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在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的合謀下,,胡亥在誅殺了大哥扶蘇后,,登上了皇位,也就是秦二世,,在胡亥登基的同一年,,因為延誤了路上時間,被征調(diào)戍邊的貧民900多人在陳勝,,吳廣的帶領(lǐng)下起義了,,也就是著名的大澤鄉(xiāng)起義,因為天下被大秦壓榨得太久,,一場起義好比燎原的星火,,一時間全國各地都舉起了義旗,不過雖然起義人數(shù)眾多,,陳勝假借扶蘇和楚國項燕的名義,,也舉起了反秦的大旗,還自封張楚政權(quán),,不過很不幸,,沒過六個月,兵敗逃亡,,路上被自己的車夫給殺了,。 不過這時的天下已經(jīng)是群雄并起,原來被大秦滅掉的各國后裔貴族,,也紛紛舉兵造反,,其中楚國的項梁帶領(lǐng)著侄子項羽,謀士范增,,也集結(jié)了一支隊伍,,和陳勝不同,謀士范增首先提出: 如果想起義成功,,就不能像陳勝那些瞎打,,連個口號都沒有,更不會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所以他首先就要求項梁,,樹立一個精神圖騰,,找到正在放羊的楚國王族后裔, 借助原來楚王的封號,,還叫楚懷王,,以楚懷王的名義,集結(jié)各國力量,,一致對秦,。就以這個作為基礎(chǔ),最終楚軍在項羽的率領(lǐng)下,,推翻了暴秦,。 而項羽的失敗也是從殺掉這個精神圖騰開始,推翻暴秦后,,天下并沒有真正的統(tǒng)治者,,而是又回到各國亂政的狀態(tài),不過畢竟是項羽所代表的楚國推翻的暴秦,,各國還是以楚懷王為尊,,即便實際人們怕的是項羽,而虛榮心膨脹的楚懷王,,也開始飄了,,總覺得身邊坐著一個對自己指手畫腳的人,非常不爽,,然后私下聯(lián)絡(luò)各國,,商量利益劃分, 與項羽分庭抗禮,,結(jié)果可想而知,,自然不是項羽對手,最終,,項羽怒不可遏,,派人除掉了這個傀儡楚懷王。 雖然這個楚懷王活得憋屈,,但牌位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一旦死了,成了本就對項羽不滿的劉邦起兵的借口,,這時的劉邦被項羽分封到了巴蜀,,本就憋著卷土重來的一口惡氣, 這次楚懷王的死給了劉邦借口,,也給了全天下再次集合討伐項羽的機會,,最終項羽遭遇四面楚歌,烏江自刎。 四百年后,,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東漢最后一個皇帝漢獻帝落到了曹操手中,,而曹操假借漢獻帝的名義,大肆對各地軍閥及競爭對手,,大開殺戒,, 尤其是早期對北方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口號很簡單:奉天子令諸侯,。而其他諸侯僅僅是因為沒有抓住漢獻帝這個傀儡,,而在道義上無法站住腳,導(dǎo)致處處被動,。 而同時期的巴蜀劉備,,和江東孫權(quán),雖然被史書標(biāo)注為“三國”,,但孫權(quán)僅僅是在曹魏與劉蜀之間左右逢源,,而劉備假借興復(fù)漢室的口號,一時間成為三國最代表正義的力量,,得到天下人的輿論相應(yī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