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心,語出《周易·復(fù)·彖》:“復(fù)其見天地之心乎,?!贝苏Z猶說天地的意愿。這是擬人化的說法,,實指天地復(fù)生萬物的功能,。 朱熹則說:“積陰之下一陽復(fù)生,天地生物之心幾于滅息而至此乃復(fù)可見,。在人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fù)見之端也,。程子(即程頤)論之詳矣,,而邵子(即邵雍)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談,,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棲,。至哉言也”,。(《周易本義·彖上傳>》) 一說,天地以至靜為本,?!靶摹奔幢荆緸橹领o或無,。王弼說:“復(fù)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凡動息則靜,,靜非時動者也;語息則默,,默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故動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見也,。若其以有為心,則異類未獲具存夾”,。(《周易注》卷三) 或說:“天地之心”即天地的中心規(guī)律(指往復(fù)循環(huán)),。此說訓(xùn)“心”為“中心”。(高亨《周易大傳新注》卷二) |
|
來自: 樂水無涯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