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對李斯我曾一度疑惑:秦始皇很看中他,,他也確實有才,統(tǒng)一六國再是大勢所趨也并非是件容易事,,可見其謀略不會多差,,怎么越到后來行事就越發(fā)離譜,最終把自己賠進去還死得那么慘,。 子曰:
再翻開《史記*李斯列傳》的時候答案自己就呈現(xiàn)了:李斯的謀略皆為謀私,,哪怕是一統(tǒng)六國的謀劃也只是謀私的副產(chǎn)品。以“謀私”二字貫穿李斯的人生始終,,便能打消對太史公記載不實的顧慮,,其最終的慘狀只是自作自受。
這是列傳的第一段,以李斯的才能幼年定然有不俗的表現(xiàn),,但太史公對此惜墨如金,,連一筆都沒下,直接就說他當小官時的狀態(tài),,鉆營機巧,,自己竟發(fā)展出一套“老鼠哲學”,對他的態(tài)度異常鮮明,。 什么是“老鼠哲學”,?簡明扼要地說就是“有恃無恐”,茅坑里的老鼠沒有依靠,,而糧倉里的老鼠有,,所以茅坑里的老鼠見了人就跑,而糧倉里的老鼠因為“缺乏運動”養(yǎng)得又大又肥——李斯的潛意識認同老鼠的這種狀態(tài),。 這就是“立身”的問題,。市井無賴倒也罷了,因為本事不大的原因,,立身不正摔些跟頭倒也無所謂,,并不致命——爬得越低,摔得越輕,。但李斯就不一樣了,,雖然當時很窮,卻是拜在了大儒荀子的門下,,而且學的那可是帝王術(shù),。于是在“老鼠哲學”出爐后,他毅然辭別了荀子:
這是窮怕了,帝王之術(shù)竟然服務于“老鼠哲學”,,所以荀子也并沒有留他,,任由他“斯將西說秦王矣”。 二,、 到了秦國,,李斯先是投到呂不韋門下。呂不韋本人就很有抱負,,所以也就很欣賞有抱負的李斯,,找到機會把他推薦給了秦始皇。李斯的“一統(tǒng)天下”外加給秦始皇戴高帽的“組合產(chǎn)品”一下就讓二人凝聚在一起,。李斯獻計收效頗豐,,后拜為客卿。 好景不長,,隨著韓國人鄭國來“行間”被秦國暗中識破,,因任用外客而失勢的秦國宗親一下活躍起來。他們借勢逼著秦始皇下了“逐客令”,,李斯捎帶著也跟著被連累了,,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的“斗志”,立即上書秦始皇言明利害,,洋洋灑灑一篇雄文終致“逐客令”被廢,,同時,宗室從此被他徹底得罪,,以后的關(guān)鍵時刻也沒人替他說話了,。 李斯輔佐秦始皇的二十余年間,吞并六國,,最終互相成就了夙愿,。 然而雖然天下歸一人們的觀念卻沒有歸一,功臣們渴望分封,,要去做自己的一方霸王,。始皇三十四年,,咸陽宮大宴,博士仆射周青臣等稱頌秦始皇威德,,齊人淳于越接著話茬就把這個想法攤開說了,。但秦始皇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而是把這個事推給了丞相李斯,,李斯果然又義正言辭地上書,,把這個議題結(jié)結(jié)實實頂了回去。至此,,功臣也被他得罪完了,。 李斯之所以敢這么做底子就在“老鼠哲學”的有恃無恐,一次替秦始皇得罪宗室,,一次替秦始皇得罪功勛都是在向秦始皇耍表現(xiàn),。其實李斯是害怕的,所以他只能一次比一次下更大的賭注來暫時打壓下去內(nèi)心的惶恐,,而隨著賭局越來越大李斯終于來到崩盤的岔路口——秦始皇去世了,。 始皇的遺詔明顯是讓扶蘇接班的,這封信被趙高先看到了,,趙高知道一旦扶蘇繼位自己也就只能聽天由命,,于是他決意矯召。先從說服胡亥開始,,從胡亥的第一反應看他倒也不是天生的壞蛋,,沒辦法,世事弄人啊,。下一個要說服的就是李斯了,,趙高上來就給李斯擺出了“五不如蒙恬”,李斯長吁短嘆,。 道義上的內(nèi)疚讓他不愿那么做——他此生最大的依靠就是秦始皇,,而現(xiàn)在卻要在秦始皇身后第一時間不但不遵從反而要違背其遺愿,這個彎很難轉(zhuǎn),; 內(nèi)心最深處的驅(qū)動力“老鼠哲學”是要趨利避害的,,其希望擺脫貧困的 三,、 李斯的矛盾兩面都是真實的,,如果我們不以自己的私意來看待的話就不難發(fā)現(xiàn)最終支配李斯抉擇的就是“老鼠哲學”的源動力,,拋開道德譴責的那些障眼法,“即因即果”就這么清晰了起來,。李斯終究還是踏出了令自己萬劫不復的一步,,踏上這一步的李斯嚎啕大哭,但上了趙高的船方向也就由不得自己,。 趙高必然是韓非子的鐵粉,,秦始皇得韓非子之書作為秘書趙高是看得到的,一招招坑李斯的路數(shù)從哪來,?從《韓非子》。 《韓非子*南面》有云:
這里大致意思是說:君王要避免自己所知少以及言路閉塞,。君主若是知道得少,事事就只能問這個管事的,,因為自己也沒個參照只能聽到他說的,,那他說什么就只能信什么,,而欲向君王進言者也只能看這個管事的臉色。 再看趙高是怎么做的:
這是第一步,,先把秦二世跟大臣們徹底隔離開; 第二步,,就是給李斯下套了,,還是《韓非子*南面》:
趙高先是趁著秦二世玩得興致高的時候帶著李斯去上奏掃興的事,,二世怒,,趙高看準機會說:
李斯根本就見不到秦二世的面,,趙高先入為主,所謂“議是事者,,妒事者也,,人主藏是言,不更聽群臣”,,這是內(nèi)外兼坑,,二世要治李斯的罪,有心為之,,李斯的命運也就那樣了,。而他有沒有害過別人呢? 四,、 構(gòu)陷韓非子并致死,,再一次露出了“老鼠哲學”的底色——韓非子之才在李斯之上,若韓非子被秦始皇重用則自己無所依靠,。為了保住榮華富貴就把同窗置于死地,,而人家并無心于此,。 韓非子之所以出使秦國所心系者乃是韓國,并非如李斯一般只為個人計較,,然若非韓非子之術(shù),,李斯也不見得會栽在趙高手里。趙高坑人的一套套全部是因循《韓非子》中警示君主對臣下防范的緊要處,。 李斯沒有真正向韓非子學習,,他怕在內(nèi)心深處向自己證明了自己真的不如韓非子,而如果他真的認同韓非子的學說,,而不僅僅只是忌憚韓非子的才華和盛名的話,,那就應該學習他,而不是構(gòu)陷甚至殺害他,。真研習了韓非子之“術(shù)”,,對于趙高的布局會看不出端倪? 欲過“ 若能承認人勝于己,彼時相位讓于蒙恬便是,,以扶蘇之仁厚李斯自己的姿態(tài)再放高些定然可保無虞,,又何來“具五刑,夷三族”之禍,。 《太上感應篇》有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趙高夠陰,,李斯夠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