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都江堰市的這一城市品牌,,將我引到世界文化遺產(chǎn)青城山與都江堰的面前,。 因青山四合、狀若城廓而得名的青城山,,古稱天谷山,,坐落在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分前,、后二山,,前山以宮觀寺廟薈萃,、文物古跡眾多見長;后山以自然景物綺麗,、原始風(fēng)光神秘著稱,。人說青城山的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為“幽”字,二為“道”字,。 《山道幽幽》,,自古“青城天下幽”,“幽”為天下最,?!坝摹痹诤翁帲苛謭@幽深,,古道幽靜,,山花幽香,啼鳥幽鳴,,亭閣幽雅,,道觀幽玄。無處不幽,,無景不幽,,青城山仿佛將天下之“幽”都召喚于此,凝聚于此,。 青城之“幽”素為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杜甫當(dāng)年于離亂中失意入川,,在游山時詠下《丈人山》一詩,。在詩中他自比為青城客,甚至說連口水也不忍吐在天下最“幽”的青城山地盤上: 自為青城客,, 不唾青城地,。 為愛丈人山, 丹梯近幽意,。 丈人祠前佳氣濃,, 綠云擬住最高峰。 掃除白發(fā)黃精在,, 君看他時冰雪容,。 杜甫在詩中注:山在青城縣北,黃帝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青城山古稱丈人山,,據(jù)傳是因為黃帝的老師“五岳丈人”寧封子曾住此山煉形修真而得名。寧封子曾在山中向黃帝傳授可以御風(fēng)騰云的“龍硚之術(shù)”,,并且?guī)椭S帝打敗了蚩尤,。因此,,功成圓滿之后的黃帝,便在青城山中筑壇,,拜寧封子為“五岳丈人”,,在山中留下了古黃帝祠、龍硚棧道等遺跡,。 在這位唐代的“青城客”出川遠行1170年后,,一位也自號“青城客”的國畫大師歸鄉(xiāng)入川。其時業(yè)已馳名畫壇的張大千,,舉家來到青城山并寓居于上清宮,。青山迎知己,幽境入丹青,,張大千在此問道觀山,,尋幽探勝,“以自然為師”,,在青城山潑墨作畫千余幅,。“平生夢結(jié)青城宅”,、“看山還是故鄉(xiāng)青”,,大師的心中抹不去永遠的鄉(xiāng)情,他的畫也與青城山的“幽”和“綠”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直至晚年,,遠在巴西的張大千,還懷著一腔眷戀之情,,精心繪制出巨幅的《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游,。“半壁江南圖畫里,,而今能畫不能歸”,、“五洲行遍猶尋勝,萬里歸遲總戀鄉(xiāng)”,,一句句沉重的嘆息,,成為張大千至死不忘“青城天下幽”和祖國錦繡山河的真實寫照。 另一位至死不忘“青城天下幽”和祖國錦繡山河的文化名人是于右任,。1941年初夏,,現(xiàn)代著名愛國詩人﹑革命家和書法大師于右任游都江堰后,溯岷江尋訪“神禹故里”,,深為青城山的景色所感動,,慨嘆道:“這簡直是一幅絕妙的潑墨寫意畫,愿與青山共白頭,!”這位國民黨元老晚年還夢游青城山,,在彌留之際留下哀惋動人的《望大陸》遺囑: 以優(yōu)美的語言把“青城天下幽” 寫到了極致的文人是老舍,,他那篇散文《青蓉略記》,堪稱為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姐妹篇: “它'青’,,青得出奇,,它不像深山老峪中那種老松凝碧的深綠,也不像北方山上的那種東一塊西一塊的綠,,它的青色是包住了全山,,沒有露著山骨的地方;而且,,這個籠罩全山的青色是竹葉,,楠葉的嫩綠,是一種要滴落的,,有些光澤的,,要浮動的,淡綠,。這個青色使人心中輕快,,可是不敢高聲呼喚,仿佛怕把那似滴未滴,,欲動未動的青翠驚壞了似的,。這個青色是使人吸到心中去的,而不是只看一眼,,夸贊一聲便完事的,。 當(dāng)這個青色在你周圍,,你便覺出一種恬靜,,一種說不出,也無須說出的舒適,,假若你非去形容一下不可呢,,你自然的只會找到一個字──幽。所以,,吳稚暉先生說:“青城天下幽”,。幽得太厲害了,便使人生畏,;青城山卻正好太高,,不太深,,而恰恰不大不小的使人既不畏其曠,也不嫌它窄,;它令人能體會到'悠然見南山’的那個'悠然’,。” 以“幽”著稱的青城山,又因仙道而聞名,,以道教發(fā)源地和天師道祖山,、祖庭名標(biāo)史冊。青城“道”肇始于東漢順帝漢安二年(143年),,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率弟子數(shù)人由江西龍虎山輾轉(zhuǎn)經(jīng)長安從蜀道入川,。傳說當(dāng)時巴蜀之地人鬼雜混,巫妖橫行,,青城山更是鬼王妖魅們盤踞的總據(jù)點,,號稱“六天鬼域”。由于鬼王妖魔肆意挑釁,,張?zhí)鞄熡H率眾弟子入青城山斗法,,以符咒之力降伏了八部鬼帥和六天鬼王,其中包括“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士貴,、“中瘟”總管史文業(yè)等“五部瘟神”,。張?zhí)鞄熍c歸順的諸天鬼神會盟于青城山黃帝壇下,發(fā)誓歸心正道,,永不為妖,。從此青城山鬼魅盡掃,成為“青城仙山”,,清詩人王士禎有《望青城山》詩贊曰: 云霧繚繞的青城山中深藏著八大洞,、七十二小洞,,為道教第五洞天,全稱洞天第五寶仙九室之天。自張道陵來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黃老之學(xué)”創(chuàng)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師道,。他在山中“羽化”后,其子張衡,、孫張魯也嗣法于此,;隨后晉范長生、隋趙昱及趙冕五又相繼到此修道,。唐王朝祟奉道教,,中國道教進入一個繁盛時期,青城山尤其興旺,,山中道觀達40多處,,先后演變成7個教派。 9世紀晚期,,道教學(xué)者杜光庭入蜀后隱居于青城山白云溪,,對各派道法進行深入研究,圓融各派,。他居青城近30年,,著述約30部250多卷,成為一代宗師和道教理論集大成者,,影響遍及中國道教名山和東南亞各國,。青城山道教在明代歸屬正一道,清康熙時武當(dāng)山全真龍門派道士陳清覺來山傳道,,從此屬全真龍門派碧洞宗,,至今已傳13代。 青城山殿宇相接,,道觀相望,。其中著名古建筑有相傳張道陵曾在此降妖除魔、結(jié)茅闡道所居的天師洞,,有原為“登高一呼,,眾山皆應(yīng)”的呼應(yīng)亭改亭而建的老君閣,有人稱“洞天福地”,、“人間仙境”的上清宮,。上清宮始建于晉代,為天下名觀,,相傳常有仙家蒞臨,,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因此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之稱。走在上清宮三清大殿外,,感受裊裊青煙,,享受幽幽青翠,仙境大概也莫過于此了,。曾經(jīng)夜宿于此的詩人陸游,,詠下《宿上清宮》一詩,感嘆人與大自然渾然一體,,凡人也可以達到神仙的境地: 九萬天衢浩浩風(fēng),,此身真是一枯蓬。 盤蔬采掇多靈藥,,閣道攀隮出半空,。 累盡神僊端可致,心虛造化欲無功,。 金丹定解幽人意,,散作山椒百炬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