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這段歷史是最被大眾熟知的,,倒不是因為三國歷史特別精彩(任何一段亂世中的歷史都很精彩,,正確的說是殘酷)而是因為有了《三國演義》,有民間戲曲,,有前人寫得各種版本資料,,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地方了解三國,,所以三國人物會有比較大地爭議,。以我來看,我不喜歡劉備,,劉備第一次背叛了公孫瓚,,而公孫瓚的能力是不可能成就大業(yè)的,劉備為了自己的發(fā)展背叛公孫瓚是可以理解的,。第二次背叛呂布,,就更沒有不對了,因為呂布先搶了劉備的徐州,,劉備才背叛反擊呂布,。劉備被呂布打敗后投奔了曹操,曹操對劉備是很好的,,因為把他當英雄,,袁紹這個時候雖然還很強大,但已經顯出了疲態(tài),,很多有識之士已經不把袁紹放在眼里了,,曹操才是這個時代的英雄,已很有可能成為戰(zhàn)爭的終結者,,劉備本人也認可曹操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但他還是背叛了曹操,,這個時機背叛曹操,,是引起新的戰(zhàn)爭和分裂,,如果一心一意幫曹操打天下,理論上就可以早點統(tǒng)一中國了,,所以我認為劉備沒有一丁點民族大義,,社會生靈涂炭,人民水深火熱比不上自己的功成名就,。這之后劉備投靠了袁紹,,離開袁紹與離開公孫瓚道理一樣,是因為劉備看不上袁紹,,這是很合理的,,老板和員工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之后就來到劉表這里,,開始與諸葛亮一起覬覦荊州,,劉表死后,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后來與孫權一起瓜分了荊州,,得了荊州之后又開始覬覦益州,在張松,,法正等內奸操縱下,,益州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而劉備終于雀占鳩巢占據(jù)了益州,。在私德人品上來說也是非常不好的,。再說諸葛亮,。諸葛亮結識劉備的時候,,曹操和孫權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才會提出三分天下的建議,。曹操的父親曹嵩全家來曹操處的路上,,被徐州牧陶謙派兵殺害,曹操征徐州期間,,開始報復性的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而諸葛亮正是徐州人,,諸葛亮不愿意與曹操為伍是可以理解的。而孫權還很年輕,,諸葛亮或許是看不上,,天下英雄輩出,但是在智慧如諸葛亮的眼里,,正真能成事的人也就這么幾個人,,所以有抱負有理想的諸葛亮只能選擇劉備了,,而且劉備在當時人眼里,人品還是不錯的,。對諸葛亮地爭議在于他北伐,。益州當時情況很復雜,有益州本地大族,,有劉備帶過去的荊州幫,,有當時劉焉帶過去的舊臣,諸葛亮雖然獨攬大權,,但是溫文儒雅的他也會很難管理,,所以易中天老師認為,諸葛亮以卵擊石不停的北伐,,是為了緩解內部矛盾,。我個人認為有待商榷,或許諸葛亮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吧,,統(tǒng)一天下的家國情懷,,如一盞明燈指引諸葛亮,但凡成功者必然會有不同與常人的毅力,。就像劉備,,四十多歲的劉備還如喪家之犬,依然沒有放棄乘亂世占據(jù)一席之地的目標,,這種堅韌不拔的品質非常值得敬仰,。如果以和平時期,,以現(xiàn)代人的道德觀去審視三國人物,,沒有一個人是好人,但諸葛亮我覺得已經不錯了,,諸葛亮殺劉備的養(yǎng)子劉峰確實不對,,劉峰只是有可能成為劉禪的對手。就如劉備也有可能成為曹操的對手,,很多人勸曹操殺劉備,,曹操不但沒有殺劉備,反而對他很好,,結果成了禍患,,亂世中的英雄,都有心狠的一面,,不能苛求太多,。當時蜀漢兵力10萬人口90萬,曹魏兵力80萬人口500萬,,蜀國北伐,,對魏國來說只是一場騷擾,,對蜀漢來說是舉全國之力北伐,對益州經濟的傷害是不可否認的,,所以被后人詬病,。但我覺得吧,諸葛亮畢竟不是為一己私利,,獨攬大權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這個國家鞠躬盡瘁。很多人把諸葛亮與曹操比,,都稱丞相獨攬大權,,曹操奪取了漢家天下,諸葛亮沒有,,我覺得這是沒有可比性的,,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下來的,不可同日而語,。諸葛亮應該與西漢的霍光比,,霍光雖然沒有奪權,但霍光家族顯赫,,導致他死后夫人的非分之想,,諸葛亮潔身自好,不為私利,,沒有拉幫結派,,在復雜的關系中平衡各方關系,唯一勸劉備殺了無辜的劉峰,,已經是最大的陰謀了,,這在亂世中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諸葛亮應該與司馬家比,,那就更沒有可比性了,。所以吧,諸葛亮北伐有待商榷,,但他確實是一個難得的良臣,。最有爭議的人應該是曹操,曹操一直以奸臣的形象出現(xiàn),,有點冤,。曹家一步一步把漢獻帝逼迫退位,后來司馬家照搬照抄地逼曹奐退位,,所以有人認為是報應,,但不能這樣對比,天下是曹家打下來的,再拱手相讓,?整個世界歷史上都少有這樣的人吧,,不該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戰(zhàn)后曹操把少數(shù)民族留在中原,,是有規(guī)劃有管理的,,安撫少數(shù)民族,讓少數(shù)民族留居邊境不是曹操首創(chuàng),,只是曹操這次手腳有點大吧,。最后直接導致五胡亂華,有人認為曹操是民族的罪人,,但五胡亂華不是民族之間的矛盾,,是先有八王之亂,之后才有群雄逐鹿,,沒有五胡亂華國家一樣亂,。 所以我一直不覺得曹操是民族罪人,但細想,,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秦以前也戰(zhàn)亂但那是分封制),,秦始皇前210年死,劉邦前202年稱帝,,秦末戰(zhàn)亂,,僅僅用八年就統(tǒng)一了中國。西漢王莽公元8年稱帝,,之后才開始戰(zhàn)亂,,劉秀25年稱帝,也20年不到統(tǒng)一中國,。東漢190年諸侯討伐董卓,,軍閥混戰(zhàn)開始,221年劉備稱帝,,三國基本穩(wěn)定了,,用時30年??墒俏鲿x之后的戰(zhàn)亂延續(xù)了三百多年之久,這就跟少數(shù)民族的特性有關了,,這些民族能征善戰(zhàn),,可又不善于管理,漢人善管理可又打不過少數(shù)民族,。(所以兩晉的歷史其實比三國更精彩)從這個角度說,,曹操是民族罪人也不冤的。但要是沒有八王之亂,,晉朝能像漢朝一樣和平一百多年,,這些少數(shù)民族也就漢化了,,就不需要付出這么沉重的代價了。曹操在漢末當官時,,非常正直,,不畏權貴,一直是為民辦事的好官,,如果不是他父親周旋早就被權貴殺死了,。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時,也只有曹操和孫堅不顧及私利,,愿意出兵,。曹操寫的詩,除了表達慷慨激昂的政治抱負,,也憂國憂民,,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所以我覺得曹操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三分天下孫劉各占其一,,但我對孫家就沒有對劉備這么反感了,,因為孫策時期,國家還是非常的碎片化,,孫策征伐江東與曹操征伐北方是同時進行的,,曹操統(tǒng)一北方后,江東也已平定成為曹操強勁對手了,,難道拱手相讓,? 東漢時期,郡長官稱為太守,,幾個郡連一片稱為州,,州長官稱刺史,相當于現(xiàn)在市和省的關系,,雖然刺史監(jiān)督管理太守,,但沒有實際的行政權。這在平時沒有關系,,漢朝一直是這么延續(xù)下來的,。但是黃巾起義之后,一個郡就那么些兵力,,就無法系統(tǒng)有效的打擊黃巾軍,,于是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歷史的重大建議,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可以獨攬大權,。地方權力大了以后確實有效地打擊了黃巾軍,但后果是軍閥割據(jù),,包括劉焉在內,,就不受朝廷控制了。荊州牧劉表和益州牧劉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維持了自己境內和平,當時北方人紛紛南逃,,成為避難之所,,世外桃源,這不也是功德無量的一件事嗎,。在亂世中保持了一席之地,,他們的個人能力也是可以了,當然他們沒有曹操劉備這樣的驍勇,,所以被后世認為不思進取,,但我覺得他們很不錯了。 劉表和劉焉死后,,他們的兒子很快就投降了曹操和劉備,,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袁本初(袁紹),、劉景升(劉表)兒子,豚(豬)犬耳,?!卑ィ矣X得吧,,劉表,,劉焉已經很出色了,兒子不如他們也很正常,,守不住土地更正常,,內亂中的投降沒有涉及民族大義,認清現(xiàn)實適時投降,,于國于民于己都是最優(yōu)選擇,。袁紹的兒子們倒是死抗到底,最后不也被曹操收割了嗎,?所以劉璋劉琮劉禪孫皓投降是明智的,孫策孫權堅守也是對的,因為能力擺在那里呢,。人生的任何選擇都是要看實際能力的,。對于歷史我也是邊學邊寫,以上是學習了三國之后的個人感悟吧,。之后會寫兩晉,,歡迎繼續(xù)關注,謝謝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