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熊貓共譜和諧曲 汪成文 近日,,欣聞建立國家大熊貓公園,,四川省蘆山縣大川鎮(zhèn)又被規(guī)劃建設(shè)熊貓小鎮(zhèn),很是高興,,我想感到更為高興的應(yīng)是大川鎮(zhèn)全體居民,。高興之余,憶起四十年前一次熊貓與人的邂逅,。這是人類又一次與熊貓零距離的接觸,。于是提筆寫下此文,以饗讀者,。 20世紀70年代末,,陽春三月的一天,春風(fēng)拂面,,陽光和煦,,千山吐翠,流水歡歌,。蘆山縣快樂公社草米崗生產(chǎn)隊的村民正在備戰(zhàn)春播:往陽山(小地名,,在公路上方)地里背著糞肥,大家一身汗水,。太陽已至中天,,人們正欲休息吃中午飯。 這時,,大自然的一位貴客,,像紳士一樣正邁著四方步向人們走來。一位眼尖的青年一聲驚叫: “大家快看,,那個是什么東西,?” 村民隨著青年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個圓滾滾的龐然大物,,身上長著白毛,,也分布著不少黑色斑塊。圓圓的腦袋,,兩個大大的黑眼圈,。一位中年男子說: “那是白熊,以前傳說吃人的熊就是它,!” 另一位青年說:“不,,它叫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苯又终f:“聽說發(fā)現(xiàn)大熊貓后,,報告林業(yè)局還會有獎勵?!庇谑怯腥颂嶙h把它捉住,,關(guān)到公房(集體經(jīng)濟時生產(chǎn)隊保管糧食及開會等集體活動的地方)里去,然后向林業(yè)局報告,。 這位青年的提議得到大家的贊同,。隊長說:“好吧,但不要傷了熊貓,,大家也要注意安全,,不要讓熊貓傷了人?!?/span> 奇怪的是,,熊貓也沒有害怕人,反而一步一趨來到人群中間,。有人找來一根繩子,,試圖套在它身上,但是繩子一套在它頸上,,它就用前爪一扒就扒開了,,連著幾次都沒能套上。一位中年男子就上前用手去抓握它的爪子,,想阻止它扒繩子,。不料熊貓爪子一扒拉,中年人的手背反被熊貓鋒利的爪子劃開了一條長長的口子,。見此情景,,幾個勞力好的青年就上去了,一齊出手想按住它,,有一個青年的小腿靠近了它的嘴巴,,被它咬了一下,幸虧他小腿上裹著厚厚的裹腳布而沒有受傷,。經(jīng)過努力,,才把繩子給它套上,大家拖的拖,,推的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弄到公房里去,,關(guān)進屋里,,鎖上門,回家吃午飯去了,。 午飯后,,有人用瓷盆端來半盆稀飯喂它,,它竟然吃得津津有味。有人給它送來豬骨頭,,它就咔嘣,、咔嘣嚼著。(可惜那時不像現(xiàn)在這樣方便,,可隨意用手機拍照,,要不然會留下它的珍貴照片與視頻)。 人們非常關(guān)注熊貓,,大人小孩都常跑那去從窗子上看它,。特別是小孩子們圍在窗前,一串小腦袋緊貼在窗上,,觀察著這位人類的朋友,。貓熊也不害怕人,有人去喂它時,,把門打開它也不跑,,反而津津有味地享受著人們給它的食物。它靠著木板壁睡覺,,板壁上印著它一個又一個背印,。仿佛它一直與人們生活在一起似的。 大約在第三天,,有人傳來消息說:林業(yè)局指示,,在哪里捉住的就在哪里放,讓它回到山林中去,。人們?nèi)シ潘?,打開門朝外趕,它卻不走,。于是人們又用捉它時的辦法,,還是費了好大勁,給它套上繩,,推的推,,拖的拖,把它弄到林邊上解下繩子,,看著它一步一回頭朝樹林中間走去,。直到?jīng)]聽到它的聲音,人們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就這樣,,這位國寶級貴客在草米崗生產(chǎn)隊做了三天的客,與人們友好相處了三天,,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款待它的主人,,再次回到大自然中,。 資料顯示:早在200萬年前,在中國就出現(xiàn)了大熊貓群體,,那時叫“貔貅”,。遠古時代是蚩尤的坐騎。據(jù)說在四千多年前,,四川龍安州(今天的平武縣)的人民,,曾把大熊貓獻給治水有功的禹王?!对娊?jīng)》中也提到過大熊貓,,如“獻其貔皮”。唐太宗時也曾把“貘皮”(即熊貓皮)獎給有功的大臣,。大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nèi)八字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的別名還有華熊、竹熊,、銀狗和大浣熊等,。華熊是因它出自中華的熊,說它是竹熊是因為它吃竹子,,叫它銀狗是因為小熊貓是金黃中帶黑叫金狗,,而大熊貓是白色里帶黑就叫它銀狗。 150多年前,,法國傳教士戴維在四川省蘆山縣大川鎮(zhèn)傳教,,他翻過甕頂山到鄧池溝,在當?shù)厝藚f(xié)助下捉住了大熊貓,,他把大熊貓介紹給了世界,,從而使世界首次結(jié)識了這種被譽為動物“活化石”的古老物種。1963年,,中國建立了包括寶興蜂桶寨在內(nèi)的五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qū),。2014年,中國已擁有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如今,,中國又向世界展示出涵蓋川、陜,、甘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宏圖,。而蘆山縣大川鎮(zhèn)就在這宏圖中。 營救受傷的大熊貓 追尋這只大熊貓的足跡,,草米崗所在地在七寸溪(又叫七寸溝),、巖驢溪、那橫溪,,還有中林的瓦渣溪,,這四溪連著寶興縣的蜂桶寨,又是箭竹生長地,,是熊貓頻繁活動的場所,。這里的人們隨時隨地都會在山中發(fā)現(xiàn)大熊貓活動的蹤跡:它折斷的竹子(它不但吃箭竹,還吃另一種竹節(jié)上帶刺釘?shù)拇讨瘢?,排出的帶竹的糞便,,小碗大的腳印,爬樹時在樹上留下的爪印,。因此,,它能出現(xiàn)在草米崗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說人們善待它,,與國家制定的保護政策有關(guān),,那么它見人不逃跑,能夠友善地與人們相處,,就該是它善良,、敦厚的本性使然。大自然既孕育了萬物,,那萬物也應(yīng)和大自然和諧相處,!這大概就是它能留存至今成為動物活化石的結(jié)果! 【紅色記憶】蘆山縣大川鎮(zhèn)兩棵麻柳樹下的紅色故事‖ 汪成文【生態(tài)環(huán)?!繛楣艠淞鳎ㄒ唬舫晌?/a>【生態(tài)環(huán)?!繛楣艠淞鳎ǘ舫晌?/span>【鄉(xiāng)村振興】蘆山縣山區(qū)農(nóng)耕文化嬗變‖汪成文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