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 ║ 200cm×200cm ║ 紙本水墨 ║ 2022年 五十八秒 ║ 200cm×200cm ║ 紙本水墨 ║ 2022年 ◆ 簡繁,、重復(fù)及“氣血造型” ——人物創(chuàng)作三題 文|凌曉星 一 極“簡”與極“繁” 童鵬的畫極簡,。在他的系列主題人物畫中,簡到畫面只有一塊幾何形:或菱形,,或四邊形,,或斜三角,或倒三角,。幾何形之外,,是大片的空白。
消防員 ║193cm×230cm ║ 紙本水墨 ║ 2022年 童鵬的畫極繁,。在簡潔的幾何形里,,全是密密麻麻的人。他們動作一致,,整齊劃一,,鋪天蓋地,有一種排山倒海般的氣勢,。 和平之師6 ║193cm×230cm ║ 紙本水墨 ║ 2022年 在極簡與極繁中,,童鵬的畫面有了現(xiàn)代構(gòu)成的意味,似乎畫面的每一塊空間都進行了精心的設(shè)計,。即便是畫面的空白,,也被處理成各種幾何形,它們與主體人物互相映襯,,畫面呈現(xiàn)一種肅穆,、冷峻、甚至有一種工業(yè)文明的質(zhì)感,。 更快更高更強 ║ 193cm×230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 在繪畫的語言體系中,,我們追求繪畫的多變性,。如虛實、正奇,、疏密,、曲直、方圓,、大小,,乃至線條或筆墨的頓挫、松緊,、濃淡,、枯濕等。在無處不在的變化中體現(xiàn)繪畫的豐富性與思辨性,。但我們同樣為繪畫的“多變性”所迷惑,,當(dāng)大家對繪畫的既定標(biāo)準(zhǔn)孜孜以求的時候,是否擠壓了繪畫的表現(xiàn)空間,,是否損害了繪畫的多元性,?——當(dāng)大家都在同唱一首歌的時候,對藝術(shù)而言,,無疑是一場災(zāi)難,。天天向上║193cm×230cm ║ 紙本水墨 ║ 2015年對于繪畫的“多變性”,童鵬的主題人物畫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寓繁于簡,,寓動于靜,。其實他在嘗試將繪畫的多變性寓于“不變”之中,繪畫的精神性被凝聚在畫面的中心,。直觀,、純粹,大巧若拙,、大繁若簡,,有一種不由分說的力量。這或許就是童鵬“大道至簡”繪畫觀念的體現(xiàn),。戰(zhàn)士責(zé)任重 ║193cm×235cm ║ 紙本水墨 ║ 2019年 在童鵬的主題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我感受到了一種“重復(fù)的力量”。人物寫生1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 在我們的視覺經(jīng)驗中,,大量簡單,、靜止且重復(fù)的物體會讓我們有一種壓迫感,以及這種壓迫感所帶來的緊張與興奮,。如秦始皇兵馬俑的秦軍方陣:宏大,、威嚴(yán)、氣勢磅礴,攝人心魄,。但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過多的“重復(fù)”令人質(zhì)疑。它同樣違背了繪畫的“多變性”原則,,被歸于裝飾,、機械、呆板之流,。人物寫生2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同樣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藝術(shù)應(yīng)該是具有多種可能性的,。所謂的“弱點”未必不會成為他人的“優(yōu)點”。有如楊過的“黯然銷魂掌”:生死相搏之際卻魂不守舍神游天外,,換成你我必死無疑,,但在楊過手中卻是威力巨大的神功絕學(xué)。可見繪畫中的優(yōu)缺點并非一概而論,,因人而異罷了,。人物寫生3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 在童鵬的系列主題創(chuàng)作中,人物自身的特點被弱化成畫面的符號,,甚至是肌理——符號服務(wù)于特定的主題。在《天天向上》,、《和平之師》乃至《戰(zhàn)士責(zé)任重》中,,人物的排列與重復(fù)升華為藝術(shù)的表現(xiàn)手段,包含著“形”的重復(fù),、肌理的重復(fù)或者材料的重復(fù),。一方面,整齊劃一的人物動作增加了畫面的氣氛,;另方面,,相對簡單的畫面內(nèi)容使觀眾的思維也被凝聚為一點,從而強化了畫面的主題性敘述,。人物寫生4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 在這種氣勢宏偉的主題性創(chuàng)作中,,如果處理不當(dāng)會造成畫面的氣勢過盛,所謂“至剛則易折”,,反而會損害繪畫的品質(zhì),。童鵬“虛淡”的筆墨語言使作品具有溫潤的氣質(zhì)。純凈,、淡雅的筆墨調(diào)和了畫面的凌人“盛氣”,,一切顯得和諧、含蓄,。不得不說,,童鵬的作品打破了我們對于繪畫的既有認(rèn)知,同時也拓展了水墨表現(xiàn)的空間。人物寫生5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 童鵬近年來似乎著迷于筆墨的“虛淡”與“簡雅”,。在他的一系列寫生人物中,,這種特性被得以強化。在這些作品中,,我們似乎看到碑帖殘片,、漢畫像石、敦煌壁畫的影子,。在刻意強調(diào)的各種對比中,,重與淡、虛與實,、白與黑,、巧與拙、潤秀與蒼樸,、渾厚與空靈,。。,。,。。,。個人的審美趣味彰顯無疑,。它讓我想起作家阿城的一句話:“中國人的臉越老越模糊,模糊的好,,就模糊成了一種氣氛,。”。人物寫生6 ║ 68cm×138cm ║ 紙本水墨 ║ 2020年大學(xué)時聽王祥老師講課,,他說中國古代的藝術(shù)造型是“氣血造型”,。就人物畫而言,“氣血”二字是對人物造型整體氣質(zhì)的把握,,亦即阿城所說的“模糊成一種氣氛”,。后來我查閱資料,沒有發(fā)現(xiàn)“氣血造型”的由來,,不知是書有遺漏還是王老師的個人發(fā)揮,。我覺得“氣血造型”這個詞語非常傳神。人物寫生7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中國人物造型重“神”而不事雕琢,,為突出整體氣象甚至棄面目于不顧,。好比魏晉時期的敦煌壁畫,簡練空明,,畫面影影綽綽,,如在霧里看花,,燈下看人。面目模糊中,,只知大概,,不及其余。這種虛實相生的意味拓展了我們的想象空間,。古人品畫:“遠(yuǎn)看取其勢,,近看取其質(zhì)。”這“質(zhì)”,,不是繁瑣的細(xì)節(jié),,而是線條的韻味,墨塊的離合,,筆墨的情趣等,,它所追求的是純粹的“有意味的形式”。人物寫生8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同樣,,在傳統(tǒng)繪畫中,,大至山水丘壑,小至一草一苔,,都是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這些符號的任何變化,既要符合水墨特有的韻味與節(jié)奏,,同時又要符合畫面整體的氣氛與氣質(zhì)——將各種矛盾歸于統(tǒng)一,,既符合審美意趣,又符合儒家“從心而不逾矩”的自由狀態(tài)——我想這種自由而又蘊含法度的生命意識,,才是“氣血造型”的內(nèi)核所在。人物寫生9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 從這個意義來說,,童鵬的水墨人物的寫生與創(chuàng)作,,既是“創(chuàng)新”,也是“師古”——師古人“氣血造型”的生命氣象,,審美意蘊,,乃至美學(xué)品格。 人物寫生10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1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 人物寫生12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3 ║ 34cm×68cm ║ 紙本設(shè)色 ║ 2021年人物寫生14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5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6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7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人物寫生18 ║ 34cm×68cm ║ 紙本水墨 ║ 2021年現(xiàn)為安徽省書畫院專業(yè)畫家,,安徽省中國畫藝委會理事,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參加十三屆全國美展,、第九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第十二屆建軍85周年全國美術(shù)作品展覽等全國重大展覽二十余次并獲獎,,作品《大眾》被中國美術(shù)館等機構(gòu)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