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之墓 大家好,,我是蘭臺,。 今天蘭臺為大家介紹一下陳獨秀子女的情況。 陳獨秀一生一共有三段婚姻,,分別是“父母之命,,媒妾之言”的原配高氏,說起來高氏的家世相當顯赫,她的父親是清末安徽清軍的一員副將,,名叫高登科,。 大家不要小看副將,它在清朝是從二品的高級武將職務,,原本是明代的副總兵,,清朝改為了副將。 按照今天的軍銜來說,,副將至少是少將這一級別的,。 高氏去世于1930年,她給陳獨秀生了長子陳延年,、長女陳筱秀,、次子陳喬年以及三子陳松年,。 陳獨秀的第二位夫人叫高君曼,,是陳獨秀原配夫人高氏同父異母的妹妹,1916年高君曼與身為姐夫的陳獨秀從安慶“私奔”,,之后兩人就一直在一起,。 不過從1922年開始,陳獨秀與高君曼感情由濃轉(zhuǎn)淡,,高君曼獨自帶著陳獨秀的幼子陳鶴年以及幼女陳子美在南京生活,,陳獨秀每個月支付高君曼30元大洋的生活費,1931年高君曼在南京去世,。 陳獨秀最后一任夫人叫潘蘭珍,,他們兩人沒有孩子。 凡是看過《覺醒年代》的朋友應該知道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次子陳喬年都是革命烈士,,而長女陳筱秀因為赴上海營救弟弟陳喬年未果,而內(nèi)疚于心,,最后抱病身亡,。 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后,陳獨秀只有兩子一女還在世,。 陳獨秀第三子陳松年與家人 01,、陳松年:勤勤懇懇一輩子,兒子是大學教授相比于自己兩個哥哥,,陳松年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說陳松年幸運,是說他沒有像自己兩個哥哥一樣犧牲,,無病無災活到了80歲,;說他不幸,是因為在他讀大學的時候,陳家因為遭到國民黨多次抄家,,早已經(jīng)在經(jīng)濟上破敗了下去,,他的外公高登科也因為陳獨秀和自己小女兒高君曼的感情和陳家斷了往來,使得陳松年大學才讀了一年就因為家貧輟學了,。 相比起自己兩個大學畢業(yè),,還能去蘇聯(lián)留學的哥哥,陳松年作為大學輟學生,,他自然是不幸的,。 抗戰(zhàn)勝利后,陳松年帶著祖母以及家人,,從四川遷回安慶老家,,因為陳松年沒有大學文憑,又是陳獨秀的兒子,,因此,,他只能在老家的磚廠當工人。 一直到1953年,,毛主席乘坐軍艦路過安慶時,,肯定了陳獨秀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并且詳細詢問了陳獨秀后人的情況,,毛主席還專門提出陳獨秀的長子與次子都是革命烈士,,對于陳獨秀的后人應該予以照顧。 就這樣,,根據(jù)毛主席的指示,,安慶市政府從1953年開始,每個月給陳松年30元人民幣的補助,,這在當時相當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看到電視劇《情滿四合院》的朋友應該對20世紀50-70年代工人工資不陌生。 陳松年就這樣在磚廠從一名普通工人干到了工程師,,改革開放后,,陳松年被選為了安慶市政協(xié)常委,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安徽省文史館館員,。 陳松年一子四女,長子陳長琦退休前是合肥工業(yè)大學精密儀器系和機汽學院總支書記,,他本人則是教授,、博導,合肥工業(yè)大學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帶頭人,,真空科學技術與裝備研究所所長,,中國真空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低溫工程學會理事,《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真空》,、《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 長女陳長瑋大學畢業(yè)后從事鋼鐵研究工作,,開始在外省工作,后來申請調(diào)回了安徽照顧父母,,1984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陳長玙 二女兒陳長玙大學畢業(yè)后在隸屬于解放軍海軍的安慶四八一二廠工作,,退休前是廠里的高級工程師,、安徽省政協(xié)委員。 三女兒陳長璞是兄弟姐妹里唯一沒能上大學的,,但這兒不怪她,,是當時特殊的時代導致的;后來陳長璞曾任安慶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安慶僑聯(lián)副主席等職,,目前已經(jīng)退休,。 陳鶴年與妻子 02,、陳鶴年一生沒有離開香港,陳子美晚年在美國連房租都支付不起陳鶴年與姐姐陳子美都是陳獨秀第二任夫人高君曼所生,。 陳子美比陳鶴年大一歲,,因為陳獨秀和高君曼在1922年就已經(jīng)分居,加之高君曼因為與陳獨秀的感情,,又和家里決裂,,當時家里經(jīng)濟條件很困難。 懂事的陳子美把上大學的機會留給了弟弟陳鶴年,,自己去讀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半工半讀的職業(yè)學校(類似今天的職高),,先是學發(fā)報技術,后學婦產(chǎn)技術,。 陳子美快畢業(yè)時,,母親高君曼因病去世,而父親陳獨秀當時還在國民黨監(jiān)獄里,,孤苦無依的她很快就草率的嫁給了比她大十歲的丈夫張國祥,,她根本不知道張國祥其實之前有妻子,還生了好幾個孩子,。 一直到陳子美給張國祥生了第三個孩子的時候,,陳子美才知道丈夫原來有老婆孩子的事情,雖然最后張國祥與原配離婚,但是這件事使得陳子美與張國祥的感情瀕臨破裂,。 最后,,抗戰(zhàn)勝利后,陳子美還是選擇和張國祥離婚,,而且由于當時她經(jīng)濟條件不好,,四個子女都留給了張國祥。 陳獨秀幼女陳子美 新中國成立后,,陳子美依然在上海當護士,,此時她已經(jīng)與第二任丈夫結婚,并且生了兩個孩子,。1950年代后期,,陳子美隨自己第二任丈夫遷居廣州。 20世紀60年代,,陳子美從內(nèi)陸偷渡到了香港,,從后來披露來的資料看,陳子美之所以偷渡應該是受了之前偷渡去香港的小兒子的影響,。 陳子美沒有在香港待多久,,就帶著小兒子移居美國。 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外界根本沒有陳子美的任何消息,,一直到1994年,陳子美因為拖欠紐約公寓維持費被公寓物業(yè)告上法庭,,陳子美這個陳獨秀的小女兒才再一次出現(xiàn)在公眾視野中,。 還是根據(jù)陳子美去世后披露的資料,她之所以連支付公寓維持費的錢都沒有,,應該是和她一塊到美國的小兒子不知道為什么偷光了她的積蓄,,并且從此再無音訊。 陳獨秀之女因為拖欠物業(yè)費被告上法庭這件事,,在當年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最后還是中國駐紐約的一個機構出面替陳子美還清了物業(yè)費,并且承擔了陳子美的生活費,。 2004年,,雖然陳子美還有三位子女在世,但是她依然孤獨地在紐約皇后區(qū)圣約翰醫(yī)院冷清離世,,就連后事都拖了一個來月,,終年93歲。 和姐姐陳子美不同,,陳獨秀幼子陳鶴年的人生就稍微幸運一點,。 陳鶴年在北京讀完大學后,,因為他父親的緣故,無法投身革命,,他更不想去給國民黨效力,,于是帶著妻子遠赴香港。 他在香港改名陳哲民,,決口不談政治,,一生默默無聞地在《星島日報》當編輯。 新中國成立后,,陳鶴年也很振奮,,他先是把妻子與四個孩子送回內(nèi)陸,計劃完成手頭工作后就回內(nèi)陸參加祖國建設,。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他沒能完成這個計劃,一直到改革開放后,,他才在香港與自己四個孩子重聚,。 陳鶴年長女與幼子一家人 陳鶴年有三女一子,長女陳禎祥,、次女陳禎榮,、三女陳禎慶,四子陳禎祺,。 改革開放之后,,陳鶴年的孩子除了次女陳禎榮之外,其他都相繼移居香港,。 陳鶴年的次女陳禎榮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人體機能系副主任,、生物學教授,2012年開始,,還擔任了全國政協(xié)委員。 陳鶴年的孫子叫陳冬冬,,是陳禎祺在內(nèi)蒙插隊時與同村的姑娘武玉梅愛情的結晶,,唯一遺憾的是陳禎祺的妻子武玉梅文化程度僅僅是掃盲。 2000年,,陳鶴年在香港去世,,終年87歲。 其實改革開放之后,,陳鶴年有許多機會回老家安慶,、南京給自己父親和母親掃墓,但是不知道出于何種原因,,陳鶴年始終不愿意回內(nèi)陸,,每次走到廣州就不愿意繼續(xù)北上,。 就這樣,他一直到2000年去世,,都沒能回老家給自己父母掃墓,。 以上就是陳獨秀子女的情況,大家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END 參考資料: 《忠烈與磨難──陳獨秀之后人》,嚴力,,《黨史縱橫》2000.5,; 《陳獨秀后人的冷暖生涯》,卞毓芳,,《湖南文史》2003.5,; 《陳獨秀女兒客死紐約少人過問 后事拖了一個多月》,《環(huán)球時報》2004.5.27,; 《陳獨秀之女坎坷人生:幼年辛酸 婚姻不幸 客死紐約》,,吳曉,《團結報》2004.5.23 |
|
來自: 后知后覺無所謂 > 《讀史網(wǎng)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