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身為獨生子女的朋友發(fā)給我一個視頻鏈接,,非常好奇地問我是不是也這樣,。
我點開視頻一看,,這是來自三胎家庭的一場親情測試,。
父母會夾走三個孩子碗里的丸子,測試每個孩子的反應(yīng),。
老大默不作聲,,受寵的老三阻攔大人伸過來的筷子。
挨打最多的老二主動將碗里最后一顆肉丸送了過去,。
評論中不乏有網(wǎng)友的感慨,,甚至有人說即便測試出了孩子的性格,也不會改變老二的待遇,。
這段話讓朋友納悶了,她說:“父母的愛既然不能平等地分給每個孩子,,為什么不受寵的孩子還要這么孝順呢,?”
我告訴她:缺什么,就想補什么,,這是人的本能。
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明玉那么強硬的性格,最后也會因為父親的一個小舉動破防,。
不受寵的孩子終生都在找治愈自己童年的辦法。
父母的偏心不分理由,。
老小年紀小,,需要被呵護;老大年紀大,,需要被重視,;男孩,撐門戶……
同理,,父母不待見孩子也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他是老大,就得照顧弟弟妹妹,。
他條件好,,就該補貼其他的兄弟姐妹。
他是最小的,,應(yīng)該為哥哥姐姐讓步,。
她是女兒,沒有兒子重要,。
……
這些孩子大多都認為自己應(yīng)該“犧牲”,。
他們習(xí)慣承擔責任,給兄弟姐妹讓路,,并覺得只要多付出,,就能在父母需要的時候,被想起,。
《超級育兒師》曾經(jīng)迎來一個三胎媽媽,。
她覺得她太忙了,三個孩子看不過來,,想讓育兒師幫忙解決二女兒苦惱耍賴的毛病,。
育兒師實際探訪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這個家庭,,一大半的事情都是大女兒在承擔,。
大女兒洗碗擦地做家務(wù),幫媽媽照顧弟弟,。
媽媽幫弟弟搶她的書,,她會選擇退讓,最后一個人把撕破的書用膠水黏好,。
在被問起有沒有跟媽媽相處的時間,,她會笑著說媽媽在乎弟弟,沒有時間跟她玩,。
不受寵的孩子期待用擁抱換擁抱,。
他們早早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多胎家庭的不平等。
覺得自己只要更成熟,,更懂事,,更努力,遲早一天,,父母會知道自己才是最好的那個。
電視劇《謝謝你醫(yī)生》中有一個患上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
得病幾年,,一直以來都是大兒子守在病床邊,喂老人吃飯,,幫忙處理排泄物,。
大兒子出人出力,弟弟妹妹沒花一分錢,,也從來沒有照顧過老人,。
老人不想打針不想吃藥,處處給大兒子找麻煩,,在床上喊的也是二兒子小女兒的名字,。
大兒子刀子嘴豆腐心,私底下努力聯(lián)系弟弟妹妹過來看老人,。
因為老人抗拒吃藥,,沖動之下他打了一巴掌。
在事后他痛苦難耐,,想起了過去,。
我從小特別淘氣,爸都從來沒有打過我,,現(xiàn)在他老了,,病了,我連萬分之一他的耐心都沒有,。
他們會記得父母對他們的好,,不斷拿出來回味,最終回報到父母身上,。
前些日子我一個女性朋友跟我抱怨家里的事情,。
她說她不管在什么時間,總能接到她媽媽打來的電話,。
聊天內(nèi)容不是對她的關(guān)心,,而是自己和兒子的母子矛盾。
媽媽在兒子這里生了氣,,轉(zhuǎn)頭找女兒來訴苦,。
朋友成了父母的情緒垃圾桶。
她很煩,家里打過來的電話成了她最害怕的事情,。
接起電話后,,她如果不理會,她媽媽就會問:“你怎么一句話都不說,?”
我勸她跟家里人好好聊聊,,或者尋找一個更合適的聊天方式,不必總被突如其來的電話驚擾,。
她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覺得算了,她不知道母親還能跟誰說這些事,。
她說:“很難改過來的,。”
武志紅老師說過這樣的話:
迎合者只有通過迎合的方式,,才能得到父母一點可憐的關(guān)注,,同時他們只奉獻不索取,是因為他們害怕一旦索取就會讓父母和自己的關(guān)系疏遠甚至斷裂,。
改不過來的除了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模式,,還有孩子總想滿足對方的心態(tài)。
因為比起付出,,缺愛的孩子更在乎能不能被“看見”,。
《金牌調(diào)解》中有一期節(jié)目就說盡了這種狀態(tài)。
小徐15歲就外出打工,,在她眼里,,這是理所當然的。
書讀得不好,,那么她應(yīng)該結(jié)束學(xué)業(yè)去賺錢,,給家里減輕負擔。
她把90%的工資都寄到家里,,身上只留著幾十塊錢,,想要證明自己不比姐姐弟弟差。
但讓她難過的是,,五年里她給家里寄了十萬塊,,姐姐卻能把所有的工資留下來。
她想讓姐姐跟她有一樣的待遇,,往家里拿錢,,但小徐爸爸總是含糊其辭。
小徐爸爸知道大女兒沒有小女兒付出得多,,卻能體諒大女兒的不容易,,表示她掙得不多,,給不了多少。
然后轉(zhuǎn)頭就將小徐的錢給了兒子蓋房子,,嘴里說著小徐一共給了五六萬,。
也許他是怕兒子知道女兒給了很多錢,心理有負擔,,所以做出了隱瞞,。
但姐姐習(xí)慣了父母的補貼,借了錢幾年不還,,最后拒絕提高撫養(yǎng)費,。
弟弟不知道小徐的付出,理所當然拿了錢,。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他們太容易得到了,,想法永遠停留在小時候,,覺得父母不用照顧。
反而認為自己才是需要被照顧的人,。
父母在另一個孩子的補貼下,,也沉浸在受寵孩子還需要他們出力照顧的想法中。
但對不被偏愛的小徐來說,,這意味著她的付出不被尊重,。
她付出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孝順,但不如姐姐弟弟說兩句話,。
她的努力被父母降價打折了,。
她并不在乎錢給了弟弟,她只想把錢拿給家里的時候,,父母能夸她兩句,,給弟弟錢的時候,能夠驕傲地說出她付出了多少,。
她想證明自己的努力被重視了,,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孩子。
但在和兄弟姐妹的比較中,,這份對其他孩子的偏愛,,可能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
最終這份傷痛只能自己消化,。
作家張德芬老師曾在網(wǎng)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年初的時候,她回了一趟老家,,發(fā)現(xiàn)母親對她特別好,。
原因是以前母親覺得她不夠順從,,不待見她,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她的孝順是現(xiàn)代子女中難得一見的,。
有了對比后,,母親想開了。
張德芬老師覺得能夠修復(fù)親子關(guān)系,,對她來說意義重大,。
這一趟,值了,!
不論長大以后變得多么厲害,,不受寵的孩子還是會選擇對父母好,期待著跟父母和解,,等著他們低頭認錯,。
我們希望能把過去修復(fù)成美好的模樣。
但有時候等待并沒有效果,。
孝的本質(zhì)是愛的流動和反饋,,付出永遠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剝削”的身份中。
別人很難做到感同身受,,而回報給不給,,給多少,他們來決定,。
而我們越停留在原地等著對方回頭,,越會被這段經(jīng)歷困死。
我同事跟我講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她的奶奶七十幾了,,老大老二經(jīng)常回家看她,,帶營養(yǎng)品給生活費,,但她總想著不常回家的小兒子,,老家種的紅薯都得特地留著給小兒子,。
因為他愛吃。
大兒媳婦跟二兒媳婦想要怎么辦,?
硬要,,拐著彎要。
妯娌兩人在紅薯面前短暫形成了聯(lián)盟,,今天這個人過去拿一點,,明天那個人過去順一點。
兩人互相交換情報,,等同事奶奶回過味來,,家里的紅薯也剩的不多了,。
大兒媳婦,也就是同事的媽媽得意洋洋,,向同事分享了她的戰(zhàn)術(shù),。
“只會做不行,還得智取,?!?/p>
在父母面前,我們需要放寬心態(tài),,不盲從不沉溺,,以正常的姿態(tài)平等溝通。
掌握主動權(quán),,讓他們知道子女的愛不是單方面的剝削,。
他們也需要付出。
希望我們都能接受和面對現(xiàn)實,,不用過去的事情懲罰自己,。
愛自己,保留愛的能力,,我們值得更好的。
點個“在看”,,愿我們都能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