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齊國有個善于識別狗的人,。他的鄰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過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說:“這是一條好狗呀,!”那鄰居養(yǎng)了狗好幾年,狗卻不去捉老鼠,。他告訴了那個會識別狗的人這個情況,。有個善于識別狗的人說:“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鹿這類野獸,不是老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捆綁住它的后腿?!焙髞?,這個鄰居捆綁住了那條狗的后腿,這狗才捉得老鼠,。 上述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它引發(fā)了你哪些聯(lián)想?請結合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這是一道寓言類材料作文題,。 本則材料出自《呂氏春秋·士容論》“縛狗捕鼠”的寓言故事,。把一條能捕捉獐、麇,、豕,、鹿的好狗,捆住腿腳去捉老鼠,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所以作者寫這則寓言故事意在告訴統(tǒng)治者,人盡其材,物盡其用,! 對我們今天而言,,這則故事同樣意味深長。審題時可以從善于識別狗的人和狗本身出發(fā),,找到與我們現(xiàn)代生活相關的隱含信息,。如從善于識別狗的人的角度而言,,他有擅識狗這項本領,,且能盡心盡力地為鄰居找一條好狗,這固然值得贊賞,。但鄰居委托他找的只是一條能抓老鼠的狗而已,,他卻沒有尊重鄰居的訴求,不僅花了一年時間才找到一條狗,,而且找到的狗好幾年也不捉老鼠,,不能滿足鄰居的愿望。從這一角度而言,,這說明我們在與人交往,、替人辦事時,不能恃才自矜,。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包括我,,也包括你和他,,所以什么時候我們都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學會換位思考,。從狗的角度來說,,我們的思考應著重針對這條好狗的遭遇。它有捉獐,、麋,、鹿這類野獸的志向和能力,卻不能遇到一個真正賞識它讓它發(fā)揮才能的伯樂(善于識狗的人不能讓它到一個得以真正發(fā)揮才能的地方,,而鄰居也不能認識到它的實際能力),,以至于被縛上雙腿去捉鼠。這告訴我們,,要準確識別他人的實際才能,,讓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地方去;或當才能不被發(fā)現(xiàn)時,,不能消極躲避,,要努力展現(xiàn)自己等,。 試題要求思考這個寓言故事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啟示意義。所以寫作時,,不能僅僅是對故事進行解釋或補充,,而是要找準立意點,如尊重用戶需求,、善于識人和用人,、勇于展現(xiàn)自己的過人才能等。在此基礎上,,作文就不止步于材料本身了,,而是借助材料引出論點,然后引用其他相關的例子來充分論證自己想要闡述的道理,。 【參考立意】 1.天才應處于合適位置,,才能成為天才。 2.尊重對方的訴求,,而非為己自滿,。 3.才美不被見,我當奮力爭之,。 【佳作展示】 識人是基礎,,用人是根本 善于識別狗的人,能找到一條好狗,。這條狗的志向在于獐,、麋,、鹿這類野獸,,而不僅僅是一只小小的老鼠,。這說明,這個人確有識狗之明,,就如如今一些人有識人之明一樣,。然而,他卻不能讓狗得到施展其遠大抱負的地方,,而只是令其屈居于捕鼠之地,。可見,,此人并無用人之能,。 誠然,人才能盡其才,,貴在“知人”,。知,即了解,、理解,、支持,、懂得;知人,,即了解人,、理解人、支持人,、懂得人,,最后贏得人。知人,,才能更好地用人,,才能有效避免用人失察。知人需要智慧,。 但是,,人才能盡其才,,更貴在用人,。 古人說:“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這就告誡我們,,有了賢才,,我們要識賢才,更要用賢才,,給賢才委以專職,。識才是基礎,是條件,,用才則是目的,,是結果。 用人者需擁有一雙慧眼,。這雙慧眼具有全面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準確的判斷力,,能發(fā)現(xiàn)人的長處與短處,,能辨別賢才與庸才。為此,,用人者要學會“下沉”,,防止官僚主義,,不能求全責備。就如劉邦之用韓信,,劉邦不因為韓信出身寒門,,從小寄食,曾受胯下之辱而輕視他,、漠視他,,相反,劉邦通過聽取韓信對楚漢雙方形勢的分析,,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立即采納了韓信的建議??上У氖?,也許因為出身,也許因為自負,,項羽沒有劉邦那雙善于識人的慧眼,。盡管韓信投奔劉邦之前追隨的是項羽,也曾多次向項羽建言獻策,,但項羽都拒絕采納,,導致韓信、陳平等優(yōu)秀人才另擇明主,,圖謀發(fā)展,。打敗項羽的是項羽自己,并不是劉邦,、韓信,。項羽用人的短視與愚蠢恰恰說明劉邦用人的高遠與聰明。 用人者還要克服唯我獨尊的思想,,以“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博大胸懷,為人才的成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最好的機會,,提供最好的平臺,,正確處理舍與得。劉邦虛心納諫,,禮待韓信,。他先后拜韓信為大將軍、相國,,立韓信為齊王,,職位的提升、平臺的變化表明了和諧的君臣關系,,也為韓信大展鋒芒提供了最好的條件,。相比之下,,項羽對下屬雖慈愛,但吝于給平臺,、給機會,,項羽給予韓信的是低微的官職,安排韓信的工作是管理糧草,、軍餉,。要知道,機會和平臺深深影響人才的發(fā)展和人才創(chuàng)造的價值,,就像雄鷹翱翔于藍天,,韓信只有統(tǒng)率千軍萬馬才盡顯英雄本色。 知人善任者贏人心,,得天下,,事業(yè)蒸蒸日上。識狗者如是,,我們亦如是,。 我們生活在一個繼往開來的偉大時代。時代呼喚人才,。未來的競爭,,從本質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身為用人和被用的我們,都要努力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更要善于使用人才。知人善任,,人盡其才,,讓人才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征途大放光芒,,盡顯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