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靈帝是不能忽略的歷史人物。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間國(今河北省深州市)。根據(jù)《后漢書》等史料的記載,,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去世后,,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于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那么,問題來了,,漢靈帝不是皇子,,只是一位亭侯,為什么能成為東漢皇帝呢,? 一 首先,,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河間孝王劉開的曾孫,。在推恩令的背景下,,劉宏的父親劉萇只獲得解瀆亭侯的爵位,在父親去世后,,劉宏繼承了這一爵位,。由此,劉宏的爵位和關(guān)羽的漢壽亭侯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都只是一個亭侯,。雖然劉宏沒有像劉備一樣家道中落,但是,,想要繼承皇位,,顯然不是劉宏可以想象的事情。 當(dāng)然,,天上有時真的會掉餡餅,。永康元年(167年)冬,漢桓帝劉志駕崩,。漢桓帝去世的時候,,只有36歲。更為關(guān)鍵的是,,他生前只有三個女兒,,所以沒有皇子來繼承皇位。在此背景下,,皇后竇妙和外戚竇武一起掌控了朝廷大權(quán),,也決定了皇位的繼承人選。 彼時,,竇氏家族要求新皇帝必須符合三項條件:第一條就是必須來自河間國,,或者說此人必須是漢章帝的后人,因為漢桓帝劉志就是漢章帝劉炟曾孫,。對此,,劉宏雖然只是一個亭侯,卻符合了這一條件了,。 二 就第二條來說,,這個人必須是漢桓帝的子侄輩,,如果新皇帝是漢桓帝的長輩,竇皇后的位置自然比較尷尬,,也即會擾亂皇室血統(tǒng)的關(guān)系,。比如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借郭太后名義廢黜曹芳,,并提出立曹據(jù)為皇帝,。但是,郭太后認為曹據(jù)是魏明帝叔父,,擁立曹據(jù)的話,,自己這個太后反而是新皇帝的侄媳,會造成身份尷尬,,故力主立魏明帝之弟東海王曹霖之子曹髦為帝,得到朝臣支持,。 對于劉宏來說,,是漢章帝的玄孫,而漢桓帝則是漢章帝的曾孫,,也即劉宏正好是漢桓帝的子侄輩,,所以符合第二個條件。 至于第三個條件,,則是新皇帝的年紀不能太大,。這個也不難理解,如果新皇帝比較老練,,顯然不利于竇氏家族掌控大權(quán),。同樣的道理,司馬師廢掉曹芳后,,改立的曹髦當(dāng)時也只有十多歲,。 在此背景下,竇武找到了來自河間國的侍御史劉鯈,,向他詢問“其國中王子侯之賢者”,。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劉鯈推薦了年僅十二歲的解瀆亭侯劉宏,。竇武對這個人選非常滿意,,于是派侍御史、守光祿大夫劉儵,、奉車都尉曹節(jié)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三 最后,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跟隨迎駕隊伍抵達雒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劉宏繼位,,改年號建寧,。稱帝之后,漢靈帝讓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及司徒胡廣三人共參錄尚書事,,也即讓他們來執(zhí)掌朝政。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并沒有什么作為,。他還設(shè)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樂,。因此,等到漢靈帝在位晚期,,爆發(fā)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xù)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謚號孝靈皇帝,葬于文陵,。對此,,在筆者看來,對于本就衰微的東漢王朝,,漢靈帝顯然 起到了加速滅亡的負面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