后,,被冊封為皇后,其兄長何進因之水漲船高,,成為外戚勢力的代表,。 黃巾之亂爆發(fā)后,何進被封為大將軍,,守衛(wèi)京師,,統(tǒng)籌平叛事宜。戰(zhàn)后,何進威權(quán)日盛,,世族子弟多有投靠,,這其中就包括漢末第一世族——汝南袁氏的袁紹、袁術(shù)兄弟,。何進出身卑賤,,本不被世族所看重,但無奈宦官勢力太強,, 唯有依靠外戚方可與之周旋,。 何進勢力的強大自然引起了宦官集團的不安。西園八校尉(靈帝時期編練的新軍,,是削弱何進軍權(quán)的一種手段,,袁紹、曹操,、淳于瓊等亂世名將各為一軍統(tǒng)領(lǐng),,皆受蹇碩節(jié)制)的統(tǒng)領(lǐng)蹇碩就與其多有沖突。 靈帝生前,,并不喜歡嫡長子劉辯,,反而對王美人所生的次子劉協(xié)頗為看重,但受到宗法制度的約束,,還要考慮何皇后的感受(何皇后很受寵),,同時顧忌大將軍何進的威權(quán),導(dǎo)致他遲遲未能設(shè)立太子,。 靈帝病重后,,欲廢長立幼,托孤蹇碩,,希望他能助劉協(xié)即位,。蹇碩倒也忠心,設(shè)計誅殺何進,,結(jié)果事機敗露,,未能得逞,劉辯在舅舅的護持下順利即位,,是為漢少帝,。何太后也得以臨朝稱制,何進與太傅袁隗(袁紹兄弟的四叔)輔政,。蹇碩則被十常侍出賣(宦官集團內(nèi)部也存在權(quán)力紛爭),,死于何進之手,西園新軍被何進收編,,外戚勢力更加鼎盛,,與宦官集團的矛盾也日益激化,。 何進意圖鏟除宦官,袁紹等人也是不斷為此建言獻策,,但是何太后對十常侍卻信任有加(當(dāng)初何皇后毒殺劉協(xié)生母王美人后,,漢靈帝本欲將之廢黜,后來還是十常侍率領(lǐng)眾宦官全力勸諫,,才使靈帝放棄,,何太后與宦官集團也就此建立了深厚牢固的政治同盟),極力反對誅殺宦官,。 眼見何進威逼太甚,十常侍自然不甘坐以待斃,,遂向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以及弟弟何苗行以重賄,。收人錢財,與人消災(zāi),,母子倆時常向何太后陳說宦官們的好處,,為他們求情,并指責(zé)何進有擅權(quán)之嫌,。何太后擔(dān)心王莽故事重演,,故而對兄長漸生防備。 何進一介屠戶,,胸?zé)o點墨,,也無雄才,面對如此局面,,頓感手足無措,。袁紹見狀,忙獻計為其排憂解難——引外兵入朝,,逼迫太后妥協(xié),,禍國太師董卓因此得以入京。 袁紹歷來被冠以草包之稱,,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將天下拱手送給了曹操。且不管他日后如何昏招頻出,,只招引董卓進京這個一石三鳥之計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 世家大族早已苦外戚宦官久矣,二者交替專政,,極大損害了世族利益,,勾連外戚只是權(quán)宜之計,將二者連根拔除才是世族的根本目的,。 袁紹投靠何進就是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他與袁術(shù)(盡管袁術(shù)自始至終瞧不起這個所謂的兄長,,但是在這件事上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以及其他盟友掌握著部分軍隊,只要能攛掇何進與十常侍爆發(fā)劇烈沖突,,他就可以振臂高呼(袁紹在京城韜光養(yǎng)晦數(shù)年,,與士人過從甚密,還營救過很多黨人,,在士林之中頗有名望),,趁亂取事,一舉根除外戚與宦官兩大毒瘤,,而他本人則可以憑借戡亂之功和汝南袁氏之威名,,一舉直達權(quán)力頂峰,青史留名,。 高回報自然也伴隨高風(fēng)險,,一旦何進失敗,他性命堪憂,;何進成功,,宦官被除,他升官發(fā)財,,但外戚卻獨霸朝綱,;最好的結(jié)果就是雙方拼個魚死網(wǎng)破,他坐收漁翁之利,。 至于董卓,,只是他計劃中的一個棋子而已,目的是推動外戚與宦官盡快交鋒,。事成之后,,只需一紙詔書,這個出身低微的西涼軍頭就只能俯首稱臣,。 事實上,,前期的劇本走向并未太過偏離袁紹的設(shè)計,何太后被迫罷黜十常侍等人的官爵,,令其還鄉(xiāng),,以全性命。何進被攛掇進宮,,請求何太后盡誅宦官,。張讓等人被逼上絕路,不得已發(fā)動叛亂,,將何進斬殺,。袁紹、袁術(shù)兄弟則趁機舉兵,,打破宮門,,對宦官集團進行血腥屠戮,。何進兄弟何苗因被認定與宦官勾結(jié)而被殺。 但之后的劇情走向開始偏離既定軌道,,張讓,、段珪等人不僅沒有死于屠刀之下,反而伙同數(shù)十名親信劫持了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xié),,連夜出奔北邙山,。后追兵趕到,張讓自殺,,其余宦官也悉數(shù)被殺,。 外戚與宦官勢力共赴黃泉,史稱十常侍之亂,。 亂世來臨就在皇帝車駕被迎送回程的途中,,董卓大軍恰巧趕到,名為救駕,,實為劫持。至于袁紹為何沒有趁董卓立足未穩(wěn)之際出兵奪回皇帝,,歷來眾說紛紜,。有說他優(yōu)柔寡斷,擔(dān)心無法戰(zhàn)勝西涼鐵騎,;有說他未能完全掌控京師軍權(quán),,無力與董卓爭鋒;亦有說他故意讓董卓這頭西北惡狼入京,,利用其野蠻貪婪的本性,,使天下大亂。 袁紹有野心,,這個不假,,但我不認為此時他就有亂世稱雄的想法,漢室雖然衰頹,,但還不至于亡國,,民心依然向漢,世家大族的利益皆與漢室綁定,,取而代之是做不到的,。 袁紹終究是庶出,母親只是袁家的一個奴仆,,盡管后來過繼給二伯袁成(早夭無子)頂門,,成為名義上的嫡子,但依然改變不了出身尷尬的事實,。同父異母的親弟弟袁術(shù)時常嘲諷他為家奴便是根源于此,。 所以,,我認為他的核心思想還是想通過自己的謀劃來登頂權(quán)力巔峰,從而向袁家證明,,他這個出身低微的庶子比所謂的嫡子們優(yōu)秀的多,,袁家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必然可以創(chuàng)造更為輝煌的歷史。只是后來時事更易,,袁紹才滋生了更為龐大的野心,。 董卓這個變數(shù)的出現(xiàn),我認為是袁紹自己的判斷失誤,,他以為憑借自己的名望與功勞,,董卓入城后自然會納頭便拜,請求歸附,。誰知道這個西涼軍頭比向他想象中要貪婪的多,,而且極為精明狠辣,手段高絕,。先是以三千部眾多次夜出晝歸,,給雒陽的官民營造出西涼大軍源源不斷地錯覺;然后通過威逼利誘吞并了何進與何苗的部屬,;繼而又策動了反骨仔呂布,,殺死丁原,控制了并州軍,,整個雒陽轉(zhuǎn)瞬便被董卓完全掌控,。 袁紹的一切謀劃和付出,都為董卓做了嫁衣,。盡管心有不甘,,但已無力回天。之后,,在廢立皇帝之事上與董卓爆發(fā)沖突后(又增加了不畏強權(quán)的光環(huán),,袁紹還是有智慧的,盡管不是特別多),,袁紹再也不敢在雒陽久留,,遂逃往冀州。 董卓占據(jù)京師后,,將何太后毒殺,,然后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帝,,這就是后世著名的傀儡皇帝——漢獻帝,。東漢政府自此淪為軍閥的玩物,茍延殘喘,,名存實亡,。 劉協(xié)先后被董卓,、李傕與郭汜、曹操,、曹丕所控制,,憋屈的過了一輩子。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不是壞事。因為有價值,,所以被保護,,五十多歲的壽命在東漢王朝僅次于開國皇帝,位面之子——劉秀,。 董卓入主雒陽后,,倒反天罡,無惡不作,,縱兵劫掠,,濫殺無辜,穢亂宮廷,,挖墳掘墓,,搞得天怒人怨,群情激憤,。 不久,袁紹領(lǐng)導(dǎo)的討董聯(lián)盟建立,,亂世群雄陸續(xù)登上歷史舞臺,,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三國時代隨之來臨。 未完待續(xù),,敬請期待…… |
|
來自: 廣州玉 > 《漢朝史[前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