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與歷史 2023-01-24 19:12安徽 西晉(265年—317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tǒng)一王朝,,首都洛陽。從晉武帝建國開始,,傳四帝,,國祚51年,與后來的東晉合稱晉朝,。西晉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tǒng)一,所謂“曇花一現(xiàn)”,。和漢朝,、唐朝、明朝等大一統(tǒng)王朝比起來,,西晉的存在時間太過短暫,。那么,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晉武帝司馬炎后期懈怠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封晉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為晉,,改元泰始。在位初期,,司馬炎厲行節(jié)儉,,頒行戶調(diào)式,促進人口增長,,使得天下呈現(xiàn)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咸寧五年(279),,發(fā)動“晉滅吳之戰(zhàn)”,,徹底結(jié)束了三國時代,。但是,在消滅東吳后,,司馬炎驕奢淫逸,,怠惰朝政,斗富成風,,奢侈之風盛行,,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二,、沒有選擇合適的繼承人 泰始三年(267年),,司馬衷被司馬炎冊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去世后,,司馬衷正式即位。但是,,因為智力等方面的問題,,司馬衷不能實際掌控朝政,所以由太傅楊駿輔政,。后來,,皇后賈南風謀害楊駿家族,掌握實際大權(quán),。 正是因為司馬衷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這加快了西晉內(nèi)亂的爆發(fā)。八王之亂時,,趙王司馬倫篡位,,將司馬衷幽禁于金墉城。之后,,司馬衷受到諸王輾轉(zhuǎn)挾持,,淪為傀儡,受盡凌辱,,被東海王司馬越迎回洛陽,。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307年1月8日),司馬衷去世,,時年四十八歲,。由此,司馬炎沒有選擇合適的繼承人,,同樣是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三、藩王勢力壯大乃至于失控 早在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就是依靠士族的支持,,這才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自此之后,士族成為司馬氏依靠的力量,,幫助其建立了西晉王朝,。當然,司馬炎也擔心士族的強大,,會影響到西晉皇室的地位,。 于是,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為王,。泰始元年(265年),西晉建國之時,,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后又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quán)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封國內(nèi)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長此以往,,西晉的藩王勢力不斷壯大,,乃至于引發(fā)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的爆發(fā),,自然給西晉王朝帶來了致命一擊。 四,、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在古代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長期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早在西晉初期,,鮮卑人在涼州等地的反抗,,引發(fā)了秦涼之變,這導致西晉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也成為西晉直到公元279年才發(fā)動滅吳之戰(zhàn)的重要原因,。當然,西晉當時還沒有內(nèi)亂,,能夠應付鮮卑等游牧民族,。可是,,伴隨著八王之亂的爆發(fā),,西晉失去了對抗游牧民族的力量。 更為關(guān)鍵的是,在八王之亂時,,諸侯王為了能在戰(zhàn)爭中爭奪先機,,爭先恐后雇傭匈奴,鮮卑等游牧民族的軍隊,。到了八王之亂的后期,,藩王因為互相拼殺,已經(jīng)徹底失去了對這些游牧民族的控制,。于是,,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以匈奴,,鮮卑,,羯,羌,,氐等為首的五個游牧民族起兵作亂,,整個中原地區(qū)到處是血雨腥風,《晉書》記載,,中原當時十室九空,。 最終,到了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漢攻陷長安,,晉愍帝投降,這意味著西晉的正式滅亡,。誠然,,司馬睿后來又建立了東晉??墒?,偏安一隅的東晉終究無法收復被游牧民族攻占的中原地區(qū)了,這也是晉朝乃至于司馬氏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內(nèi)容來自情懷與歷史>百家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