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古紅顏多薄命”之說,,從來都不是空穴來風,,如若不信,請將視線轉(zhuǎn)移到民國,,看一看民國時的薄命女,。 至于阮玲玉,、周璇這些大美人的故事,世人怕是已經(jīng)聽厭了,,還有一類女子,,她們雖算不上傾國傾城,才氣卻能轟動一世,。 可惜才女生不逢時,,她們生前也許眾星捧月,也許轟轟烈烈,,逝去卻比煙花還寂寞,。 比如呂碧城,自小被退婚,,從此一生都與愛情無關(guān),。 比如蕭紅,也曾轟轟烈烈的愛過許多人,,驀然回首卻說: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比如石評梅,一生短暫得只夠去愛一個人,,卻連愛的勇氣都不曾擁有,。 比如張愛玲,用她悲壯的文字向世人詮釋了什么是千瘡百孔的感情,。 呂碧城:即便這一生都沒有愛情也沒有關(guān)系呂碧城 說起呂碧城這個名字,,人們也許會想起“鑒湖女俠”秋瑾,的確,,她們的關(guān)系好到可以同塌而眠,,她們志同道合,卻也同病相憐,。 秋瑾悲慘的結(jié)局人人皆知,,呂碧城雖不至于此,這一生過得卻也并不十分安穩(wěn),。 終身未嫁,,暮年與青燈古佛為伴,她的一生只一“孤”字,,但實際上,,呂碧城本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 她的出身很好,,書香門第,,富貴人家,父親呂鳳岐進士及第,家中藏書3萬卷,,呂氏姐妹個個都是才女,,呂碧城更是“鳳中鳳”。 然而作為女性,,她身不由己,,和蕭紅一樣,悲劇的源頭是女性這個身份,,生在王朝末期,,免不了被封建習氣所毒害。 早在十歲那年,,呂碧城就不得不聽從父母之命,,和同鄉(xiāng)的汪家訂了親,十歲的女孩并不知道何為反抗,,更不懂得何為情與愛,? 難不成她就這樣糊里糊涂地嫁人了?并非如此,,世人皆知,,呂碧城一生從未嫁人,那必然是這段十歲訂下的婚事有了變故,。 呂碧城 因為呂碧城的家庭遭遇了禍事,,父親病逝,家產(chǎn)被族人霸占,,這次禍事讓呂碧城第一次了明白什么叫做“世態(tài)炎涼”,。 13歲的她多方寫信求助父親生前的朋友,為家人解決困境,,哪知此事竟會引發(fā)了汪家的悔婚。 世人所謂的有眼無珠,,大概就是指汪家人這類吧,,呂碧城與汪家公子注定有緣無分。 因為面對呂家的困難,,汪家人不僅沒有對親家伸出援手,,看到13歲的呂碧城竟有如此膽識,反而對一女子起了戒心,,提出退婚,。 汪家猝不及防地悔婚相當于拋棄了女方,讓呂碧城一下子無所適從,,訂婚意義重大,,她不得不獨自承受流言蜚語。 這大概就是身為女性的悲哀吧,,男性的聰慧能得到眾星捧月般的待遇,,呂碧城的膽識卻讓人起了戒心,,他們骨子里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 殊不知,,這一樁事,,影響了呂碧城的一生,此去經(jīng)年,,她談文學,,談女權(quán),都無關(guān)風月,。 才女總是有個性的,,20歲的呂碧城深受維新思想的影響,不顧舅父的反對,,只身出走,,去天津探訪女學。 這次出走并不是蓄謀已久,,因為她身無分文,,甚至沒有行囊,只因舅父的一句“應(yīng)恪守婦道”觸怒了她,。 什么是“恪守婦道”,?十三歲時她就已經(jīng)明白凡事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此時又怎會屈就閨閣,? 也許呂碧城命中注定是應(yīng)該離開那個家庭的,,因為在“出走”的路上,她總有貴人相助,。 身無分文的她遇到好心人天津佛照旅館的老板娘,,求助信又恰巧被《大公報》總經(jīng)理英斂之看到,這些都給予了她莫大的幫助,。 英斂之在呂碧城的人生中是不可不說的一個人,,他是賞識她的伯樂,是提拔她的貴人,,最后也只是發(fā)乎情,、止乎禮。 呂碧城 那時英斂之看到呂碧城的文字,,竟有相見恨晚之意,,并決定邀請她擔任《大公報》見習編輯。 自此《大公報》成了她施展才華的平臺,,“才女”二字名不虛傳,,誰也無法阻擋她的光芒。 以呂碧城的才氣與美貌,無法不引人注目,,也不乏追求者,,可她依然未能尋得一個伴侶。 她曾說:“我的目的不在錢多少和門第如何,,而在于文學上的地位,,因此難得合適的伴侶,東不成,、西不就,,有失機緣?!?/strong> 是的,,呂碧城是一個胸懷大志的女子,她的一生不會為情所困,。 古來女子大多甘愿做丈夫背后的女人,,讓丈夫拼事業(yè),自己做后盾,,但沒有家庭的呂碧城不必如此,。 無愛無牽掛,她只需要為自己而活就足夠了,,她宣揚女權(quán),,興辦女學,自己當女校長,,男人能做的,,她都可以。 觀其一生,,她有才,、有貌、有膽識,,敢愛,、敢恨、更敢為,。 作為女性,,她曾任袁世凱的秘書,,也因不屑他的行為而毅然辭職,,她還和外商合辦貿(mào)易,富甲一方,。 前半生她轟轟烈烈爭自由,,爭權(quán)利,爭一切該爭取的,后半生卻隱于市,,與世無爭,。 當世人紛紛好奇呂碧城還會做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她卻在1929年開始信佛,,保護動物,,提倡素食。 在戰(zhàn)火連天的歲月里,,她已然不問世事,,與青燈古佛為伴,直到61歲那年,,她坎坷的一生得以結(jié)束,,她在香港與世長辭。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可惜她這一生坎坷孤苦,,無人共她書半生,無人與她同甘苦,。 石評梅: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石評梅 石評梅不像蕭紅和張愛玲那樣早早出了名,也沒有呂碧城那樣張揚的美,,說起來,,她竟是最普通,卻也最短命的一個才女,。 可短短的26年時光,,她竟活成了悲劇里的主角,惹得后人唏噓不已,。 才女總是出身名門,,石評梅也不例外,1902年,,石評梅生于山西省平定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亦是“才女”一枚。 父慈女孝,,家庭和睦,,其次石評梅早年的生活可比其他三位才女幸運的多。 可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石評梅一生最大的不幸不是家庭帶來的,,是她不敢愛的性格,導(dǎo)致她至死都抱有遺憾,。 高君宇 在石評梅短短26年的生命里,,她愛上了兩個不該愛的人,,這兩段感情讓年輕的她糾結(jié),難以釋懷,。 世人皆知石評梅與高君宇那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纏綿悱惻,哀婉凄絕,,堪比梁祝,。 然而早在高君宇之前,石評梅也曾與一個叫吳天放的男子有過三年的戀情,。 也許三年并不長,,可是石評梅短暫的生命中,能有幾個三年,,一段戀情足以讓她記一輩子,。 石評梅 那時當她沉浸在戀愛的幸福中時,卻撞見了吳天放的妻兒,,石評梅這才得知,,所愛之人竟是她人之夫。 欺騙與失望涌上心頭,,她的初戀竟以這樣不堪的局面而結(jié)束,,那時她不知道的是,她下一次愛上的,,竟還是有婦之夫,。 石評梅在北京讀書時,遇到了一個讓她刻骨銘心的男子,,名叫高君宇,。 高君宇高呼反帝反封建,是個思想比較激進的青年,,石評梅被這樣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深深地吸引了,。 石評梅的愁悶與苦處高君宇都明了,高君宇的思想與行為石評梅都支持,,難得的男女知己,。 才子與才女,多么般配的一對,,可是在上一段感情中受過傷害的石評梅不敢再輕易接受任何男子了,。 石評梅在高君宇墓前 高君宇早在十來歲的時候,亦有家中長輩為他安排了婚事,,他與吳天放一樣,,是個有家之人。 這也是石評梅遲遲不肯接受他的原因,,他窮追不舍,,她誓不再嫁,可惜兩個人都沒想過他們已經(jīng)沒有更多的時間了,。 有些人一旦錯過,,這輩子就沒有機會了,年輕人總以為這一生還很長,,還可以繼續(xù)愛,,可世事難料,命運又給過誰機會,? 1925年,,距離他們相識僅僅5年,距離高君宇離婚才1年,,石評梅還沒等到高君宇的承諾,,他就先行離開人世了。 世人總是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可惜總是為時已晚,。 在高君宇的追悼會上,石評梅送的挽聯(lián)題曰:“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陰陽兩隔,此去再無相逢之日,。 1928年,,26歲的石評梅也因病逝去,被安葬在高君宇墓旁,,兩個年輕人早早離開人世,,也許在另一個世界里相愛無牽無掛。 世間男女悲劇大多愛而不得,,兩情相悅是多么難得的一件事,,可石評梅卻愛而不敢結(jié)合,至死遺憾,。 悲劇中的男女主角大抵都是這般不圓滿吧,! 張愛玲: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世間不愛張愛玲文字的人大有人在,,可質(zhì)疑她才女身份者卻少有,,因為她不僅僅是才女,更是天才,。 天才不是后人的夸大其詞,,它是幼時張愛玲做的一個“夢”,是在上海租界的貴族府邸里做的“天才夢”,。 1920年,,張愛玲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的一幢沒落貴族府邸中,,祖父是張佩綸,祖母是李鴻章之女,,相比其他三位女子,,張愛玲的家庭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書香門第了。 且不說張愛玲的家學淵源有多深厚,,她的姑姑張茂淵,,母親黃逸梵,都是新時代的知識女性,。 因此張愛玲的身上除了舊有的傳統(tǒng)學識之外,,還有姑姑和母親帶來的新思想,觀其一生,,顯然后者的思想占了上風,。 然而,正是這個名門貴族,,卻帶給了她不可言說的痛,,這不是她的“家”,是她痛苦的漩渦,。 因為這個家庭造就了她紈绔的父親,,間接導(dǎo)致了父母婚姻的悲劇,也是她不幸人生的開始,。 張愛玲 父親不愛母親,,父親也不愛自己的女兒,這樣的悲劇世間少有,,可偏偏落在了張愛玲的身上,。 父親抽鴉片,嫖妓,,任由繼母打她,,甚至他也下手打,囚禁她,。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張愛玲在家中的遭遇竟不如身在虎穴。 幸運的是,,她有姑姑張茂淵相助,,不幸的是,所有的感情都千瘡百孔,,姑姑與母親追求自由勝于愛她,。 因此直到去世,她與母親竟都未能和解,。 張愛玲與賴雅 張愛玲總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的確如此,父愛這種平常的感情她一刻都不曾感受過,,母愛也并非純粹的,,就連成年之后的愛情,也未能如愿,。 世人皆知胡蘭成與張愛玲曾簽訂終生,結(jié)為夫婦,,愿歲月靜好,,現(xiàn)世安穩(wěn),可胡蘭成風流成性,,不愿為張愛玲一人停留,。 后來張愛玲遇到大了她許多的賴雅,可一段“忘年戀”的開始,,注定要承受一個人的孤獨,,賴雅果真早早留她一人在世。 她筆下敘寫了無數(shù)個香港與上海的悲情故事,,這些竟都不如她自己的人生凄涼,,才女背后總是承受得太多。 張愛玲 1995年,,洛杉磯西木區(qū)的一個公寓里發(fā)現(xiàn)了張愛玲的尸體,,寬大的旗袍裹著瘦弱的身軀。 從前她高傲的頭顱只為胡蘭成低過,,她冷語諷刺,,睥睨眾生,如今也只能寂寞地離去,。 所謂的“早早出名”在不幸面前都像是一個巨大的玩笑,,如果不是出名過早,或許還能過得更安穩(wěn)一些,。 蕭紅: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蕭紅 有的人一生都與愛情無關(guān),,可有的人一生都在為情所困,擁有愛情究竟是幸還是不幸,,竟也說不清楚,。 世人憐惜呂碧城的孤獨,同時也感嘆蕭紅總是為男人背叛,,可憐天下女子遇到真愛的概率總是小于遇到渣男的概率,。 印象中蕭紅總是在“逃”,逃離家庭,,逃離婚姻,,可這個官宦的女兒逃來逃去落得個貧困交加,,與苦難為伴。 才女從不出身寒門,,蕭紅亦如此,,她原名張乃瑩,出生在東北呼蘭縣一個官宦家庭, 她的父親張庭舉曾是黑龍江省教育廳的官員,。 父親給她帶來了良好的教育,,殷實的家庭條件,卻總是企圖將她困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封建牢籠里,,否則又怎會在她14歲時就給她訂了親,? 所以在蕭紅的一生中,最大的痛苦除了那些棄她而去的男人之外,,就是父親,。 17歲時那年, 她認識了一個叫陸振舜的男子,她的遠房表哥,,哈爾濱政法大學的學生,。 兩人相識時,蕭紅已與汪家公子訂了婚,,表哥陸振舜也是已婚身份,,這注定是一段不被人祝福的感情。 但是熟悉蕭紅的人都知道,,她在愛情中是撲火的蛾子,,就像此時一樣,他們奮不顧身的相愛,,將家族名譽拋之腦后,。 愛上表哥的蕭紅懇求父親解除與汪恩甲的婚約,然而張庭舉斷然不可能同意,,他和汪家商議,,決定提前舉行這場婚禮。 張父的這一行為促使了蕭紅的叛逆,,她選擇了逃婚,,這一逃,不僅再也回不去家了,,還同時得罪了自己的父親,,汪家,以及陸家,。 陸振舜不過是個還在讀書的學生,,并沒有經(jīng)濟來源,這樣一鬧,陸家斷絕了陸振舜的經(jīng)濟來源,。 貧賤夫妻百事哀,,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兩人最終還是沒有敵得過家人,,選擇了分道揚鑣,。 文學洛神蕭紅 娜拉出走,要么回來,,要么墮落,,蕭紅是前者。 父親將蕭紅送回農(nóng)村老家看守,,伯父卻提出要把她勒死埋掉,,以免再給張家?guī)淼湺耍捈t再次選擇出逃,。 這一次的出逃,,是為了逃命,,那個家,,竟再也容不下她了。 多少年后, 蕭紅在回憶時仍認為:“那樣家我是不能回去的, 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兩個極端父親的豢養(yǎng),?!边@樣親人,不見也罷,! 可男人才是蕭紅一生中最大的劫,,從前她不接受汪恩甲,此時無處可去的她竟然投奔了他,。 然而汪家堅決反對汪再跟蕭紅在一起,,直接斷絕了對汪恩甲的經(jīng)濟資助。 同樣的悲劇再次上演,,第二次私奔的悲劇依然是因為沒有錢,,蕭紅在同樣的事情上跌倒了兩次,不幸至此,,竟不知究竟該怪誰,? 蕭紅的小說封面 回去拿錢的汪恩甲死在了路上,久久等不到她歸來的蕭紅寫信給《國際協(xié)報》求救,。 后來《國際協(xié)報》果真派人去旅館看望了蕭紅,,同時也帶來了蕭紅生命中的第三個男人——蕭軍。 在蕭紅的一生中,,所有悲劇的源頭都是男人,,那些奮不顧身的愛情在現(xiàn)實面前都成了一個巨大的笑話。 蕭軍對蕭紅說:“和我在一起, 你所得苦難都將成為過去?!睈矍橹锌湎潞,?诘脑拸膩矶疾恢档孟嘈拧?/strong> 蕭紅的苦難只有將來式和現(xiàn)在進行時,,和蕭君縱然情投意合,,可那依然是一段“沒有青春只有貧困”的生活。 貧困始終圍繞著蕭紅,,可在這樣的情況下,,蕭軍的愛卻泛濫到要給予一個陳姓女子,這段感情也形神俱滅,。 蕭軍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我遇到的女人總是那么孤單,那么需要愛, 而我的個性是不愿意讓別人失望,。” 多么可笑的一句話,,別的女人需要愛終究是別人的事,與你何干,? 蕭紅與蕭軍 真正的愛情是自私的,,沒有人愿意和別人共享愛人,蕭君口中所謂冠冕堂皇的“大愛”無非是不愛的借口,。 1938年,,蕭紅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了端木蕻良,這在她的一生中,,也不是第一次了,,可惜也未能有個好的結(jié)果。 回顧自己的一生時, 蕭紅把所有的不幸都歸咎于女性這個身份,,可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更可悲的是,她所愛非人,,所以總做不到善始善終,,直到1942年,她終于結(jié)束了這苦難的一生,,得到了解脫,。 才女享有盛譽的背后,通常承受的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不幸,,世間之事皆是如此不公平,,承受的永遠大于擁有的。 |
|
來自: 品謀圖書館館藏 > 《古代才女們的悲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