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紙本 立軸 設(shè)色 139.5x58厘米 故宮博物院 元代道教盛行,,表現(xiàn)道教題材的繪畫作品為數(shù)眾多,,此圖描繪的是晉代著名道士葛洪攜家移居羅浮山修道的故事,截取了葛洪在移居路上的一段情景,。畫面以山水為主體,,重山復(fù)嶺,丹柯碧樹,,飛瀑溪潭,,茅亭草舍,一派深秋山林佳境,。全畫構(gòu)圖繁復(fù),,但層次井然,飛瀑,、山徑引導(dǎo)觀者的視線層層深入,,使畫面氣脈貫通,雖滿而不迫塞,。 圖中山石純用水墨,,皴擦點染兼參,干濕濃淡互用,,勾畫縝密,,而樹木、人物,、屋宇則施以赭石,、藤黃、花青,,設(shè)色沉穩(wěn)渾厚,,極富古雅的韻致。整個畫面謹嚴,、深秀,,創(chuàng)造出一幅理想的隱居環(huán)境。王蒙與葛洪雖然年代相隔久遠且身份迥異,,但在許多方面卻有著相同之處:二人皆出自名門,,都欲入世作官,卻均遭世棄,,最終都選擇了避世隱居,。此圖是反映王蒙避世隱居思想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元 王蒙 具區(qū)林屋圖 紙本 軸 設(shè)色 68.7x42.5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畫作描寫江蘇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玲瓏的洞壑,、層疊的山石、繁密的樹林,、錯落的村舍和粼粼水波填滿了整幅畫面,,大膽地擺脫了自然景象的拘囿。全作的構(gòu)圖幾乎密不透風(fēng),,但因畫家有虛實相濟的觀念,,故在畫幅的左上角營造出「透」的部分,使得全作毫無迫塞的感覺,。王蒙用牛毛皴皴擦山石,,長披麻皴畫樹干,又雜以繁密的苔點,,筆法變化多端,,細膩豐富。墨色層層點染,,濃淡分明,,同時又用了赭石、藤黃,、朱砂和朱標(biāo)點染,,使得全作秋意滿幅,。 元 王蒙 秋林萬壑圖軸 紙本 軸 設(shè)色 68.3x45.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繪一溪兩岸,林木相錯,,遠近之間,,極得掩映之妙。背山綿延遠去,,林間屋宇相銜,,有一種山林森爽之氣。通幅筆墨設(shè)色雅淡,,靜穆之中,,覺其古厚而明凈。畫幅右下有千字文第四八二「藁」字編號,,原為項元汴收藏,。 元 王蒙 松窗高士圖 紙本 軸 淺設(shè)色 107.4x32.6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幅畫的是松窗高士,濯足滄浪,。用筆松秀而筆力精絕,,董其昌以為黃鶴山樵得意筆,知言也,。 元 王蒙 松溪草堂圖 元 王蒙 溪山高逸圖 絹本 軸 設(shè)色 113.7x65.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密林深處,,茅屋三椽,屋中士人撫琴案上,,旁童子待,,屋前平坡白鶴展翅,另一人正欲渡橋而來,,溪旁屋后四松挺翠,。全幅皴山畫樹,層層點染,,濃蔭繁盛,。此圖的構(gòu)圖意境在顯示所欲寫“菊琴友”草堂撫琴之主題。 元 王蒙 林泉清集圖 元 王蒙 琴書自娛圖 紙本 立軸 水墨 144.6x41.9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山峰高聳,,山巒連綿,,山腰處一人擁琴端坐,童子掃階前落葉,;山腳樹林中小道上行二人,,一人騎馬,一人抱琴,,相向而來,。 王蒙 秋山草堂圖 王蒙 東山草堂圖 王蒙 關(guān)山蕭寺圖軸 王蒙 青卞隱居圖 王蒙 清溪垂釣圖 王蒙 山中歸隱圖 元 王蒙 深林疊嶂 王蒙 深山幽居圖 王蒙 素庵圖 王蒙 花溪漁隱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蒙 幽壑聽泉圖 元 王蒙 黃鶴山樵坦齋圖 |
|
來自: 淳淳之美書館 > 《2022年度國畫集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