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223~262),,字叔夜,譙國铚縣(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人,,曹魏音樂家,、文學家,。本姓奚,祖先躲避戰(zhàn)亂遷居到會稽上虞,,因為住在嵇山附近,,故改姓嵇。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與陳留阮籍,、籍兄子咸,、河內(nèi)山濤、河南向秀,、瑯邪王戎,、沛國劉伶特相友善,號竹林七賢,。皆崇尚虛無,,輕蔑禮法,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山濤打算辭官的時候,,舉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回信說「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但欲守陋巷,,教養(yǎng)子孫,時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意畢矣」,拒絕當官,。 嵇康安貧樂道「嘗與向秀共鍛于大樹之下,,以自贍給」,曾以打鐵為生,,鐘會去拜訪嵇康,,沒被禮待,,對嵇康懷恨在心。嵇康的朋友呂安被哥哥誣告說不孝,,獲罪,,嵇康為朋友作證,也被牽連獲罪,。鐘會趁機跟司馬昭說嵇康的壞話,。嵇康被斬殺。 臨行前「太學生三千人請以師」,,不準,。嵇康要來了一把琴,彈完一曲說「《廣陵散》于今絕矣」,,享年四十歲,,「海內(nèi)之士,莫不痛之」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河南省開封市)人?!溉菝补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蜷]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jīng)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 司馬昭當初想讓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但阮籍天天喝酒,,連醉六十天,,司馬昭都沒有機會開口,最后作罷,。 史書中記載阮籍能作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嵇康「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遵守禮制的士大夫都討厭阮籍,但司馬昭喜歡他,。 嵇康和阮籍沒有活到西晉就死了,,但他們的事跡都記載在《晉書》中。 山濤(205~283),,字巨源,。河內(nèi)郡懷縣(今河南焦作市武陟縣)人 。西晉政治家,。七賢中年齡最大,,壽命最長,官位最高的人,。 滅東吳之后,,司馬炎詔令「罷軍役,示海內(nèi)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山濤認為「不宜去州郡武備,,其論甚精」。世人認為山濤雖然不學孫臏和吳起的兵法,,但與他們的理論暗合「于時咸以濤不學孫,、吳,而暗與之合」,。公元301年以后,,盜賊群起,州郡由于沒有軍隊和武器,,無法制止,,形勢跟山濤當初分析的差不多「天下遂以大亂,如濤言焉」 山濤出仕之前家境貧寒,,曾跟老婆說「忍饑寒,,我后當作三公」,真的位居三公后必然儉樸如初,,不養(yǎng)小老婆,,工資都拿來資助親人朋友「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祿賜俸秩,散之親故」 劉伶,,字伯倫,,沛國(安徽濉溪縣)人,。整日嗜酒酗酒。老婆看不下去,,一天渴了,,把他的酒壺都砸了,并哭著勸他戒酒,。劉伶說好,,但我自己戒不了,快備好酒菜,,好向神禱告發(fā)誓戒酒,。等酒菜備好,劉伶又跪下禱告「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兒之言,,慎不可聽」,然后吃肉喝酒,,大醉,。 劉伶「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 向秀,字子期,,河內(nèi)郡懷縣(今河南焦作市武陟縣)人,。「康善鍛,,秀為之佐」嵇康善打鐵,,向秀做他的助手。向秀給《莊子》注解,,「妙演奇致,,大暢玄風,惟《秋水》,、《至樂》二篇未竟而秀卒」,,向秀的注解很精彩很有新意,使玄學大為風行,。還剩兩篇沒有注解完便去世了,。向秀孩子還小,沒有保全書稿,但有抄本流傳出去,。有個人叫郭象,,品行卑劣,以為向秀的注解沒有流傳,,于是剽竊,,當作自己的作品「象為人行薄,以秀義不傳于世,,遂竊以為己注」 王戎(234~305),,字濬沖。瑯玡郡臨沂(山東臨沂市白沙埠鎮(zhèn)諸葛村)人,。西晉大臣,,歷任河東太守、荊州刺史等職,。 小時候就很聰明,,曾經(jīng)和一群小孩在路邊玩耍,路旁有一棵李樹,,結(jié)滿了果實,,其他小孩都去采摘,只有他不去,,路人問為什么你不去采摘,,他說「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問者摘來一嘗,,果真是苦的。 王戎貪財,,到處買產(chǎn)業(yè)「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整天算計自己的財富,,不知滿足「每自執(zhí)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王戎又儉嗇,,連女兒向他借了錢不還,也照樣給臉色,,直到還了錢給他才高興,;侄兒結(jié)婚,王戎送他一件單衣,,婚事辦完后又要了回去,;家中種有好品種的李子,,賣的時候「恐人得種,恆鉆其核」 王戎因何稱賢,?看《晉書》中對他的描寫,,徹底的守財奴一個。 阮咸,,阮籍的侄兒「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中國民族彈撥樂器「阮」,,全稱就是「阮咸」,分為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低音阮,,唐朝之前也叫琵琶。有學者認為這種樂器是阮咸發(fā)明的,。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江蘇無錫市)人「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每次畫好人像,,總是不點睛。人問其故,,他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口語,,這里,,這個的意思。 顧愷之吃甘蔗,,從尾部吃到根部,。人問為什么,他說「漸入佳境」 曾經(jīng)把自己珍愛的畫作放在盒子里貼上封條,,寄放在桓玄那,。桓玄從底部撬開盒子把畫偷走,,再復原盒子,。后來拿回盒子,,看封條還在,以為自己的畫通了靈,,幻化飛走了「愷之見封題如初,,但失其畫,直云妙畫通靈,,變化而去」 顧愷之相信法術(shù),,認為潛心修煉就一定能成功?;感髋?,送一片柳葉給他,說拿著這片葉子能讓人隱身,,顧愷之信以為真,,拿著葉子,桓玄假裝看不見他,,當著他的面拉尿,。顧愷之以為真的隱了身,視柳葉為珍寶「引葉自蔽,,玄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 人們都說顧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陶潛,字元亮,,也字淵明(或名淵明),,大司馬陶侃的曾孫。東晉末年詩人「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曾作《五柳先生傳》自況「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 因為親老家貧,,為了生計,去官府任職,。后來當了彭澤(在今江西九江市)縣令,,把公田都種上秫谷,,因為秫可以釀酒。老婆堅決要求種粳,,政治到最后各退一步,,于是一半種秫一半種粳。 上司來督查工作,,小吏提醒他要整裝去拜見對方,。他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當了八十多天官,,辭職回了老家「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作《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居鄉(xiāng)野,,處陋室,,怡然自得。朝廷多次征召他為官,,不赴任,。 劉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淵明病逝,,時年六十三。其事跡在《晉書》和《宋書》的「隱逸傳」中都有記載,。 |
|
來自: 風吟樓 > 《秦漢魏晉南北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