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科學家蘇頌在《圖經(jīng)本草》中這樣描述菟絲子:“夏生苗,初生如細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繞而生,,其根自斷,,絕于地而寄空中,或無根,?!?/span> 作為一種全寄生植物,菟絲子體內(nèi)沒有葉綠體,,成體也沒有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的根部,,它的生存完全依靠從寄主植物身上吸取養(yǎng)分。菟絲子的莖為黃色,,纖細,,無葉,纏繞在寄主上,,狀若網(wǎng),,闊如席,難怪菟絲子又名“金線草”,。菟絲子的花序側(cè)生,;花萼呈杯狀,,裂片為三角狀;花冠白色,,鐘形,。蒴果球形,幾乎全為宿存的花冠所包圍,。種子淡褐色,,卵形。 菟絲子有兩種繁衍方式:在南方,,它的莖蔓藏附寄主身上過冬,,翌年春天,當溫濕度適宜時,,伺機而動,;在北方,它的成熟種子散落在土壤中休眠越冬,,并經(jīng)鳥類啄食或耕作擴散,,在條件適宜時萌發(fā)。春夏時節(jié),,菟絲子從寄主處獲取營養(yǎng),;秋天開出白色鐘形小花;晚秋果實成熟,,里面藏著褐色的細小種子,。一株菟絲子可產(chǎn)生近萬粒種子。所以,,即使有一些萌發(fā)的菟絲子找不到寄主,,種群也不會絕跡滅種。 菟絲子分布的范圍極廣,,從伊朗,、阿富汗向東至日本、朝鮮,,南至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都有它們的身影,;菟絲子在我國也有廣泛分布,生長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邊,、山坡陽處,、路邊灌叢或海邊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種植物上,。 雖然菟絲子因為其寄生性而有了“魔王的絲線”的惡名,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菟絲子也不例外,。它是“補脾、肝,、腎三經(jīng)之要藥”,,在臨床上用途廣泛。 因菟絲子的寄生性,,有人稱它是“植物界的吸血鬼”。但是,,物種的形成無不經(jīng)歷長期的進化,。菟絲子之所以獨樹一幟,同樣是自然進化的結(jié)果,。 本文節(jié)選自《百科知識》2023.1B |
|
來自: 零壹貳012 > 《管狀花目(茄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