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聽很多在外工作的同事和朋友談起,,父母故去之后,幾乎很少再回老家,。 他們都說,,回去干什么呢?父母在,,尚且叫“回家”,,如今只能算是“做客”。更有人感慨,,以往過年一大家子團圓是常態(tài),,此時卻沒有了主心骨,大家都為人父母,,只好各自守著小家,,各相老少聚首。 忽然想起一句話,,“娘在家就在,,有娘才有家!”前面說的這些,,或許正是這個道理,。 不過,,曾經(jīng)只是字面上理解,、情感上揣測,直到前幾天,,10月13日,,奶奶駕鶴西去。當晚,,我和父親坐在客廳聊天,,讓我更加直觀而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去年爺爺離世,,不能讓她一個人住,又考慮爬樓困難,,奶奶一直住在我家樓下改造的屋子,,父親五姐弟輪流陪護照顧,。 畢竟是我家的屋子,父親每天都會待上好一陣子,,陪奶奶說說話,。特別是有時來昌,最牽掛和放心不下的也是奶奶,,總是待不了幾天,,就要匆匆趕回小城。 如今奶奶離開,,我們又都在南昌,。他說,真不知道以后閑時能去哪,?我清楚能感受到,,他在失去精神寄托后的落寞。 娘在就是留在小城的最大理由,,一旦不在了,,忽然成了沒有家的孩子,妻兒孫女又遠在外地,,這般孤獨和寂寥可想而知,。 關鍵是有奶奶在,這方小屋就是姑姑,、叔叔們的當然據(jù)點,。兄弟姐妹理所應當?shù)啬墼谝黄穑紶柲苷f說家常,、談談理短,。 如今核心倒了,各自都有屬于自己的家事,,帶孫子,、管兒子……原本有些可能不得已放下的,理應也必須顧及起來,。 正如他們這幾天說,,過去但凡逢年過節(jié),大家走在一塊熱鬧熱鬧是規(guī)矩也是必然,,而后分散各地,、投奔兒女,相見漸難,。 說得好像不近人情,,卻是話糙理不糙。不禁想起有位熟人在某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回來后說,到大姐家過年,,已沒有了“回家”的親切,。 更多的,反而感覺生分,。大姐對他十分客氣,、盛宴款待,像對待遠道而來的賓客而不是弟弟,。不能不說,,這是客觀事實。 每一個家庭,,或許都是如此,。兄弟姐妹再多,也是靠長輩親情所連接起來的,,這個結脫了,,各條線就沒那么緊了。 “有娘才有家”,,于父輩而言是這樣,,作為獨生子女只會更加。母親含辛茹苦把我養(yǎng)大,,如今又幫忙帶著我的兩個孩子,。 我實在想象不出,沒有她的日子會變成怎樣,。不管年紀再大,,離了娘就成了“沒有根的草”,找不到家的孩子,,何其可憐,。 ?雖然我無法感同身受,父輩們心中的悲傷與苦痛,,但是奶奶的離開,,的確讓我更加真切地懂得和珍惜。 “有娘才有家”,! 寫于2022年10月19日深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