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10月9日,,多國在北京簽署《長江各口通商暫行章程》,。
清廷藏通商章程 圖源:國家圖書館 咸豐十一年(1861)二月十五日(3 月 25 日),中英兩國在九江簽署《長江各口通商暫訂章程》,。九月初六(10 月 9 日),,多國與清政府在北京簽署《長江各口通商暫行章程》與《通商各口通共章程》。 資料來源: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說明:因可以理解的原因,,原定于 10 月 8 日發(fā)布的文章臨時撤稿,,故將 9 號的文章提前拿來填坑,敬請諒解,。 1858 年,,因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中,、英,、法簽署了《天津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增開長江三座城市為通商口岸,,英法人士可在內陸游歷及傳教,,英法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這一條約的簽署,,意味著繼沿海城市之后,,中國的腹地向外國人開放,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喪失(見《歷史上的今天 · 中英天津條約與九江開埠》),。 條約規(guī)定,,英國人可以在長江中下游選擇三座城市作為通商口岸,其中鎮(zhèn)江在條約中明確,,漢口也被確定,。1861 年,中英正式啟動租界開埠工作,。年初,,英國駐華使館參贊巴夏禮和海軍中將賀布受英國公使委派,率領艦船溯江而上考察沿岸城市,。他們首先考察了九江,,再到漢口,簽署了有關條約,,后從漢口返回,,最終敲定九江為長江內河口岸第三座開埠城市。 1861 年 3 月 25 日,,中英雙方在九江簽署了《九江租地約》和《長江各口通商暫定章程》,。這兩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和章程簽訂后,標志著九江正式開埠(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九江開埠》),。 首先說這兩個條約和章程為什么是喪權辱國的,,這也是清政府一直沒搞明白的問題。首先,,按照通行的國際法,,除非是交戰(zhàn)國家,或者有特別的法律規(guī)定,,否則任何政府無權禁止兩國之間的合法的商業(yè)往來,。清政府(也包括明朝)長期以來采用限制、壓縮的策略,,即規(guī)定只能由廣州的指定的商行做貿易,,并對外國商人實施諸多限制。這也是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最主要的原因,。 太古央行碼頭棧橋,,1906 年 圖源:《潯陽記憶》 被揍了一頓后,清政府開放了沿海的五口通商,,并允許外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租借土地,,實施治外法權。這已經是相當的喪權辱國了,,但從通商,、開放的角度,勉強還能說得過去,,既然允許商業(yè)往來,,總要給個地方,要讓人家有地方住,,有放貨物的倉庫才是,。 愚蠢的清政府又來這套,同意了開放上海等五座城市,,卻又想方設法跟人過不去,,引來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被揍一頓后,,居然乖乖地開放了長江,。全世界任何主權國家都不能隨意開放內河航行權,要不咱們派一艘海警船進泰晤士河,停在倫敦橋旁邊賣燒餅,,看看英國人會不會同意,。當年的商船也是可以帶大炮的,火力相當于現在的海警船,。 既然不得不開放了九江等內河港口,,就要有條約來管理外國船只的軍械,否則倒賣軍火怎么辦,?既然是通商,,關稅誰來收?商船運送貨物,,能不能載客,?如果能做各類貨物的買賣,還能載客,,那就不僅是開放兩國貿易,,而是外國人到中國來搶生意了。這就好比中國的海警船能不能在泰晤士河上白天賣燒餅,,晚上隨便做做觀光夜游服務,? 《長江各口通商暫定章程》 維基文庫 中國的官員顯然沒想清楚這些事兒,英國人在《九江租地約》簽署時,,拿出來一份《長江各口通商暫定章程》,。這份章程貌似對英國商船進行的諸多限制,比如商船必須持有上海領事官頒發(fā)的“江照”,,只能航行到漢口為止,;商船允許攜帶自衛(wèi)的兵器,但必須持有“軍照”,,寫明炮,、槍、刀,、藥數量返回后一一核對,;商船在上海到鎮(zhèn)江之間不允許進行貿易,必須在鎮(zhèn)江停泊核驗等等,。 仔細讀讀這份章程,,會發(fā)現挺有意思。初看起來,,英國人仿佛在自縛手腳,,其實這樣規(guī)范的管理更有利于商業(yè)的健康運行。這個章程的關鍵是,,其中的第九條規(guī)定,,如果在長江貿易中發(fā)生的指控事件,,由“領事官扣船審斷”, 這就僭奪了原本由海關監(jiān)督負責的權力,。 在九江簽署的這份章程被總理衙門拒絕,,而英國人堅持不讓。后來經過磋商,,英國人增加了兩個管理條款,,并沒有解決爭議最大的問題,這就是 1861 年 10 月 9 日在北京簽署的《長江各口通商暫行章程》,。 兩個章程的最明顯的區(qū)別是“暫定”改為了“暫行”。 《長江通商統共章程》 圖源:武漢關博物館 《暫行章程》頒布后,,受到了九江,、漢口方面的堅決反對,核心是收稅問題,。經過反復磋商,,1862 年 12 月 5 日,《長江通商統共章程》正式頒布,,基本達到了各方滿意的效果,。后面的這一段,以后再講,。 三個通商章程制定也說明,,雖然弱國無外交,但在國際規(guī)則下進行談判,,合理訴求,,據理力爭,也可能會有好的結果,。國與國之間,,打架、對抗難以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fā)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并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