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熟的泥土香 作者:余桂輝 對于一個漂泊城鎮(zhèn)不久,,在上個世紀(jì)六十年代出生的對家鄉(xiāng)懷有特殊感情的人來說,那田地的呼吸,、那山丘的思考,、那森林的竊語、那泥土的芳香,,是我永遠(yuǎn)忘不掉的,。 在汨羅江的最上游,有一條支流叫木瓜河,,流至木金鄉(xiāng)上中村后,,河床變得寬闊了,碧綠的江水像溫柔的少女一樣留戀兩岸的美景,,步伐越來越遲緩,,把她所攜帶的泥沙饋贈給這里的河床,。因這個緣故,一到雨季,,這里兩岸的農(nóng)田就經(jīng)常飽受水災(zāi),,作物經(jīng)常歉收。 離不開土地的鄉(xiāng)親,,窮則思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于是一個個磚瓦作坊,,一座座泥瓦窯在這狹長的河谷兩岸星羅棋布地建立起來了。 二十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泥瓦匠,,燒制煙磚青瓦成了生產(chǎn)隊的副業(yè),是集體經(jīng)濟(jì)的主要來源,。 三股濃濃的如墨一樣的黑煙成品字形從窯腦的腦側(cè)滾滾冒出,,上升到十幾丈高后,然后合三為一,,形成了一片烏黑的云,,慢慢地向天空飄去。它們在天空飛呀飛,,不知飛到哪里去了,。 如墨的濃煙過后,瓦窯的煙窗里不時冒出零星的火花,,煙的顏色也淡下去了。這時,,只要是順風(fēng),,幾里以外也能聞到一股濃濃的燒熟的泥土香味,那香味沁入你的心脾,,深深的吸上一口,,便覺得非常舒服。 在我的兒童時代,,家鄉(xiāng)的天空經(jīng)??梢钥吹侥菢拥暮谠疲?jīng)??梢月劦侥欠N舒服的燒熟的泥土香味,。 我家是泥瓦匠世家,曾祖父,、祖父,、伯父,、父親都是燒窯的高手。聽祖父說,,修建木瓜余家祠堂的磚瓦有三分之一是曾祖父燒制供應(yīng)的,。祖父的手藝遠(yuǎn)近聞名,燒磚燒瓦,,爐火純青,。那時,有很多人拜他為師,,學(xué)習(xí)做瓦做磚,、打窯燒窯的手藝。祖父收了很多徒弟,,向他們悉心傳授技藝,。我小的時候經(jīng)常聽祖父對他的徒弟講打窯與燒窯的一些訣竅。我現(xiàn)在還依稀記得一些,。 首先,,磚瓦燒得好不好與窯打得好不好有很大關(guān)系,好的窯不走火(所謂走火就是向外漏氣)又省柴,,燒出來的磚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合格,。其次磚瓦燒得好不好與裝窯好壞有很大關(guān)系。最后就是看火的本事了,。要打好一座窯是很有講究的,,需要先計算窯的容積,然后選好地址,,再動手挖窯洞,,之后砌窯圍和煙窗,最后是結(jié)頂,。所謂裝窯就是把磚瓦裝進(jìn)窯內(nèi),,這也是很有技術(shù)含量的。磚必須放置在瓦的下面,,磚與磚之間間隔多少全憑裝窯人的直覺判斷,,但就是這個細(xì)節(jié)決定窯火的暢通與否。所謂看火就是燒窯師傅在燒窯的時候親自觀察火候以決定火燒到什么程度為止,。個中秘訣全憑燒窯師傅在腦里計算,,向徒弟傳授時總是耳提面命,口口相傳,,并沒有文字相授,。 一般人問祖父燒窯的秘訣時,祖父總是笑著說:“燒窯前多敬窯神,,窯神就會保佑你燒出好磚好瓦,?!币苍S那真的是祖父燒窯的秘訣,每次燒窯之前,,我就親眼看見他總要殺一只公雞,,把血灑在窯腦上,燒幾片紙錢,,嘴里念念有詞,。大概這一秘訣父親早已心領(lǐng)神會了,父親對我說:“那就是祭窯神,,祭了窯神,,燒窯就會順利,就會燒出好轉(zhuǎn)好瓦,?!钡夷菚r對所謂窯神并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聽父親這么一說,,只是對那座不知燒了多少磚瓦的老窯懷了敬畏之心,,然而對窯神的認(rèn)識總是模模糊糊的,直到那個冬天的晚上,,窯神在我心里才有了深刻的印象,。 寒冷的冬天是燒窯的好時候,全家人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幫忙,。我最喜歡晚上坐在窯門口的柴堆上看熊熊燃燒的烈火,,那烈火呼呼作響,一個勁兒地往窯膛里直竄,,就像無數(shù)條火龍噴射火舌一樣,。看著那好像永不停息的火舌便覺得燒窯是非常有趣的事,,于是我就不自覺地去幫父親添柴,,添了幾塊柴,熊熊的火焰煏得我面紅耳赤,。父親、伯父,、堂兄堂弟都笑我成了關(guān)公,,我只好敗下陣來,躺在柴堆上打瞌睡,。 半夜時分,,祖父來察看窯火了,見我在打瞌睡,,推醒我說:“莫困,,莫困,,聽我講故事?!甭犝f講故事,,我們兄弟幾個都圍在祖父的身邊。 祖父說:從前有兩兄弟,,一個叫丁三,,一個叫丁四。一個寒冷的晚上,,丁三,、丁四正在燒窯,忽然來了一個外地人,。那人說自己是在外做小生意的,,因為夜深了,找不到住宿的地方,,想在窯門口暖暖身子,,暫且過一夜。丁三,、丁四同意了,,那人就躺在窯門口的柴堆上烤火取暖,不一會兒就呼呼大睡,。丁三,、丁四見那生意人的褡褳鼓鼓的,頓起貪心,,他們從柴堆里抽出一根硬樹棍對準(zhǔn)生意人的頭上打去,,可憐那生意人來不及哼一聲,就被丁三,、丁四一頓亂棍打死了,。丁三、丁四打開那生意人的褡褳,,里面有幾十兩銀子,,他們兩個平分了,然后將那生意人的尸體丟進(jìn)熊熊燃燒的窯膛里,。真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過了幾天,出窯的時候,,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銀色的小盆子,,于是盛上水,水中立刻出現(xiàn)一個人頭,,發(fā)出哀戚的聲音:“冤枉啊,,冤枉,!”奇怪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縣太爺聽說這件事后,,公開審理這一奇案,,水盆中的人頭一問一答??h太爺叫捕快拘來丁三,、丁四一審,冤情果然屬實,。最后,,縣太爺判丁三、丁四千刀萬剮,,又判那冤死的生意人為窯神,,責(zé)令窯主師傅每天香火供奉銀盆,燒窯時必須用三牲祭祀…… 聽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祖父每次燒窯時為何總是要殺一只公雞祭祀窯神,,而且對眼前這座熊熊燃燒的老窯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畏之情。 可惜的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不準(zhǔn)私人燒制磚瓦了。我家那座老窯被永遠(yuǎn)冷落了,,廢棄了,,窯坑里積滿了水,窯門也坍塌了,。但我每次經(jīng)過那座老窯時,,總對它懷有敬畏之心。幾年以后,,村上修公路時,,將它挖掉了。 后來,,生產(chǎn)隊可以集體經(jīng)營燒制磚瓦,,于是我父親的手藝又可以發(fā)揮作用了。他到本村或幾十里以外的地方去做磚瓦,、造窯燒窯,,賺回來的錢,可以到生產(chǎn)隊領(lǐng)取我們一家六口人一年的糧食,,還可以供一家人其他生活開支。 父親一個月沒有回家了,,母親說:“家里沒鹽了,,去找你父親想想辦法吧,。” 父親在鄰村一個叫林家邊的生產(chǎn)隊做泥瓦活,,離家有十幾里路,,我曾經(jīng)跟父親去過一次,這一次雖然是單獨行走,,但因為是熟路,,所以很快就到了父親干活的地方。 這一次,,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父親是怎樣把一堆熟泥變成一塊塊泥瓦坯的,。 父親拿一把帶細(xì)鋼絲的木弓,把一堆經(jīng)過耕牛踩熟的陶泥切割成一個個方塊,,然后彎下身子雙手抓起泥塊,,抱在胸前,快走幾步,,將泥塊用力摔在事先撒滿細(xì)沙的平坦的地面上,。過不了多久,地上形成了一個方形泥堆,,父親站在泥堆上用腳把凹凸不平的泥堆一腳一腳踩平,,使那些一塊塊的泥形成一個整體。接著,,父親把細(xì)鋼絲拉直,,用釘子將鋼絲固定在地上,構(gòu)成一個長一丈,,寬一尺的長方形,。再接著,父親又用那把帶細(xì)鋼絲的木弓從那方形泥堆上切下一塊塊方方正正的泥,,雙手抓著那些泥塊用力壘在那用細(xì)鋼絲構(gòu)成的長方形上面,。一會兒,一堵一丈多長,,高一點五米左右的泥墻就出現(xiàn)在你眼前,。 看著高大的父親把那一塊塊幾十斤重的黃色熟泥巴時而壘成一個方堆,時而砌成一堵泥墻,,我只覺得好玩,,以為那和我們小孩子玩泥巴一樣輕松。 父親干完這些重活之后,,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他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喝一碗茶,,叭幾斗水煙,。趁父親休息時,我將母親的意思告訴了父親,,父親說:“叫你娘省點,,賺錢難啊——你吃了中飯再回去吧?!?/p> 父親一邊說,,一邊接著又開始干活。只見他拉起泥墻底部鋼絲的一端,,那鋼絲立刻嵌進(jìn)泥墻,,如同快刀切豆腐一樣,鋼絲所到之處,,泥塊紛紛倒下,,幾分鐘的功夫,泥墻的四面立刻變得平平整整了,。父親又拿起一把像尺子一樣的帶鋼絲的弓弦刀,,手握弓弦刀的兩端,站在泥墻的一側(cè),,將弓弦刀緊貼泥墻的頂面,,用力向后拉扯,拉完之后,,揭起那層被拉開的薄薄的泥片,,這時,泥墻頂面也變得平平整整了,。 至此,,做瓦的工作才可以正式開始。父親拿來一只用細(xì)鋼絲竄起細(xì)杉木條做成的可以卷曲的一尺來高的帶手柄的瓦桶,,扣在一個可以轉(zhuǎn)動的木制的可以轉(zhuǎn)動的車盤之上,,又用那把中間帶小釘子的鋼絲弓弦刀貼在泥墻頂面上,手握弓弦刀兩端,,向后用力平直地拉扯,,于是泥墻頂面立刻形成了兩塊寬五寸,厚一厘米左右的薄薄的泥條塊,,又握住早已釘在泥墻中段的那根細(xì)麻繩子,,用力向下一拉,于是兩塊一丈長的泥條塊就變成了四塊五尺長的泥條塊,。父親像拉面師傅拉面條一樣,,雙手托住泥條塊的兩端,,迅速將泥條塊包裹在瓦桶上面,緊接著,,他左手掌緊貼瓦桶的內(nèi)壁,,暗暗用力轉(zhuǎn)動車盤,右手緊握一個帶手把的木掌,,在盆子里蘸一點水,然后熟練地在包裹著泥塊的瓦桶上面上下左右不停地涂抹,,就像寫字一樣,,橫、豎,、撇,、捺、點,,清清簡簡,,利利索索。一會兒,,父親提著瓦桶,,彎下腰,輕輕地將瓦桶放在細(xì)沙地上,,收攏木質(zhì)瓦桶,,一只由四片泥瓦構(gòu)成的圓形泥桶立刻站在你面前。父親又小心翼翼地從泥桶的內(nèi)壁揭起用大布制成的桶衣,,套在可以隨意收攏,、撐開、合攏的木質(zhì)瓦桶上,,再繼續(xù)做第二只泥桶…… 天氣好的話,,過了幾個鐘頭就可以收瓦了。所謂收瓦,,就是將那立在地上的半干半硬的泥桶整理成瓦坯,。這是一項非常有趣的工作,十指輕輕地夾住泥桶的內(nèi)外壁,,輕輕的一拉一折,,四塊泥瓦就合在一起了??粗赣H輕松自如地收瓦,,我也試著去收瓦,居然做成功了,,父親的徒弟和其他師傅都夸我聰明,,我越發(fā)做得有勁了…… 太陽西沉了,,我也該回家了,父親用滿是泥巴的手從口袋里掏出五元皺巴巴的錢,,對我說:“伢嘖,,好好讀書吧,這些泥巴活不是你干的啊……” 1984年的夏天,,我家決定做五間泥房子,,因沒錢買瓦,父親決定自己動手燒制,,于是父親和弟弟苦干一個月建成了一座能燒制兩萬多片瓦的小型瓦窯,。之后,燒了兩窯爐火純青的磚瓦,,以后這窯就一直閑置著,,父親從此再也沒干過泥瓦活了。這座瓦窯是父親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件得意之作,,一直保存到2020年我弟弟做房子時才挖掉,。從1984年到2020年,每次回老家,,我總要去看看這座瓦窯,,總想聞聞那種燒熟的泥土芳香。 如今,,家鄉(xiāng)農(nóng)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灰瓦泥磚房子早已被碧瓦彩磚房子所取代,琉璃彩色瓦早已取代了父親做了一輩子的手工泥瓦,。 但那燒熟的泥土香味是我永遠(yuǎn)難忘的最好聞的香味,! 作者簡介 圖片: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