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金石篆刻的高級審美

 天童老僧 2022-12-19 發(fā)布于上海

金石篆刻的審美高級,,有“亂頭粗服”的印風,,有“整飭嚴謹”的面貌,,亦有“雄渾樸茂”的韻致。其結(jié)構(gòu)的疏密,、點畫的輕重,、行刀的緩急變化、書法氣息的捕捉等,,皆須篆者在傳統(tǒng)素養(yǎng),,有極深的造詣。

因此,,在所有的藝術(shù)門類中,,“金石篆刻”可謂是“陽春白雪”的存在,有難言之美,。即使是出家后的弘一法師,,亦不忘以篆刻自娛或贈友。如其曾為友人夏丏尊治印,,有邊款跋云:

“十數(shù)年來,,久疏雕技,今老矣,。離俗披剃,,勤修梵行,寧復(fù)多暇耽玩于斯,?……手制數(shù)印,,為志慶喜。后之學(xué)者覽茲殘礫,,將毋笑其結(jié)習(xí)未忘耶,?……余與丏尊相交久,未嘗示其雕技,,今赍以供山房清賞,。弘裔沙門僧胤并記?!?/span>[1]

方介堪組印

由于篆刻深厚的“人文與風雅”底蘊,,決定其非朝夕可成。哪怕是極負天資的齊白石,,亦有“廢石三千”的刻苦治印,。其在《憶羅山往事詩》中,即曾言:

“余學(xué)刊印,,刊后復(fù)磨,,磨后又刊,客室成泥,,欲就干,,移于東,,復(fù)移于西,移于八方,,通室必成泥底”,。[2]

而其《齊白石印草》自序中所言,則是白石翁“由淺入深”學(xué)習(xí)篆刻,,并孜孜臨摹先賢,,初窺門徑。而后,,其又“印從書出”,,不斷升華、變法,,才最終成長為“詩書畫印”四絕的藝術(shù)大家,。

“余之刻印,始于二十歲以前,,最初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黃原拓本,,得其門徑,。后數(shù)年,得《二金蝶堂印譜》,,方知老實為正,,疏密自然,乃一變,。再后喜《天發(fā)神讖碑》,,刀法一變。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變,。最后喜秦權(quán)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3]

故舊時文人,每得一佳印,,或鈐于精絕之作,或輒轉(zhuǎn)相傳玩,,顧視珍惜,。古往今來,如趙叔孺,、吳讓之,、吳昌碩,、來楚生、鄧散木,、方介堪等諸多書畫大家,,也都有“金石癖”,在此“雕蟲小技”上用功極勤,,并獨出己意,,甚至開宗立派。后學(xué)景從,,亦是及今不絕,,形成璀璨的“藝林明珠”。

爛漫奇崛—豈齋藏來楚生書法篆刻專題

此次,,中國嘉德2022秋拍“清寧——金石篆刻藝術(shù)”專場,,即費心搜尋,征得諸多清代,、民國至近當代名家“篆刻精品,、金石書畫、名貴印石”等,,并將隆重呈現(xiàn)“東瀛印緣—高橋廣峰舊藏名家篆刻”,、“見素抱樸—鄧散木篆刻專題”“玉篆春光—方介堪刻毛澤東《詞六首》組印”,、“爛漫奇崛—豈齋藏來楚生書法篆刻專題”,、“風雅在斯—珍秦齋藏金石書畫專題”五大專題。

其中絕大多數(shù)為來源清晰的名人舊藏,,篆刻形式,、內(nèi)容、材質(zhì)等亦是多樣,,可謂“各臻其盛,,各盡其美,各有所宜也”,。同時,,如書畫所推崇“筆墨當隨時代”,其亦可窺各大流派中,,篆刻藝術(shù)的審美嬗變軌跡,,倍受藝林、藏家關(guān)注,。

東瀛印緣—高橋廣峰舊藏名家篆刻

東瀛印緣—高橋廣峰舊藏名家篆刻

高橋廣峰(1947-2000)為張大千入室弟子,,是日本著名書畫家。其書畫兼善,,亦工篆刻,,繪畫師從張大千,,書法承習(xí)李普同、青山杉雨,,篆刻則學(xué)法王壯為,、中村淳。而其收藏,,也甚是可觀,,上至歷代藝壇泰斗,下或同輩名家,,皆庋藏維珍,。

高橋廣峰與張大千合影,攝于摩耶精舍

髙橋廣峰與沙孟海合影

此其舊藏專題中,,囊有齊白石,、王福庵,、陳巨來,、馬公愚,、趙叔孺,、方介堪,、童大年,、王冰鐵,、鄧散木,、葉潞淵,、王個簃等名家作品,,亦有張寒月、陳大羽,、韓天衡等當代名家為其所作自用印,。

4144

王福庵刻 “俾爾多益”壽山石人物鈕印章

印文:俾爾多益。

邊款:壬午五月中瀚福庵作于滬上,。

2.1×2.1×6 cm

RMB:?10,000-20,000

光緒三十年(1904),,王福庵與葉銘、丁仁,、吳隱等人,,在杭州西湖旁孤山創(chuàng)設(shè)西泠印社,旨在保存金石,,研究印學(xué),,成就斐然。得益于家學(xué)淵源,,其亦尤精于篆刻,,技法融皖、浙兩派之長,布局喜勻稱平穩(wěn),,氣韻淳樸茂密,時人謂之“浙派新軍”,。韓登安,、頓立夫、吳樸堂,、談月色,、高式熊等,皆為其嫡傳弟子,。

此“俾爾多益”白文印,,作于1942年,語出詩經(jīng)《天?!分小百聽柖嘁?,以莫不庶”,寓指財富豐盈,,萬事盛興,。王福庵的細朱文獨標清麗,而白文亦得漢印鑄鑿之法,,是作雖有波磔,,然棱蹭收斂,線條流暢飄逸,。又無刻畫邊框,,不作刻意殘破,印文與邊欄亦不粘連,,更有整飭寧靜之感,。

4153

葉潞淵刻 周寶庭制鈕壽山石獸鈕印章

印文:墨池淺淺深如海。

邊款:潞淵學(xué)鄧山人,。

款識:周寶庭作,。

2.8×2.8×8.3 cm

RMB:?8,000-12,000

葉潞淵師從趙叔孺,并時與丁輔之,、王福庵等切磋藝事,。其篆刻初由浙派入手,《近代印壇點將錄》載其治印“用功陳曼生尤勤,,后乃宗法秦漢,,旁及皖派,朱文學(xué)鄧完白,,白文師趙撝叔,,亦能作工細元朱文。”

此“墨池淺淺深如?!敝煳挠?,為葉潞淵學(xué)鄧石如所作,依形布局,,虛實相生,,線條力度較尋常元朱文更強,流暢中有遲滯,,更顯凝重蘊藉,。此與陳巨來“輕靈松快”的印風不同。印文語出唐代詩人裴說的《懷素臺歌》中“筆冢低低高如山,,墨池淺淺深如?!薄A碛锌钭R“周寶庭作”,,周寶庭作古獸鈕,,有“大巧若拙”之美,其亦因臂力過人,,故有“異臂”之稱,。

4156

方介堪刻 “博觀”壽山石印章

印文:博觀。

邊款:介堪作于海上玉篆樓之西窗,。

2.6×1.7×4.1 cm

RMB:?10,000-20,000

方介堪,,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著名金石家,、書法家,。其工書畫,亦精篆刻,,曾長期與張大千合作,,有“張畫方印”之譽。其治印初法趙之琛,、徐三庚,,后轉(zhuǎn)宗吳讓之,并為趙叔孺弟子,。鄭逸梅曾贊其“由刻而書,,由書而畫,由畫而詩,,遂成才多藝之人”,。

是作得漢玉印風格,布局對稱,,用刀如筆,,筆筆中鋒,轉(zhuǎn)折處亦是勁健,力蘊其中,。邊款中“玉篆樓”為其室名,,其別署玉篆樓主。印文“博觀”,,最早是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提出,,又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之寓指,。

4158

趙叔孺刻 壽山石獸鈕印章

印文:澤豐。

邊款:頗似封泥,,叔孺,。

舊款:丁酉三月中瀚,午窗無事,,背臨吳俊卿大令意,,以應(yīng)梓芹三兄之屬。山陰觚盦制,。

2.2×2.2×6.1 cm

RMB:?20,000-30,000

民國滬上印壇是吳趙兩家天下,。趙叔孺“二弩精舍”傳弟子最多,鄭逸梅謂叔孺擬取足七十二人,,以符孔圣杏壇之數(shù),。如陳巨來、方介堪,、沙孟海,、徐邦達等,皆出其門下,。印文“澤豐”寓之福澤綿綿不斷,,篆刻則線條縱橫波折,自合矩澴,,結(jié)構(gòu)平和怡靜,,風姿典雅。邊款“頗似封泥”即是從封泥中融合,,汲取技法,。

而舊款中“山陰觚盦”應(yīng)為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一字明夷,,號觚齋,、觚庵,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曾任南京陸師學(xué)堂總辦,、江蘇候補道、甘肅提學(xué)使。著有《觚庵漫筆》,?!皡强∏洹睘閰遣T,“梓芹三兄”或是同盟會員“實業(yè)救國”和“教育救國”的實干家晏梓芹,。

4159

齊白石刻 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印章一組四件

印文:1、王伯湖印,。2,、雨翁。3,、愛己之鉤,。4、雕蟲,。

邊款:1,、白石。2,、白石,。3、白石,。4,、白石翁。

2.4×2.4×3.7cm×2/2.4×2.4×5.3cm/1.9×1.5×3 cm

RMB:?50,000-80,000

在印壇上,,齊白石的篆刻無疑是別樹一幟,,并未依附于前代印人,其曾言:“余刻印不拘前人繩墨,,而人以為無所本,。余哀時人之蠢。不知秦漢人,,人子也,;吾儕,亦人子也,。不思吾儕有獨到處,,卻令昔人見之,亦必欽佩”,。即是自出機杼,,此亦其契合“學(xué)我者生,似我者死”的經(jīng)典名句,。

此一組四件白石翁所篆,,其中“王伯湖印”,、“雨翁”等,筆者考,,其有多次出版,,如“莫英泉著《篆刻技巧入門奧秘》P191,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1996年”,、“郎紹君,郭天民編《齊白石全集 第8卷》P115,,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7年”、“戴山青編《齊白石篆刻作品集》P246,,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等。

出版(一):莫英泉著《篆刻技巧入門奧秘》P191,,圖33,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1996年,。

出版(二):郎紹君,郭天民編《齊白石全集 第8卷》P115,,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17年。

出版(三):戴山青編《齊白石篆刻作品集》P246,,廣西美術(shù)出版社,,2000年。

而“愛己之鉤”,、“雕蟲”二印,,則是齊白石以“愛己之鉤”釣“篆刻之魚”。吳昌碩亦曾篆有“愛己之鉤”印,,此二翁皆是不愛江漢之珠玉,,而重己之鉤,善施以用,,即可得魚,,乃樂在其中。

4160

鄧散木刻 “天禪室”壽山石獸鈕印章

印文:天禪室,。

邊款:糞翁,。

出版:《鄧散木印譜》P193,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1989年,。

3.1×3.1×3.1 cm

RMB:?5,000-8,000

鄧散木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在藝壇上有著“北齊南鄧”之譽,。其篆刻早年得李肅之發(fā)蒙,,壯年又得趙古泥、蕭蛻庵二師親授,,形成自我面貌,,此后鬻藝江南,求者甚眾,。

此印“天禪室”,,應(yīng)為釋若瓢用印。筆者考,,據(jù)金性堯《吉祥寺》文中,,上海吉祥寺,有一寄住僧若瓢,,能畫蘭,,閣名天禪室,唐云,、鄧散木,、陳靈犀、周煉霞等,,就經(jīng)常出入于天禪室,。周正舉《印林散葉》中,亦載“若瓢書畫上鈐用印章,,多為鄧(鄧散木)刻制,,如'天禪室’、'若瓢’,、'昔凡禪暇’等,。若瓢書畫上鈐用鄧制印,可謂相得益彰,?!?/span>

4167

王云刻 昌化雞血石獸鈕對章

印文:1、大智若愚,。2,、大巧若拙。

邊款:1,、不智之智名曰真智,,己亥夏佳日,王云篆,。2,、不巧之巧名曰真巧,,三多居士記。

1.6×1.6×5.1cm×2

RMB:?5,000-8,000

王云篆刻不為時風所囿,,所治能脫俗氣,,富有文人氣息。其亦與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丁輔之,、吳隱和葉為銘有交游,,當在篆刻審美上有相互影響。此對章為王云1899年所作,,材質(zhì)為珍稀的昌化雞血石,,血色飽滿,牛角地,,印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飽有哲思、美育等思想,,邊款刊刻亦爽利,。

4183

清 壽山田黃石印章一組兩件

印文:1、雨孫珍藏書畫,。(1/2)

1.4×1.4×3.9 cm; 17.6g/1.8×1.8×2.9 cm; 22.8g

RMB:?20,000-30,000

此二印材質(zhì)為稀珍的壽山田黃石,,色澤濃郁,蘿卜絲紋細膩,,質(zhì)地溫潤,又呈章形,,雖不盈兩,,亦是難得。

清 壽山田黃石印章一組兩件

而“雨孫珍藏書畫”,,筆者考,,或為汪錫珪(1813-1873),字搢甫,,號秉齋,,又號雨孫、壺園居士(壺園為其所造,,后損毀),,此人為道光附貢,曾署江陰縣學(xué)訓(xùn)導(dǎo),,在太平天國占據(jù)蘇州期間,,與顧文彬、吳云,、馮桂芳等人同在上海避難,,后為李鴻章幕僚,,是參與蘇州重建的主要士紳之一。

見素抱樸—鄧散木篆刻專題

見素抱樸—鄧散木篆刻專題

鄧散木(1898-1963)

此專題中所呈現(xiàn)的鄧散木篆刻作品,,俱是其成熟期所作,。其嘗以“三長兩短”自評其“印、書,、詩,、詞、畫”五藝,,而治印最工,。鄧散木的篆刻,主張“書從印入,,印從書出”,,又涉封泥、古陶,、磚瓦文等,,所作沉渾樸茂中見清新古拙,將“虞山派”發(fā)揚光大,。其《篆刻學(xué)》的印學(xué)思想,,亦是影響殊深。

4202

鄧散木刻 “天下太平”壽山石印章

印文:天下太平,。

邊款:合封泥古匋于一罏,,散木。

3.5×3.5×4.1 cm

RMB:?8,000-12,000

此印“天下太平”,,行刀亦沖亦切,,布局參用封泥特點,疏密有致,,書法略參古陶篆書筆意,,有蒼樸虬拙的古趣,邊框略作殘破,,有金石滄桑之美,。印文則是古往今來士大夫的美好希冀,為萬世開太平,。

4203

鄧散木刻 “壽如金石”青田石獸鈕印章

印文:壽如金石,。

邊款:廿六年十月擬漢印,糞翁,。

2.6×2.6×5.7 cm

RMB:?8,000-12,000

此印作于1937年,,取法漢印,印文布局有平穩(wěn)端莊的風格,,亦兼得渾厚博大的氣象,,可見鄧散木深厚的臨古功夫,。如“壽”、“石”二字,,橫平豎直,,又參合圓曲筆畫,糅合組成之,。所謂“壽如金石,,佳且好兮”,原句出自漢尚方銅鏡,,寓之人之長壽,,如金之堅,似石之頑,,吉語也,。

4210

鄧散木刻 “見素抱樸”壽山石博古鈕印章

印文:見素抱樸。

邊款:庚寅春暮,,散木,。

3.1×3.1×7.2 cm

RMB:?10,000-20,000

此“見素抱樸”,作于1950年,,是本專題的名稱,,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中“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其意為現(xiàn)其本真,,守其純樸,不為外物所牽,。在藝術(shù)領(lǐng)域,,“素”與“樸”亦是人們對于“質(zhì)”作出審美界定的最本真嘗試。印紐頂部刻有博古紋,。

4211

鄧散木刻 “返璞歸真”壽山石印章

印文:返璞歸真。

邊款:二十六年七月為仲塵先生擬漢印,,糞翁,。

3.6×3.6×5.9 cm

RMB:?10,000-20,000

此為1937年鄧散木為仲塵先生所作,印面布局,,不作分界欄,,亦不作界框,四字對稱分布,,而篆刻取法漢印,,方折健勁,線條經(jīng)營亦是氣息淳古,,看似平淡,,卻渾樸盎然,,得返璞歸真之妙。

4217

鄧散木刻 “抱一”壽山石印章

印文:抱一,。

邊款:一九五三年散木刻于廁簡樓,。

3.4×2.1×9 cm

RMB:?8,000-12,000

此鄧散木1953年所作,方整之中參以局部弧線,,更有樸茂之美,。“抱一”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中“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意指“道家謂專精固守,,不失其道”,,“一”即“道”也,故道德經(jīng)亦言“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人生在世,,抉擇諸多,惟有堅定信念,,守住心中的“道”,,此可謂“抱一”也。邊款中“廁簡樓”為其齋名,,其亦自號廁簡子,、糞翁。

4218

鄧散木刻 “左翁”金絲楠木印章

印文:左翁,。

邊款:糞翁,。

3.1×3×7.4 cm

RMB:?15,000-25,000

此印材質(zhì)為金絲楠木,而非石材,,在鄧散木的篆刻作品中頗是少見,,印文“左翁”尚不可考,或為費新我,。筆者查,,1958年10月,費新我因腕病,,仍以左手運筆,,練習(xí)書法,從此自稱“左翁”,。

4224

鄧散木刻 “鐵沙張氏”岫玉印章

印文:鐵沙張氏,。

邊款:糞翁,廿八年。

出版:1,、《廁簡樓印存》第15冊,,P30,鄧散木輯,,1950年鈐印本,。

2、《鄧散木印譜》P100,,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1989年。

3,、《鄧散木印存精粹》,,P120,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2018年,。

4×3.9×3.4 cm

RMB:?100,000-150,000

此為鄧散木1939年所作,材質(zhì)為岫玉,,亦是少見,。不同于印石,因玉石類硬度更高,,難于雕刻,,氣息的營造亦難,而此篆刻氣勢壯闊,,如高山大海,,邊款亦是如錐畫沙。此印出版累累,。

筆者考,,另有“袁慧敏《印材收藏》P27,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單曉天《散木印藝》,P82,,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鄭春興《中國古玩寶典》P192,,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亦有出版,,不一而足,。

出版:《廁簡樓印存》第15冊,P30,鄧散木輯,,1950年鈐印本,。

出版:《鄧散木印譜》P100,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出版,,1989年,。

出版:袁慧敏《印材收藏》P27,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

出版:單曉天《散木印藝》,P82,,圖249,,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年,。

玉篆春光—方介堪刻《詞六首》組印

玉篆春光—方介堪刻《詞六首》組印

方介堪(1901-1987)

在特殊的年代,,藝術(shù)界以毛澤東詩詞創(chuàng)作的紅色題材,既鼓舞人心,,亦富有時代氣息,。如李可染的《萬山紅遍》,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嬌》《芙蓉國里盡朝暉》等,,在新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歷程中留下鮮明印記,。

此專題是方介堪以毛澤東《詞六首》所作,內(nèi)容取自《清平樂·蔣桂戰(zhàn)爭》,、《采桑子·重陽》,、《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作為趙叔孺的入門弟子,,方介堪的篆刻既得趙之長,,亦法周秦璽印,所作印筆勢流動,,格局寬大,,氣息淳厚。而專題中,,諸法兼及,,足窺其精深篆刻造詣。

4263

方介堪刻 “寥廓江天萬里霜”青田石印章

印文:寥廓江天萬里霜,。

邊款:寥廓江天萬里霜,。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2,,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5.4×2.8×4.6 cm

RMB:?10,000-20,000

相較于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此“寥廓江天萬里霜”以秋比春,更富有戰(zhàn)斗性,。在空闊的汀江之上,,綿綿不絕的秋霜,卻勝過春天的光芒,。此等豪邁,,氣度恢弘。而篆刻則布局規(guī)整,,橫畫多圓轉(zhuǎn),,結(jié)體舒展,瀟灑有致,。

4264

方介堪刻 “紅旗躍過汀江”青田石印章

印文:紅旗躍過汀江,。

邊款:紅旗躍過汀江。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5,,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3.7×3.7×3.8 cm

RMB:?10,000-20,000

1929年5月20日,,毛澤東率領(lǐng)紅四軍數(shù)千名將士第二次入閩,,在此揮師過江,開辟閩西革命根據(jù)地,,建立紅色政權(quán),。此間“汀江”為龍巖長汀縣古渡。篆刻則六字對稱分布,,小篆線條爽利,,挺勁而不單薄,,具有獨標清麗,集飄渺韶倩之妙,。

4291

方介堪刻 “分田分地真忙”青田石印章

印文:分田分地真忙。

邊款:分田分地真忙,?!墩f文》無“忙”字,所謂繆篆不必盡依《說文》,,適切時用,,不宜假借,且于漢印中習(xí)見之,,即摹印體也,。今作此印當不以杜撰目之。一九六二年六月,,介堪記江心孤嶼,。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5,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2×2×8.1 cm

RMB:?10,000-20,000

實行土地改革,建設(shè)根據(jù)地,,反映了貧苦農(nóng)民當家作主的偉大歷史變革,,蘊涵了十分深刻的歷史內(nèi)容。此印白文篆刻,,不作邊框,,擬漢印而作,印文的線條粗細比較均勻,,但屈曲纏繞,,又不失變化,頗有隸意,。長邊款中,,方介堪言及《說文解字》中并無“忙”字,而漢印中可見,,即繆篆也,。

4292

方介堪刻 “一枕黃粱再現(xiàn)”青田石印章

印文:一枕黃粱再現(xiàn),。

邊款:一枕黃粱再現(xiàn)?!墩f文》無“現(xiàn)”字,,篆作“見”,介堪,。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5,,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2×2×8.1 cm

RMB:?10,000-20,000

此以“一枕黃粱”揭示舊軍閥們互相混戰(zhàn),、斗心斗角的丑陋,表達他們必然失敗的命運,,亦側(cè)面說明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悅心情,。篆刻則與“分田分地真忙”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見”字通“現(xiàn)”而“一”字頗類鳥蟲篆,,整個印面藝術(shù)趣味濃厚,。

4293

方介堪刻 “贛水蒼茫閔山碧”青田石印章

印文:贛水蒼茫閩山碧。

邊款:贛水蒼茫閩山碧,?!懊!弊鳌懊ⅰ?,漢隸中鮮有作“?!闭撸褡餍∽?,不可穿鑿,,未免有遵修舊文之譏。一九六二年六月,,介堪記,。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0,,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5.7×3×5.1 cm

RMB:?20,000-30,000

“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此語形象地描繪了工農(nóng)紅軍長途進擊,、連戰(zhàn)皆捷的雄偉氣勢,。篆刻則部分篆書結(jié)體重心上移,下部為疏朗的長筆畫,,使得整體布局更和諧。事實上,,相較于方形印,,橢圓印的布局一般是以上下為長軸,左右為短軸,,印文筆畫的布局才不至過密過疏,。“?!弊鳌懊ⅰ?。

4295

方介堪刻 青田石兩面印

印文:風卷紅旗過大關(guān) 為營步步嗟何及。

邊款:風卷紅旗過大關(guān),,為營步步嗟何及,。

出版:1、《方介堪印選》,,方廣強輯,,原鈐本。

2,、《方介堪先生篆刻輯存》上冊,,P400,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4.7×4.7×3 cm

RMB:?10,000-20,000

此兩面印,其一為小篆朱文,,筆畫布白均勻,,無傾斜之勢,各字偏旁穿插有序,、互相照應(yīng),。而另一則為白文,又作界格線,,邊欄略作殘破,,寓之滄桑感,。“為”,、“嗟”二字放大至滿格,,使得整體呈對稱之勢,豐富表現(xiàn)形式,,增添韻味,。

4296

方介堪刻 青田石詞六首小序

款識:詞六首。這六首詞,,是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一年在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度嗣裎膶W(xué)》編輯部的同志們捜集起來寄給了我,,要求發(fā)表。略加修改,,因以付之,。毛澤東,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七日,。方介堪刻石,。

13.2×4×0.7 cm

RMB:?20,000-30,000

1962年5月,《詞六首》曾在《人民文學(xué)》結(jié)集發(fā)表,,影響極大,,為文藝界所熱議。而發(fā)表前,,主席還曾應(yīng)約為《詞六首》寫了一則小引,,即方介堪所刻內(nèi)容。其以陽刻為篆刻表現(xiàn)形式,,楷書,,既是對此《詞六首》的引言,又使得觀者對此專題,,能更為一目了然,。在方介堪的篆刻作品中,甚是少見,。

此外,,方介堪另一題記中所注“辛丑四月,介堪方巖記于溫州松臺山下之玉篆樓,?!逼渲小靶脸蟆睘?961年,應(yīng)是其誤記紀年所致,。專題中不乏有款識署為1962年所作,,可證之,。

爛漫奇崛—豈齋藏來楚生書法篆刻專題

來楚生號然犀,別號諸多,,晚年易字初生,,亦作初升,是當代藝林中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之一,。其師承潘天壽,,花鳥畫取法李鱓、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等諸家,自成家法,。書法則宗漢,、魏、晉,、唐,尤喜黃道周,、金農(nóng)等,,行筆有金石氣。而篆刻胎息古璽和漢印,,有古樸渾厚的美感,。其亦嘗言“我是金石第一,書第二,,畫第三”,,是新時期繼吳昌碩之后“書畫印”精絕的藝林砥柱。

來楚生(1903-1975)

此專題所呈現(xiàn)的來楚生作品,,為其弟子張永愷舊藏,,以篆刻、書法為主,,多為其晚年成熟時期所作,,另兼及《來楚生安處樓印存》《然犀室肖形印存》等印譜,亦是難得,。

4310

來楚生刻 “才會糊涂”壽山石印章

印文:才會糊涂,。

邊款:初升作。

出版:1,、《來楚生篆刻藝術(shù)》P123,,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7年,。

2,、《來楚生印存》上冊,,P203,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2001年,。

3、《來楚生篆刻秘法》P187,,日本二玄社出版,,2002年。

4,、《來楚生篆刻述真》P16,,東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4年,。

5,、《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來楚生》P278,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06年,。

6、《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第184號,,2014年,。

7、《安處樓集》P34,,張永愷輯,,原鈐本。

2.5×2.4×4.1 cm

RMB:?150,000-250,000

在解放初期,,來楚生曾刻“俯首甘為孺子?!保髞硪驊崙嵱谔厥饽甏?,其又刻“橫眉冷對千夫指”表達心中的不滿,。而“才會糊涂”與鄭燮的“難得糊涂”,并不一樣,,是才學(xué)會糊涂,,實則假糊涂。此印可見來楚生對當時倒行逆施的痛恨,,亦可見老一輩藝術(shù)家以此方式,,來表達對于國家的憂心。是印著錄,、出版累累,,刀刀見筆,簡中得勢,字字穩(wěn)重,,局部通過破殘斑駁,,表現(xiàn)蒼茫之感。

4311

來楚生刻 “寧少少許”青田石印章

印文:寧少少許,。

邊款:寧少少許,,初升。

出版:1,、《來楚生印存》第252號,,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5年,。

2,、《來楚生朱跡》P13,張永愷輯,,1988年鈐印本,。

3、《來楚生篆刻述真》P74,,東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4年。

4,、《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來楚生》P280,,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06年,。

5,、《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第163號,,2014年,。

2.9×2.9×4.3 cm

RMB:?200,000-300,000

“寧少少許”與“少得多惑”是來楚生所主張的印學(xué)思想,可窺其藝術(shù)觀,。事實上,,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上,往往為返璞歸真,,推崇簡練概括,,寧少勿多,寧簡勿繁,,以少勝多,。如八大山人的畫作,即是墨點無多,,而有“淚點多”的藝術(shù)張力,。此印的布局,虛虛實實之間,參差錯落,,看似毫無規(guī)律可循,,實則疏密變化更得舒暢。是作無論技法亦或是藝術(shù)主張,,都可視為來楚生的經(jīng)典佳作,。

4312

來楚生刻 “道在無不可”青田石印章

印文:道在無不可。

邊款:初升刻放翁句,,壬子二月,。

出版:1、《來楚生印存》第2冊,,P3,,張永愷輯,1971年鈐印本,。

2,、《來楚生篆刻藝術(shù)》P180,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7年,。

3、《來楚生篆刻秘法》P201,,日本二玄社出版,,2002年。

4,、《來楚生篆刻述真》P76,,東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4年,。

5,、《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來楚生》P272,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06年,。

6、《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第188號,,2014年,。

2.9×2.9×5.8 cm

RMB:?250,000-350,000

此印作于1972年,適來楚生“古稀之年”虛歲,,印文“道在無不可”語出陸游《晨起》詩中“道在無不可,,廊廟均蒿萊”,后多以此借指道心堅定,,矢志不渝,,終會成功,。其將“道”字走之底部分移至右部,“首”部分與“在”字相連,,使得布局更為穩(wěn)妥,,“在”字的線條又堅如生鐵鑄,也契合“道在”的寓意,?!盁o不可”則又與“道在”對稱分布,筆觸亦是生辣,。

4313

來楚生刻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青田石印章

印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邊款:陶淵明飲酒詩,,壬子三月初升病胃。

出版:1,、《來楚生印存》P146,,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85年,。

2,、《來楚生印存》上冊,P200,,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2001年。

3,、《來楚生篆刻秘法》P198,,日本二玄社出版,2002年,。

4,、《來楚生篆刻述真》P53,東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2004年,。

5,、《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來楚生》P273,,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06年,。

6,、《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第195號,2014年,。

2.9×2.9×5.8 cm

RMB:?250,000-350,000

此印亦作于1972年,,時來楚生胃痛不適,。印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是作不作邊欄,,布局亦不作刻意安排,似乎是漫不經(jīng)心間,,任刀信手,,而天趣自成。線條亦是凝重內(nèi)斂,,蒼茫老辣,。是作“心不知手,手不知筆”,,飽有拙意,。晚年時期的來楚生,其篆刻終化繭成蝶,,藝事大成,。

4316

來楚生?隸書杜甫詩詞

水墨紙本?冊頁?1970年作

題簽:1、來楚生隸書冊,,王蘧常,。

2、初升墨妙,,一九七九年七月,,酉堂記。

題識:庚戌冬,,然犀,。

鈐印:初升,、自愛不自貴

鑒藏?。?/span>永愷父、張氏,、永愷收藏

出版:《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第82號,,2014年。

45×32.8 cm×11,;約1.3平尺(每幅)

RMB:?100,000-150,000

來楚生的書法,,行草學(xué)黃道周,篆書法吳昌碩,,而其在隸書中引入漢簡,,令人尤是耳目一新。海派書家中,,至今仍以之為尚,,從者頗多,。此其隸書杜甫詩詞,作于1970年,,書法熟中求生辣,,剛勁婀娜,清新橫逸,,將內(nèi)蘊骨力的“金石氣”,、婉轉(zhuǎn)的“線條”完美融合,饒有奇致,,不可名狀,。另有王蘧常、張永愷題簽,。王蘧常早年師從沈曾植,,以章草聞名,享有盛譽,。

4317

來楚生?說文要字

水墨紙本?手卷

自題引首:說文要字,。

題識:然犀室下。

鈐?。?/span>八牛無匹,、初升、初升

鑒藏?。?/span>張永愷收藏印,、永愷收藏

引首:24×66cm;約1.4平尺

畫心:24×361 cm,;約7.8平尺

RMB:?100,000-150,000

此卷為來楚生《說文要字》一書之手稿,。《說文要字》為潘天壽請來楚生整理編輯的在異體,、通假方面作為標準的字書,。本卷記錄了常用字和異體、通假的書寫方法并加以標注,,采用許慎《說文解字》按部首編排,,以篆、行二體書寫,。

來楚生以一己之力,,耗費十一年成此巨著,考訂之詳,,所費心血溢于楮上,。惜其早逝,,未能全部整理完畢,。幸存本卷,,卷收尾都蓋有來氏印鑒,且其至少兩次批改都完整保留了下來,,是研究來楚生文字學(xué)研究成果的重要資料,。

風雅在斯—珍秦齋藏金石書畫專題

“珍秦齋”富于古璽印、鐘鼎彝器,、甲骨文等“金石門類”收藏,,書畫、信札尺牘,、碑帖拓片等,,亦有兼及,其亦以砥礪金石文字,,嫻于考證,,為業(yè)界所重。此專題中,,所囊括晚清以降的名家,,包括吳讓之、潘祖蔭,、吳大澂,、陳介琪、吳昌碩,、趙叔孺,、黃士陵、黃賓虹等,,皆享有大名,,可窺彼時金石之風之盛行也。

4341

黃士陵刻 “博士之章”青田石印章

印文:博士之章,。

邊款:黃士陵刻奉性腴博士,,乙未二月。

印面主人簡介:孔憲瑤,,約活動于清同治,、光緒年間。字憲瑤,、頌平,,號養(yǎng)性窠主。齋堂為養(yǎng)性窠,。

出版:1,、《黟山人黃牧甫先生印存》下集,P27,,西泠印社出版,1935年,。

2、《黃牧甫印存》第二冊,,P2,,吳元浩輯,原鈐本,。

3,、《陳協(xié)之先生所藏黃穆父刻印》P1,1948年鈐印本,。

4,、《黃牧甫先生印譜》上冊,澳門文集出版,,1976年,。

5、《增選黃牧甫印存上下集》P485,,曾紹杰編,,1977年。

6,、《黃牧甫印存》P72,,西泠印社出版,1982年

7,、《黃牧甫印集》P146,,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1990年,。

8,、《平直光潔見奇崛—黃士陵作品展》P133,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編,,2015年,。

9、《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黃牧甫印譜九種》上冊,,P133,,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18年,。

10,、《黃牧甫自鈐初刻印譜三種》P792,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0年,。

1.5×1.5×4 cm

RMB:?150,000-250,000

不同于皖派、浙派,黃士陵治印講究冼練光潔,,追求古印的原本面貌,,而不刻意營造“殘破感”,同時又取吉金,、古璽,、鏡銘等文字入印,,印風平淡恬靜,,穆如清風。此審美,,在印壇上別樹一幟,,自是卓然而立。由于其又久居嶺南,,對廣東印學(xué)的發(fā)展,,有引領(lǐng)之功,故“黟山派”亦稱“粵派”,。

此“博士之章”為1895年黃士陵為孔憲瑤所作,,載于其年表中,印面“博”字的“?!辈俊爸弊值牡撞亢汀罢隆弊值氖孜驳?,線條聚密,于是印面的右側(cè)和右下方及左上方等,,就留出了疏曠的空間,。同時,疏密間都是“十”形構(gòu)成,,又為印面增添了濃厚的裝飾趣味,。是印出版累累。

4342

黃士陵?集石鼓文七言聯(lián)

水墨金箋?立軸?1890年作

釋文:辭原涌如御六轡,,藝囿深唯駕一舟,。

題識:集石鼓文字,庚寅十月,,黃士陵,。

鈐印:士陵長年,、穆父學(xué)篆

出版:1,、《看似尋常最奇崛—黃士陵書畫篆刻藝術(shù)》圖10,臨時澳門市政局文化暨康體部,,2001年5月,。

2、《平直光潔見奇崛—黃士陵作品展》P31,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編,,2015年,。

3、《黃士陵》圖3-5,,唐存才著,,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2007年6月,。

4,、《石鼓墨彩—明清以來石鼓文善拓及名家臨作捃存》P239,天一閣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18年2月。

32×139cm×2,;約4.0平尺(每幅)

RMB:?60,000-80,000

“轡”者,,韁繩也。古一車四馬,,馬各二轡,,其兩邊驂馬之內(nèi)轡系于軾前,謂之軜,,御者只執(zhí)六轡,。此七言聯(lián),集石鼓文,,作于1890年,,布白整齊,筆畫挺勻剛健,,圓潤流暢,,風格端莊嚴謹。

4343

黃士陵?題高爵全形拓

水墨紙本?立軸

題識:商爵二器同時出于粵市,,后為黃季度,、歐陽務(wù)耘兩家分得,其一銘曰“舉父戊”三字,,鎏下有華文者截斷一足,,季度改后配以成之;其一銘亦三字,,上象旂形,,下為“父乙”二字。乙未冬十月,,穆甫記,。

鈐印:江夏。

出版:1,、《看似尋常最奇崛—黃士陵書畫篆刻藝術(shù)》圖20,,臨時澳門市政局文化暨康體部,2001年5月,。

2,、《平直光潔見奇崛—黃士陵作品展》P42,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編,,2015年,。

76×30.5 cm;約2.1平尺

RMB:?80,000-120,000

黃士陵的“金石博古圖”堪稱絕藝,。其身逢金石學(xué)鼎盛時期,,又在國子監(jiān)求學(xué),,觀摩了大量古青銅器物,,并與諸多金石名家往來甚多。其亦曾在“照相館”中作學(xué)徒,,使其對于器物的光影效果,、明暗向背、立體感營造等,,有更多的感悟,。

此商爵二器全形拓,據(jù)其題跋可知曾為黃紹憲,、歐陽務(wù)耘所得,。其中,黃紹憲,,廣東南海人,。光緒十七年舉人,工詩畫,,富富收藏,。著有《在山草堂燼余稿》。黃士陵在粵期間,,黃紹憲的鑒藏印多出自其手,。歐陽務(wù)耘,廣東新會人,,富金石收藏,,與黃交往密切,黃為其刊刻多方印章,。

4345

黃士陵?陳伯匜博古圖

設(shè)色紙本?立軸

釋文:陳伯□之子伯元作西孟媯婤母塍匜,,永壽用之。

題識:1、周云雷斝著象饕餮,,雜以云雷,,而足皆作戈,以示戒,,《詩》言洗爵奠斝,,而王安石釋之,以謂斝非禮之正,,則所以飲之,,無所不至。此商曰斝,,而周兼四代之禮爵,,斝于是乎有辯,然則于周亦謂之斝,,可也,。《博古圖》載五器,。茲錄其一,。

2、周陳伯匜銘十九字,,云:陳伯□之子伯元作西孟□□母塍匜永壽用之,。“匜”為女子所有,,事銘稱母是也,,“塍”疑即“媵”字,“永壽用之”與它文特異,,陳世家無伯元名者,,意公族之?者也?!段髑骞盆b》,。

鈐印:士陵長年,、安雅

出版:1,、《看似尋常最奇崛—黃士陵書畫篆刻藝術(shù)》圖9,臨時澳門市政局文化暨康體部,,2001年5月,。

2、《平直光潔見奇崛—黃士陵作品展》P111,,澳門書法篆刻協(xié)會編,,2015年,。

3、《中國書法》P88,,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刊行,,總第275期。

42.2×94 cm,;約3.6平尺

RMB:?80,000-120,000

“周云雷斝”為酒器之一,,與角、爵,、觚等不同,,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形制高級,,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后,,定為御用酒杯。此云雷斝著象饕餮,,又雜以云雷,,三足部呈戈狀,,以示警戒之意,。《宣和博古圖》中載有五器,。而“周陳伯匜”造型亦是精美,,李西《古器造型與紋飾 圖集》有載其器型。

4347

吳昌碩?集金文八言聯(lián)

水墨金箋?立軸?1892年作

釋文:五君七賢文才棲美,,八龍三鳳世族增華,。

題識:壬辰十有一月,昌碩吳俊,。

鈐?。?/span>俊卿之印、倉碩

出版:1,、《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下卷,,P263,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2、《百年金石—西泠印社歷任社長作品集》P32,,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政府文化局,、西泠印社刊行,,2013年11月。

31.5×161cm×2,;約4.6平尺(每幅)

RMB:?50,000-80,000

吳昌碩的書法以石鼓文名世,,而凡歷代金石碑碣文字、金文,、古陶,、封泥等其亦皆有所及。金文為吉金,、鐘鼎文,,商和西周的銘文書體一脈相承,故亦統(tǒng)稱為大篆,、籀書,。

此八言聯(lián)為缶翁1892年所作,書法古拙道勁,,厚重沉郁,,有“金鋼屈鐵”的正大氣象。其深諳金石味的營造,,如本作中行筆,、收筆及轉(zhuǎn)折處寫得重一些,筆畫的相交之處,,滲成塊面,,更顯蒼潤,同時筆鋒澀行,,毛糙感寓之樸拙,。此聯(lián)寓意極佳,有家族賢能輩出,,繁榮昌盛之意,。

4348

趙叔孺?篆書節(jié)選“孔子家語觀周”

水墨紙本?立軸?1937年作

釋文: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粺o多事,,多事多患為,。

題識:渭漁老兄篆,,希正之。丁丑秋月,,叔孺趙時棡,。

鈐印:武鄞趙氏之璽,、趙棡印信

出版:《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下卷,,P276,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27×107 cm;約2.6平尺

RMB:?30,000-50,000

此為1937年趙叔孺篆書“孔子家語觀周”,。筆者考,,上款人應(yīng)為陳巨來的父親陳鴻周(1867-1948)。陳鴻周字渭漁,,后改字演周,,浙江平湖人,曾任晚清福建候補知縣,,與趙叔孺為同僚,。陳巨來即是在父親引薦下,十九歲起問業(yè)于趙叔孺,,致力于古璽,,秦漢印。此后,,陳鴻周與趙叔孺同客海上,,時相往還,感情甚篤,。

4352

陳介祺?行楷七言聯(lián)

水墨紙本?立軸

釋文:冒土萱芽抽嫩綠,拂橋柳色弄輕黃,。

題識:清漣四兄是正,,簠齋陳介祺。

鈐?。?/span>簠齋,、壬午年正七十、半生林下田間

出版:1,、《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上卷,,P143,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2,、《永是清歡—港澳收藏精品集》上卷,P143,,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刊行,,2008年7月。

29.3×129.5cm×2,;約3.4平尺(每幅)

RMB:?30,000-50,000

陳介祺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名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其素嗜金石之學(xué),,好收藏古物,收集青銅器,、陶器,、璽印、造像之多,,時人譽謂甲于海內(nèi),,尤以所藏毛公鼎,推為天下吉金之冠,。晚年與吳云,、潘祖蔭、吳大澂,、王懿榮等人文字交尤密,。

其亦工書法,以顏字筆法入鐘鼎文字,,自成面目,。是作筆酣墨足,結(jié)體謹嚴,,略偏縱長,。上款人“清漣四兄”,筆者考,,或應(yīng)為易光蓮,,字清漣,清醴陵人,,居長沙,。清咸豐七年(1857)舉人,曾官興山,、枝江知縣,。《白鶴山房詩稿》未刊,。易家一門孝行,,家教可風,。曾國藩曾為其姊作墓志銘。

4353

潘祖蔭?行書匾額“三百古璽齋”

水墨紙本?鏡心

釋文:三百古璽齋,。

題識:愙齋中丞姻丈大人得古璽三百,,古福可羨,,屬書此顏之,,潘祖蔭。

鈐?。?/span>潘祖蔭印,、伯寅

出版:《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上卷,P146,,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170.5×70 cm,;約10.7平尺

RMB:?80,000-120,000

吳大澂一生嗜好收藏,,對各地所出之金石、印璽,、磚瓦,、陶瓷等古物,搜求不遺余力,。其齋號甚多,,僅《吳愙齋先生年譜》中,所收錄者,,即有二十余種,。如恒軒、愙齋,、止敬室,、師籀堂、十二金符齋,、百二長生館,、八虎符齋、十六金符齋,、十八將軍齋、十將軍印齋,、千璽齋,、三百古璽齋等,不一而足,。

而此“三百古璽齋”即吳大澂因得三百件古璽印,,潘祖蔭應(yīng)其所屬而作,。潘氏為大學(xué)士潘世恩之孫,在咸豐二年考中探花,,自然擅于書法,。其亦喜金石,藏有大盂鼎,、大克鼎,,時人譽謂“天下三寶,潘祖蔭得其二”,。

4354

吳大澂?致潘祖蔭金文信札

紙本?一通一頁

釋文:夫子大人函丈:許假拓本至感至感,,以一日為度不敢緩,當蒙鑒諒,,所帶五彝二鼎王伯姜鬲本未寄歸,,其余各器未及多帶,亦自悔之,,昨得殘銅恐出偽造,,乞再審定,敬叩鈞安,。大澂謹啟,,二十二日。

鈐?。?/span>貴忱泉影,、王貴忱印

出版:1、《中國美術(shù)全集·書法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2006年。

2,、《中國歷代書法名作—篆書卷》P77,,山東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

3,、《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上卷,P150,,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4,、《西泠藝叢》P16,,西泠印社出版,2019年總第52期。

來源:王貴忱舊藏,。

12.1×24.6 cm

RMB:?20,000-30,000

此為吳大澂致潘祖蔭手札,,為金文所寫,甚是罕見,。信中,,吳大澂向潘祖蔭表示感謝所借拓本,同時又請教某殘件銅器的真?zhèn)?。此二人都是金石名家,,擅于考訂,彼此間金石往來不斷,。是信曾為王貴忱鑒藏,,其是著名的古文獻版本學(xué)家、古錢幣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歷史學(xué)家及書法家,是中國當代學(xué)界的一位通才式學(xué)者,。被潘景鄭先生譽為“魁奇之士”,。

4355

黃賓虹?致吳仲坰行書信札

紙本?一通一頁

上款人簡介:吳仲坰(1897-1971),別署仲珺,、仲軍,,字載和,亦曰在和,。齋名有餐霞合,、師李齋、山樓等,。治印曾受李尹桑啟蒙,,為黃牧甫再傳弟子,齋名取曰“師李齋”者以此,。其在精究漢印外,,亦能書善畫,復(fù)擅鑒賞,,為人謙恭誠篤,,饒有長者風。與趙叔孺,、吳待秋,、黃賓虹、王福庵等諸家交善,。

出版:《百年心畫—晚清民國名人書跡》下卷,,P273,,澳門藝術(shù)博物館編,,2008年7月,。

18.4×30.3 cm

RMB:?20,000-30,000

黃賓虹是書畫大家,亦酷嗜金石篆刻,,富有古璽收藏,,曾撰寫數(shù)十篇古璽印的專文。據(jù)褚德彝《金石學(xué)錄續(xù)補》記,,至1920年,,黃賓虹收藏的古璽、官私印已達二千余方,。賓翁《璽印自敘》中亦曾言:“金石文字,,昕夕摩挲,惟于璽印尤所酷好,。屢得屢失,,可千百計?!笨芍浣鹗詹刂欢?。

此為黃賓虹致其友吳仲坰信札,信中首先向其表明已經(jīng)收到了他之前寄來的收據(jù)附函,,并提到了宣愚翁所藏的秦印極精,,亦言及其最近新得了不少古璽,正在拓訂成譜,,還謙虛的表達了水平不及宣愚翁,。信中最后還問候了吳仲坰的老師李尹桑及在香港的諸多友人。

4356

吳讓之?致張瑜行書信札

紙本?一通一頁

鈐?。?/span>可居室主

上款人簡介:張瑜(清),,字瑤圃,江蘇揚州人,,晚清金石篆刻家,。工刻印,精傳拓,,與吳熙載友善,。

來源:王貴忱舊藏。

23×22.9 cm

RMB:?10,000-20,000

此為吳讓之致其友張瑜的信札,,無年月款,。信中吳氏提到有朋友專程來問其消息,想索取之前交給張瑜的西門石闕拓本與許遂翁跋,。但最近得知張瑜行蹤不定,,吳讓之在信中表達了對此事的關(guān)心與急迫,并希望張瑜能盡快的將西門石闕拓本送回,他愿意為此支付其差旅費用,。張瑜,,是道咸時期的印家,與吳讓之交誼甚篤,,研究金石,,引為同好。此為王貴忱舊藏,。

4357

吳讓之?行書論坐位帖

水墨紙本?立軸

釋文:《書》曰:“爾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爾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能,。以齊桓公之盛業(yè),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會,,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節(jié)末路之難也,。

題識:顏平原與郭定襄《論坐位帖》。宜之大兄先生屬臨華亭臨本,,晚學(xué)生吳熙載,。

鈐印:吳氏讓之,、晚生斆

鑒藏?。?/span>丹徒吳茝林寓賞記。

題簽:吳讓之先生字直幅,,癸亥十月,,述勤重裝。

來源:王繼曾舊藏

104.5×18.5 cm,;約1.7平尺

RMB:?30,000-50,000

《爭座位帖》,,又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是唐太宗廣德二年(764)顏真卿寫給尚書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書信稿,。其書如屈鐵,傲勁獨標與《蘭亭序》并稱“雙壁”,。

此為吳讓之書贈“宜之大兄”,,其中“華亭臨本”即董其昌臨本,。此上款人“宜之大兄”,或為蔡振武,,字宜之,,號麟洲,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四川學(xué)政,、廣東肇羅道。故吳讓之署款“晚學(xué)生吳熙載”,。此書法圓勁流美,,給人以清澹甜潤之感,并摻有北碑意韻,,未見纖弱之態(tài),。題簽者為王繼曾(1880-1931后),字述勤,,福建閩候人,。其子即著名文物鑒賞收藏家王世襄。

其他

此次,,中國嘉德2022秋拍“清寧——金石篆刻藝術(shù)”專場,,佳作諸多,另有其余拍品,,略作簡要陳述,,浮光掠影,窺斑知豹足矣,。

4112

吳子建刻 “當下”壽山芙蓉石獸鈕印章

印文:當下,。

邊款:當下,其五,。子建辛丑,。

出版:《當下譜》第5號,吳子建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2021年。

2.7×2.4×6.4 cm

RMB:?30,000-50,000

吳子建,,當代金石名家,,生于1947年,名建,,室名長屋,、從因樓,,生于上海,祖籍福建閩侯,。其祖父宏士及父爾昌皆好書畫,,后遷居上海。童年時,,吳湖帆先生導(dǎo)之親筆研,,問業(yè)于張伯駒、葉恭卓,、王世襄,、容庚、顧廷龍,、沈尹默,、潘伯鷹、謝稚柳,、陳佩秋,、錢廋鐵、來楚生,、方介堪,、方去疾、陳巨來,、王壯弘等諸大家,。1971-1990年間曾為謝稚柳制印一百余方。

4113

童衍方刻 昌化石八仙肖形套印

一套八件

印文:1,、肖形(鐵拐李),。2、肖形(漢鐘離),。3,、肖形(藍采和)。4,、肖形(張果老),。5、肖形(何仙姑),。6,、肖形(呂洞賓)。7,、肖形(韓湘子),。8、肖形(曹國舅),。

邊款:1,、鐵拐李,,衍方摹。2,、漢鐘離,,衍方筆。3,、藍采和,,衍方擬。4,、張果老,,衍方制。5,、何僊姑,,衍方作。6,、呂洞賓,衍方作,。7,、韓湘子,衍方治石,。8,、曹國舅,衍方橅,。

尺寸不一

RMB:?60,000-80,000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寧海人,。號晏方,,別署寶璧齋、愛竹廬,。師從來楚生?,F(xiàn)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國家一級美術(shù)師,、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篆刻藝術(shù)委員會委員,、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

4300

徐三庚刻 “下里巴人”青田石印章

印文:下里巴人,。

邊款:壬午重九日,,褎海作于似魚室,。

出版:1、《日中名家刻印選》P195,,日本篆刻家協(xié)會編,,藝術(shù)新聞社刊行,2009 年,。

2,、《金罍野逸—徐三庚書法篆刻集》P250,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2017年,。

1.8×1.8×5.2 cm

RMB:?100,000-150,000

吳昌碩曾言“學(xué)完白不若取徑于讓翁”,,徐三庚亦受吳讓之影響頗深,其自浙派入印,,力追秦漢,,時人譽之“吳帶當風,姍姍盡致”,,尤是篆字結(jié)體,,可謂別具一格,近時印人多宗之,?!跋吕锇腿恕迸c“陽春白雪”相對應(yīng),寓之通俗文學(xué),,今則多指接地氣,。此作各形態(tài)筆劃相互呼應(yīng),起筆收筆也有不同筆勢,,畫面統(tǒng)一且協(xié)調(diào),。

4309

清康熙 壽山白芙蓉石三螭鈕對章

印文:1、魏錫祚印,。2,、長麓。

鈐?。?/span>魏錫祚《行書七言詩》,,杭州2015年春拍LOT0071。

5.2×5.1×9.7cm×2

RMB:?120,000-220,000

此為清康熙時期魏錫祚自用印,。材質(zhì)為壽山芙蓉石,,對章,鈕雕三螭,,其二環(huán)首對視,,另一只作攀爬狀,,其樂融融。體態(tài)修長,,靈動蜷曲,,四肢錯落分布,鼓起形成空間,,可供系繩懸掛,。螭龍龍首齜牙怒目,纖發(fā)畢現(xiàn),,頗是威嚴,,富立體感。當知非俗手可為之,。

魏錫祚(1669-1734),,字子晉,號長麓,,山東萊蕪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初任河南林縣知縣,,以考績卓著升江南泰州知州,后調(diào)任建昌知府,、署理江西通省驛傳鹽法道兼巡瑞袁臨籌處提刑按察司副使,官階中憲大夫,。通達經(jīng)史,,深研理學(xué),善詩文,,著有《盱江治牘》,、《樹德堂詩文稿》等。

4325

楊文瑩銘 端石大溪洞硯附原拓硯譜

銘文:冥冥霧中,,錦斑偶耀,。此大西洞之隱豹也,故令器貴藏,,闇然而日章,。幸草道人。

出版:《幸草亭硯譜》,,楊文瑩輯,,原拓本。

18.8×13.3×3.4cm/30.2×18 cm

RMB:?180,000-280,000

此件端硯近方形,,系端溪佳石所制,,色青紫,,質(zhì)地堅實細膩,開淌池,,闊邊,,其余光素無紋飾,素雅大方,。墨池中見石眼兩枚,。硯側(cè)有楊文瑩銘文,并附其原拓硯譜一冊,,硯譜由童衍方先生親筆題簽,。楊文瑩(1838-1908),字粹伯,,號雪漁,、息廬,室名豐華堂,,浙江錢塘(杭州)人,。光緒三年進士,歷翰林編修,、貴州學(xué)政,、杭州養(yǎng)政書院總理。工書,,行筆矯健,。

出版:《幸草亭硯譜》,楊文瑩輯,,原拓本

大西洞端硯因開采困難,,又其為文士所重,曾一度被禁止開采,。光緒十五年(1889),,兩廣總督張之洞亦曾奉命開采大西洞佳石以備貢品。而清人吳蘭修《端溪硯史》中,,又曾評言端溪大西洞石品級稱:“大西洞以魚腦帶青花者為極品,,次則蕉白帶青花,次則天青帶青花,,次則魚腦,、蕉白、天青無青花者,。若冰紋帶青花,,乃千百中之一二,謂之絕品可也?!币嗫梢娖渲y得,。

4326

金西厓刻 ?吳昌碩行書 王一亭畫佛像扇骨

銘文:1、南無阿彌陀佛,,癸亥白露節(jié)書于海上住隨緣室,,缶。鈐?。簠强?/span>

2,、適可居士屬,壬戌秋八月弟王震敬艁,。鈐?。和跽稹⒁煌?。

拓片題款:1,、佛緣善箑,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壽佛至尊光明威神第一,,海派雙璧吳昌碩、王一亭亦師亦友,,書畫合寫,。扇股書佛號否翁,一亭畫無量壽,。鈐?。洪e不住齋

2、經(jīng)查可讀廬竹刻拓本扇骨為金西厓先生所刻,,珠聯(lián)璧合,,篆刻神韻精妙絕倫,傳世難覓,,其右此扇為海上事業(yè)家、銀行家,、著名收藏家李祖夔先生珍玩,。庚辰臘月昌言沐手記于幸運閣。

備注:附朱昌言題跋扇骨拓片,。

L:32.2 cm

RMB:?60,000-80,000

扇骨玉竹質(zhì),,廟門肩,馬牙琴頭,。一面刻吳昌碩行書“南無阿彌陀佛”,,另一面刻王一亭所繪“無量壽佛”。其運刀如筆,雕工細膩,。根據(jù)扇骨拓片中朱昌言先生題跋,,據(jù)其查閱可讀廬竹刻拓本所知此扇骨為金西厓先生所刻。

金西厓是近代竹刻大家,,其竹刻技藝甚具文人金石味與書卷氣,,吳昌碩曾贊“西厓?nèi)市志嬁虡I(yè),孜孜無時或釋,,神奇工巧,,四者兼?zhèn)洌瑢嵆谙s颍◤埾|S),、蛟門(韓潮)之上,。”其所制“摹善夫克鼎銘臂擱”,,褚德彝則贊“銀鉤蠆尾,,毫發(fā)不爽,芷巖,、云樵不能專每于前”,。此外,金西厓撰之《刻竹小言》,,為其外甥王世襄整理成帙,,惠孝同評價此書學(xué)術(shù)價值,謂“理論敘述闡究獨詳,,竹雕藝術(shù)不墜于世,,端賴是書矣”。

4335

清 壽山田黃石獸鈕印章

印文:德惟聲香,,升聯(lián)八方,。

2.2×1.7×3.4 cm; 27.4g

RMB:?30,000-50,000

此章材質(zhì)為清代老壽山田黃石,色澤濃郁,,質(zhì)地凝潤,,蘿卜絲紋細密可見,紅筋格特征明顯,,形制小巧可人,。印鈕隨形雕刻螭龍,造型盤曲,,雙目圓睜,,頗具憨態(tài)。印文“德惟聲香,,升聯(lián)八方”語出宋代真宗的《高宗明堂前朝獻景靈宮十首》,。

4337

清 壽山田黃石隨形章

印文:芓蘭九畹,。

3.6×1.8×3.7 cm; 35g

RMB:?150,000-250,000

此為清代壽山田黃石隨形章,依石相形,,雕刻竹節(jié),。色澤濃郁,包漿渾厚,,蘿卜絲紋細密,,材質(zhì)重量達35克,已屬成材,,甚是難得,。印文“芓”古同“茡”字,寓意芳草,。而“蘭九畹”為“九畹蘭”是一種每年四月,、九月兩次盛開蘭花,花香四溢,。屈原曾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笔怯∽ň?,線條造型優(yōu)美。

4338

清 壽山田黃石獸鈕方章

3.2×3.1×4.5 cm; 90.9g

RMB:?380,000-580,000

田黃石稀罕珍貴,,然此方獸鈕印章毫不吝材,,以求造型之美態(tài),實令人嘆為觀止,。這枚珍貴的獸鈕田黃石章呈純正的黃色,,表面一層古樸的包漿,內(nèi)里蘿卜絲紋隱現(xiàn),,石質(zhì)致密通靈,,溫潤細膩,如脂似玉,,質(zhì)感絕佳,。重量達九十余克,可見其原材之碩大,。

作者在這枚印章平臺上圓雕一古獸,,古獸雄渾威猛,坐臥印臺,,側(cè)首回望,雙目圓瞪,,眉髯抖擻,,其造型雄健,肌肉線條蒼勁有力,毛發(fā)以開絲手法雕飾,,眉毛,、須髯,形態(tài)逼真,,或飄逸或耷垂,,絲絲縷縷,密而不亂,,靈動自然,。

4339

清 壽山田黃石龔照瑗自用印章

印文:龔照瑗印信長壽。

印面主人簡介: 龔照瑗(1835-1897),,字仰蘧,,號衛(wèi)卿,安徽合肥人,。龔心釗父親,,曾任江蘇候補道、上海道臺,。1887年李鴻章委其重辦機器織布局,,1889年建立專管洋商租地事宜的上海會丈局。1891年遷浙江按察使,,后任四川布政使,、駐英法意比等國公使。

2.8×2.5×4.7 cm; 73.2g

RMB:?800,000-1,200,000

此件龔照瑗自用田黃方章質(zhì)地溫潤細膩,,色澤金黃而略泛橙紅色,,蘿卜絲紋隱約可見,包漿潤澤古樸,,薄意淡雅清新,,質(zhì)地亦好,當屬田黃石中上品,。其以薄意手法進行雕刻,,所作山水富有文人氣息,樹石草亭,,意境清幽且富層次,。印面主人龔照瑗為民國大藏家龔心釗之父,可謂是名石名藏,,實為難得之物,。

[1] 林子青《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P83,,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年,。

[2] [3] 齊白石《大匠之門 齊白石回憶錄》,P119,、P244,,新星出版社,2017年,。


▲ 同古堂堅持原創(chuàng)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