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詩人,,尤其是這首《小池》詩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娋洹?/span> 楊萬里的《小池》描寫了初夏池塘美麗的景色,,是一首清新的小詩,。詩人筆下的景物是那樣細(xì)膩,那樣柔美,,那樣富有詩情畫意,。 楊萬里描繪的初夏池塘宛如一幅花草蟲鳥的水墨著色畫。畫面之中,,池塘,、泉水、河流,、荷花和蜻蜓等景物落筆都小,,卻疏密有致、玲瓏剔透,,一派生機(jī)盎然的景象,。 其實這就是楊萬里詩歌里清新的一面,也是他的詩歌中的一大特點(diǎn),,楊萬里的詩歌中還有許多描繪兒童游戲的場景,。比如這首《閑居初夏午睡起》:
這首詩寫詩人午睡初起,,沒精打采,,當(dāng)看到追捉柳絮的兒童時,詩人好奇心與童心頓生,,便將視線不自覺地轉(zhuǎn)移到這群嬉戲的孩子們身上了,。 而楊萬里的詩歌中總是有對孩子們嬉戲場所的描寫:芭蕉綠了,柳絮飛舞,,詩人情懷也和眼前的景物一樣清新閑適,。 孩子們捕捉柳花,柳花也似乎被詩人賦予了童心,,在風(fēng)中與孩子們捉迷藏,。在這樣美好的嬉戲場所中,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詩人應(yīng)該是從睡夢中被它叫醒的,。 我們可以通過這首詩看到楊萬里詩歌的又一特點(diǎn):前兩句點(diǎn)明初夏季節(jié),以及環(huán)境場景,,后二句在畫面中切入孩子們嬉戲的場景。 詩歌在景物的描繪上清新自然,,在孩子們的嬉戲的場景上也是童趣盎然,,景與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著名詩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被譽(yù)為“一代詩宗”,。 楊萬里談?wù)撛姼鑴?chuàng)作,他認(rèn)為詩不能像糖,,一放進(jìn)嘴,,就知道它是甜的,吃到最后,,卻變成酸的,;詩應(yīng)當(dāng)像茶,慢慢烹煮,,細(xì)細(xì)品嘗,,才能讓人感知它的味道?!?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font-weight: 700;border-width: 0px;border-style: initial;border-color: initial;">久而知味”正是楊萬里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理論,。 楊萬里作詩初學(xué)由黃庭堅首創(chuàng)的“江西詩派”的詩風(fēng),詩歌重在字句韻律上著意,,晚年詩風(fēng)轉(zhuǎn)變,,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自成一家,,形成了獨(dú)具特色的詩風(fēng),。 楊萬里的詩歌清新活潑,生趣盎然,,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詩人透脫的胸襟與靈動的詩思,。充滿著詩人對自然對人生新奇而又敏銳的感受,被人稱之為“活法”,。 楊萬里雖師江西詩派,,但是他意識到江西詩派的因為過度的鉆研字句,典故連篇導(dǎo)致詩歌呆板不化,,失去了詩歌本應(yīng)有的神韻和意義,。 楊萬里意識到詩歌創(chuàng)作不能只在前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鉆研字句,墨守成規(guī),只有在繼承前人的基礎(chǔ)上不斷開陳出新,,才能使詩歌充滿生氣,。這就是楊萬里詩歌中“活法”二字的精髓和靈魂。 而他的《宿新市徐公店》一詩,,堪稱妙用“活法”的典范之作,。詩人通過描摹兒童的動態(tài),給人們帶來了一幅充滿童趣的兒童生活場景圖畫,,原詩如下: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的是詩人在徐公店的見聞,全詩沒有一句是直接抒發(fā)情感的,,而是詩人從眼前之景著筆,,將情感寓含在景物之中,這就是開篇兩句的布局,。 第一句,,就已經(jīng)大體勾畫出了一個鄉(xiāng)村的圖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遠(yuǎn)方的一條幽靜的小路和小路旁的疏疏密密的籬笆墻,。這一句是純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籬笆和小路,,點(diǎn)明這是鄉(xiāng)村田園風(fēng)光,。 “籬落”是有寬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狀態(tài),,顯見其中有間隔,,才能看見籬笆外面的山道?!耙粡缴睢?,表明山道只有一條,并且很長很長,,延伸向遠(yuǎn)方,。寬廣的籬落與窄小的一徑相對照,稀稀疏疏與綿綿長長相對照,,互相映襯,,突出了鄉(xiāng)村的寧靜。 第二句也是純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路旁,,樹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經(jīng)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密,,展示出鄉(xiāng)村自然,、淳樸的風(fēng)貌。 小路,、籬笆墻都是田園氣息十足的景物。場景由近及遠(yuǎn),,像電影畫面一樣,,詩人將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和寬闊的油菜花地以鏡頭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全詩以這兩句開篇,,便給人一種寧靜安詳,,清靜悠遠(yuǎn)的感覺,也給全詩奠定了清新明快的感情基調(diào),。 如果說前兩句描繪了一幅靜態(tài)暮春田園景物圖的話,,詩人在后兩句中描繪了一幅動態(tài)的暮春兒童戲蝶圖:嬉鬧的兒童追逐黃色的蝴蝶,蝴蝶飛入油菜花無法找尋,。 第三句是人物動態(tài)描寫:小孩子奔跑著追趕黃蝴蝶,。“急走”與“追”相結(jié)合,,兒童們那種雙手撲撲打打,,兩腳跌跌撞撞追蝶的興奮、歡快場面就歷歷在目了,,反映了兒童們的天真活潑,。 春天的油菜花是金燦燦的一片,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飛入金黃色的油菜花中,。這時捕捉蝴蝶的孩子們四處搜尋蝴蝶,他們東張西望地搜尋蝴蝶,,可是就是分不清是油菜花還是蝴蝶,,自然也就捕捉不到蝴蝶了。 詩人恰恰捕捉到了孩子們焦急狀態(tài),,以及兒童搜尋不到蝴蝶的失望情緒,,再通過詩意的描摹,就將孩子們的天真和稚氣刻畫了出來,,詩歌充滿了童趣,。我們可以想象到,這時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tài),,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等,更表現(xiàn)出兒童們的天真和稚氣。 以上是對本詩內(nèi)容的大致解讀,,如果全詩還有什么意趣的話,,那就是詩歌中的田園景物與人文圖景相映成趣,靜態(tài)景物與動態(tài)景物相映成趣,,疏景和密景相映成趣,。 首句從空間著眼寫景,點(diǎn)明徐公店的位置,,第二句從時間落筆寫景,,點(diǎn)明詩人宿店時正值暮春時節(jié)。因此,,可以說前兩句描繪空間的景物和描繪時間的景物相映成趣,。 樹上的花兒有的落了,有的凋謝了,,稀稀疏疏的,,枝頭的葉子雖已長出,但并不茂盛,,并未成蔭,,這是疏景描寫;而金燦燦的油菜花與油菜花田野是密景描寫,,地上的油菜花朵朵盛開,,花團(tuán)錦簇,枝葉繁密,,郁郁蔥蔥,。詩人匠心獨(dú)運(yùn),把這些高低,、疏密的景物有機(jī)地編織起來,,錯落有趣,一疏一密,,一高一低,,相映生趣。 前兩句,,已經(jīng)將一幅春景圖生動地描畫了出來,,但這些景物,都是靜止的,,祥和之中缺少一絲靈動和純真,。所以,詩人在第三句中,,便用動態(tài)的兒童追逐蝴蝶的場景,,完善了這種整體美,。小孩子們相互追逐著,跑跳著,,追趕著翩翩起舞的蝴蝶,,這個場景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同時又被兒童的天真純潔所打動,。 兒童的情態(tài)從對黃蝶的渴求變?yōu)閷S蝶的無奈,,由盼望得到黃蝶變?yōu)榈貌坏近S蝶的失望,情態(tài)變化鮮明有趣,。兒童之所以找尋不到黃蝶,,是因為黃花是黃的,蝴蝶也是黃的,,黃蝶與菜花顏色一樣,兒童分辨不出哪是黃蝶,,哪是菜花,。 孩子們無法尋覓到蝴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具體是什么呢,?“入”字傳神地做了暗示:也許黃蝶整個身子全躲藏在了茂密的油菜花叢中,也許黃蝶被菜花遮住了一部分,,只露出一部分身體,,所以孩子們在情急之下,一時難以發(fā)現(xiàn)蝴蝶的蹤跡,。 孩子們踏花逐蝶,,與蝴蝶飛入菜花地之中的兩個場景,才有一種真正的融合感,,也將籬笆墻,,也只有這樣的“活法”妙用,詩人才將幽徑,、兒童,、菜花、蝴蝶這些意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多位一體的詩意空間,。 楊萬里在描寫景物與勾勒場景的手法上,采用了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的方法,。前兩句寫靜景,后兩句寫動景,,動靜之間,,把整個畫面雕琢得無比細(xì)膩,,使詩意更生動、鮮活,,更加富有感染力,。 寫蝴蝶就是虛實結(jié)合,在孩子們的追逐下,,蝴蝶一會兒翩翩起舞,,一會兒又落入菜花地里不見蹤影,詩作把蝴蝶的靈動和輕盈也凸顯出來,。 楊萬里的《宿新市徐公店》通過對春末夏初季節(jié)交替時景色的描寫,,體現(xiàn)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全詩所攝取的景物極為平淡,,所描繪人物的活動也極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與人物相結(jié)合,動靜相間的寫作手法,,成功地刻畫出鄉(xiāng)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暮春風(fēng)光。 詩歌,,就是能用短短的幾十字就能表達(dá)出一種真摯的情愫,,一種深刻的美感。透過楊萬里的詩作,,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兒童們的一幅動人的生活場景,,這場景充滿了意趣。 可以說,,楊萬里是一位關(guān)注兒童生活的詩人,,因為在這首詩中,他為人們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活的兒童形象,,這都是詩人所見所聞,,也是詩人捕捉到的精彩的兒童生活瞬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