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彩云易散”比喻好景不長,,形象而頗有意境,,堪稱絕世好詞。
今人初聞此詞,,大多源自《紅樓夢》里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fēng)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其實,,曹雪芹先生并非“彩云易散”的原創(chuàng),,早在《紅樓夢》問世之前,“彩云易散”一詞就頻頻出現(xiàn)在歷代名家作品之中。 比如,,李清照在《失調(diào)名》就寫道:“猶將歌扇向人遮,。水晶山枕象牙床。彩云易散月長虧,。幾多深恨斷人腸,。”宋朝著名文學(xué)家晁補之還專門寫過一篇《青玉案·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易散琉璃脆,。念往事、心將碎,。只合人間十三歲,。百花開盡,,丁香獨自,。結(jié)恨春風(fēng)里。 小園幽檻經(jīng)行地,。恨春草佳名謾拋棄,。簇蝶羅裙休將施,香殘燭燼,,微風(fēng)觸幔,,仿佛嬌顰是。 中國自古就有句諺語,,叫“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比喻越是美好的事物越難以長久,,好比彩色的云霞容易消散,,琉璃做的器物容易打碎,被后世廣泛被引用于文學(xué)作品中,。 比如,,馮夢龍在《喻世明言》卷二九中寫道:“這柳翠翠長成八歲,柳宣教官滿將及,,收拾還鄉(xiāng),。端的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柳宣教感天行時疫病,,無旬日而故。這柳府尹做官清如水,,明似鏡,,不貪賄賂,,囊篋淡薄?!?/strong>再比如,蘭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二六回中寫道:“可憐這婦人忍氣不過,,尋了兩條腳帶,,拴在門楹上,自縊身死,。亡年二十五歲,。正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strong>但是,以上諸君,,皆非原創(chuàng),,“彩云易散”最早出自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名篇《簡簡吟》: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 十一把鏡學(xué)點妝,,十二抽針能繡裳。 十三行坐事調(diào)品,,不肯迷頭白地藏,。 玲瓏云髻生花樣,飄飖風(fēng)袖薔薇香,。 殊姿異態(tài)不可狀,忽忽轉(zhuǎn)動如有光,。 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謫人世,,只合人間十三歲。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白居易的詩,向來以通俗易懂著稱,,這篇《簡簡吟》也不例外,,以最平實的語言,,描繪了一位名叫蘇簡簡的13歲少女,她美貌非凡又才情絕佳,,卻于芳華之年死在了出嫁之前,。白居易借此感嘆世事無常,越是美好的事物越是容易逝去,。后人紛紛猜測,,白居易為什么會為一個素昧平生小姑娘寫下這樣一首動情詩篇?最合理的解釋或許是:以詩寄情,,懷念湘靈,。那個叫湘靈的女孩,是白居易年少時的初戀,,是他一生未能治愈的情傷,。二人本是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奈何被白居易的母親生生拆散,,從此,湘靈便成了白居易的意難平——她終生未嫁,,而他,,則為她寫下了一首又一首懷念之詩——《鄰女》《寄湘靈》《寒閨夜》《長相思》《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寄遠》……而《簡簡吟》中的蘇簡簡,,何嘗不是另一個湘靈,?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美貌,,同樣的才情,同樣的遭遇,。她為何突然死于出嫁之前,?原因不言自明——只怕又是被父母棒打了鴛鴦,,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嗚呼哀哉,!真真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