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是“外貌協(xié)會”吧? 不然,,這些唱歌難聽,又沒演技的小鮮肉也不會這么火,! 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以貌取人”好像也沒什么不對的,。 只是,,要始于顏值,忠于才華,。 人的外表沒有太大差距,,都是一個鼻子兩個眼,但是人的內(nèi)在千差萬別,。 人和人之間,,內(nèi)在的思想上的差距,要遠遠大于外貌的差距,,大家同不同意,? 所以人還是不可以貌相。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邋遢的“乞丐”,,就是靠著他這該死的內(nèi)在魅力,,迷人的獨特氣質(zhì),,拿下了當朝宰相的女兒!并且這個女的還挺旺夫的,,“乞丐”婚后發(fā)憤讀書,,參加科考,還拿下了狀元,! 這真的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中的兩件大的喜事,,全讓這個“乞丐”占了,,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羨慕了!羨慕了,! 話說在北宋年間,,有一位姓劉的宰相,膝下有一女兒名叫月娥,,生得花容月貌,,多才多藝,琴棋書畫無所不會,,長大后到了婚嫁的年齡,,上門提親的人擠破了腦袋,這些提親的人也都是達官顯貴,,財大氣粗,。 但是,月娥不看重“財”,,而看重“才”,。如果只是有錢太無趣了,她更欣賞那些有才華的人,。 可是,,怎么能看出來誰真正有才呢,有句話叫懷才就像懷孕,,藏是藏不住的,。有沒有才華一試豈不便知? 我們這位月娥就想試一試,,他跟父親說,,她打算“招親”。我們說月娥應(yīng)該是從小嬌生慣養(yǎng),,父親總是依著她,,這次也不例外。 那就招親吧,! 古代的招親方式多種多樣,,有拋繡球,,那偶然性太大了。有比武招親,,那又太暴力了,。 劉月娥想到的方法是兩個字,用出對聯(lián)的方式招親,! 對聯(lián)這種方式非常好,,既能看出反應(yīng)能力,又能考驗有沒有真才實學(xué),。 招親的消息一出,,各路英雄就都來了,招親當天,,那是人山人海,,不少人都想來碰碰運氣。 當劉月娥的倩影出現(xiàn)后,,大家非常激動,,有給她擠眉弄眼的,有暗送秋波的,,還有表演倒立的……月娥說這都不好使,,誰能工整地對出我的上聯(lián),才能得到我的心,。 劉月娥不慌不忙給出題目,,上聯(lián)是:“一桿銀槍,能擋雄兵百萬,。” 臺下眾人面面相覷,,抓耳撓腮,捶胸頓足,,怎么也想不出來下聯(lián),有幾個膽大的站了出來,,隨意說了一句,,但一說出來就引得眾人嘲笑,這哪是對聯(lián),,連順口溜都不如,。 月娥搖了搖頭,看來今天遇不見如意郎君了,,打算收攤回家的時候,,突然一個聲音傳來:“我來對下聯(lián)”! 接著有一個男子高聲對出下聯(lián):“半段竹竿,,驅(qū)走惡狗千條,。” 朋友們,,大家來看這個下聯(lián),“一桿銀槍”對“半段竹竿”,,“雄兵百萬”對“惡狗千條”,,雖然俗了點,但是非常工整嚴謹,。 月娥循著嘹亮的聲音望去,,這是誰啊,竟然對出了這么好的下聯(lián),,這一看,,竟然是一個衣衫不整的乞丐,月娥噗嗤一笑,,這下聯(lián)跟他的氣質(zhì)還真是挺般配呢,! 可是,一個乞丐真的這么有才華嗎,?月娥有點不相信,,就又出一個上聯(lián):“十字街頭叫老爺,老爺老爺老老爺”,;本以為讓對方知難而退,,結(jié)果乞丐張口就來一句:“金鑾殿上喊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下底下的人都不由得開始叫好,,這下聯(lián)簡直太精彩了,連月娥都暗自佩服,,堪稱經(jīng)典絕對,。 劉月娥再仔細打量這個乞丐,雖然樣貌不怎么樣,,但是難掩才氣,,于是便選中了這位乞丐做自己的丈夫。而劉宰相雖然心里不愿意,,但是沒有辦法了,。 按照一般的文章思路,從此小夫妻過上了幸??鞓返娜兆?,寫到這也就結(jié)束了,但是,,本篇文章的正文才剛剛開始,,前面都是鋪墊,下面是揭曉這個“乞丐”神秘面紗的時候了! 原來,,這個“乞丐”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他叫呂蒙正,他的經(jīng)歷非常的傳奇,。 雖然他此時是一個衣冠不整的乞丐,,但其實他是一個才子。 他的才華來自他的祖輩們,,他的祖輩們都是朝廷里有頭有臉的人物,。 呂蒙正出生于公元944年,洛陽人,,他的爺爺呂夢奇是后唐的戶部侍郎,,算得上是正部級官員;父親呂龜圖官拜起居郎,,主要負責跟在皇帝后面,,逐字逐句記錄皇帝的言行。雖然起居郎只是個下層文官,,但是北宋朝俸優(yōu)厚,,滿足一家老小過上小康生活是沒問題的。那么他的兒子怎么淪落為乞丐呢,? 原來,,這個呂龜圖喜好女色,娶了正室以后,,又娶了好幾個小老婆,。這一點令他的老婆,也就是呂蒙正的母親劉氏十分不開心,。夫妻倆經(jīng)常拌嘴,。后來呂龜圖找了個理由,將原配妻子和兒子都趕出了家門,,并拒絕為他們提供生活費,。 這對母子漂泊街頭,無所依靠,,只好到寺院里投宿,。可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時間久了,寺廟里有些小和尚對這對母子吃白食感到不滿,,就想辦法捉弄他們,。 寺廟里有個規(guī)矩,每天吃飯前都會敲鐘提醒,,小和尚們?yōu)榱俗脚麄?,想出了歪招,,每次都悄悄吃完飯再敲鐘,呂蒙正母子來到后只能吃一些殘羹剩飯了?/p> 呂蒙正母子被掃地出門,,其悲慘可想而知,,有次呂蒙正饑腸轆轆地走在河邊,看見一個老人在賣瓜,,他很想吃,,但是兜里沒錢,只能等到賣瓜的老人推著車走了以后,,撿起地上遺落的一個瓜吃了,。 這件事讓呂蒙正記憶很深,后來當宰相之后在洛陽東南買了個園子,,下臨伊水修建亭子,,名字就叫“饐瓜亭”。 而此時呂蒙正母子吃了上頓沒下頓,,靠討飯生活,。 正巧在窮困潦倒之時,遇到劉宰相家的千金出對聯(lián)招婿,,真是天賜良緣,,兩人喜結(jié)連理。 結(jié)婚以后呂蒙正繼續(xù)堅持讀書,,因為小時候嘗遍人間冷暖,,見識了各種世態(tài)炎涼,他知道人一定要有理想有志氣,,要靠知識改變命運,。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后,,舉行了第一次科舉考試,,這一次錄取了很多人,金榜題名者達到了五百多人,,其中榜首的一名考生,,正是此時已經(jīng)三十有四的呂蒙正。 呂蒙正也是趙光義當了皇帝以后,,錄取的第一位狀元,,此后也受到重用,被皇帝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升州,。 此后的呂蒙正步步高升,中狀元后僅僅過了六年,四十歲的呂蒙正便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官拜副宰相,。又過了沒幾年,當朝宰相李昉因故被罷免,,呂蒙正“拜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成為北宋群臣之首的大宰相,。 正是年輕時苦難的經(jīng)歷,打磨出他高尚的人格,,呂蒙正為官寬宏大量,、清廉質(zhì)樸、用人有法,,是北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宋史》稱贊呂蒙正“質(zhì)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p> 有意思的是,,當初的那些鄉(xiāng)親聽說呂蒙正已經(jīng)發(fā)達了,紛紛帶著錢財禮物去進行攀親,,呂蒙正看著這些面上笑容洋溢的人,,心中五味雜陳,于是寫下一幅對聯(lián): 上聯(lián):“舊歲饑荒,,柴米無依靠,,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nèi)親外戚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下聯(lián):今科僥幸,,吃穿有指望,奪取五經(jīng)魁首,,姓亦揚,,名亦揚,不論張三李四登門慶賀,,盡來錦上添花,?!?/p> 呂蒙正把他發(fā)達前后,世人對他的態(tài)度做了對比,,令人唏噓,不過我們要說的是,,從乞丐到宰相,,把一副爛牌打得這么好,呂蒙正的秘訣就是,,盡人事聽天命,,知識就是力量,勤于讀書,、有獨立的思考才是改變命運的捷徑,。 |
|
來自: 孫年飛 > 《趣味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