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胃潰瘍方 [組成] 鳳凰衣30g,,玉蝴蝶30g,輕馬勃20g,,象貝母20g,,血余炭15g,琥珀粉15g,。共研細末,,每服2g,每日3次,,于食前服用,。 [功效] 舒肝和胃,斂潰止血 [臨床應(yīng)用] 主治消化道潰瘍及潰瘍出血,。鳳凰衣有養(yǎng)陰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失音外,,還可用于潰瘍不斂,,是治療潰瘍病的常用之藥;玉蝴蝶功擅潤肺,、舒肝,、和胃、生肌,,可用治肝胃氣痛,、瘡口不斂,且有補虛,、寬中,、促進食欲之功,與鳳凰衣同用,,有協(xié)同作用,;馬勃長于清肺利咽,、解毒止血,既能止血,,又能消炎療瘡,;象貝母有清熱泄降、醫(yī)瘡散結(jié)之功,,對潰瘍病之胃痛吞酸尤為適宜;琥珀有化瘀止血,、療瘡散癰作用,;血余炭則消瘀止血,與琥珀同用,,治潰瘍病出血效果極佳,。 二、制酸止痛方 [組成] 黃柏炭9g,,五靈脂9g,,杏仁泥30g,云茯苓9g,,瓦楞子(煅)30g,,當(dāng)歸12g,柿餅霜(包)12g,,延胡索9g,。水煎服。 [功效] 止痛制酸,,消炎收斂,。 [臨床應(yīng)用] 主治潰瘍病胃酸過多。方中黃柏消炎,;五靈脂止痛,;杏仁泥富含油質(zhì),大劑量使用可起到解痙鎮(zhèn)痛作用,;茯苓健脾養(yǎng)胃,;煅瓦楞含有鈣質(zhì),能制酸,,可研細末吞服,;當(dāng)歸補血活血;柿餅霜潤燥止血,;延胡索理氣止痛,。 三、便秘方 [組成] 當(dāng)歸12g,,桑椹子15g,,杏仁泥24g,,黑芝麻15g,杭白芍9g,,火麻仁12g,,制首烏12g,糖炒山楂9g,。水煎服,。 [功效] 補血養(yǎng)陰,潤腸通便,。 [臨床應(yīng)用] 主治體虛便秘,、孕婦便秘及大病后便秘均可應(yīng)用。本方多含油質(zhì),,為滑潤緩下劑,。方中首烏、當(dāng)歸,、白芍,、桑椹滋陰補血;芝麻,、杏仁,、火麻仁潤腸通便;山楂行滯,。 四,、血崩厥脫方 [組成] 炮附子6g,潞黨參9g,,苧麻根12g,,熟地黃18g,生黃芪9g,,生艾葉6g,,仙鶴草18g,炮姜炭3g,,肉桂末1.2g(分2次吞),生阿膠24g(烊沖),。水煎服。 [功效] 回陽救逆,,固崩止脫,。 [臨床應(yīng)用] 主治婦女血崩,失血過多而引起的厥脫,。方中黨參,、附子回陽救逆,立為主藥,,如氣虛過甚,,則用人參,,且加大附子用量;黃芪,、熟地,、阿膠、炮姜炭,、仙鶴草,、艾葉、苧麻根補血固攝止血,;肉桂溫振心陽,。全方標(biāo)本兼顧,為血崩臨近虛脫之常用方法,。 五、復(fù)肝散 [組成] 太子參30g,,雞內(nèi)金24g,,紫河車、廣姜黃,、炙地鱉蟲,、廣郁金各18g,參三七15g,。上藥共研細末,,每服3g,日服2次,。 [功效] 補益肝腎,,消腫通絡(luò)。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方中太子參,、紫河車補腎益氣;地鱉蟲,、參三七,、姜黃通絡(luò)以消腫;雞金,、郁金理氣消積,。上方服后能縮小肝腫、改善肝質(zhì),、恢復(fù)肝功,、增加食欲,并有提高血漿蛋白,,糾正白,、球蛋白倒置之功,。 六、截癱方 [組成] 炙河車1具,,黨參90g,,仙茅90g,仙靈脾90g,,枸杞子90g,,肉蓯蓉90g,炙蜘蛛20只,,炙蜂房2具,,炙地鱉蟲30g,炙地龍30g,,將軍干15g,,炙螻蛄15g。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6g,,日服3g。 [功效] 溫補腎陽,,祛瘀通絡(luò),。 主治截癱后出現(xiàn)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大通,、頭暈頭脹等癥,。方中地鱉蟲、地龍,、蜘蛛諸蟲類藥功能活血祛瘀止痛,;紫河車、枸杞,、肉蓯蓉,、黨參、仙茅,、仙靈脾大益精血,、溫補腎陽;蜂房既可祛瘀止痛,,又能溫陽補腎,;蟋蟀、螻蛄通竅利水,。合為虛實兼顧,、標(biāo)本同治之方。 七,、全真益氣湯 [組成] 鮮生地30g,,麥門冬9g,,白術(shù)9g,牛膝12g,,五味子4.5g,,制附子6g,人參9g,。水煎服,。 [功效] 溫陽育陰。 [臨床應(yīng)用] 主治濕溫,。本方乃參附湯,、生脈散合方加味而成,溫陽而無升浮之弊,,育陰兼有化氣之功,。以此方為主治濕溫重癥,往往獲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