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民心大抵是熱點事件的處理符合公眾期待的輿論狂歡,。但我很有一些擔擾。大快民心的時候應(yīng)該反思,,是被民意裹挾成了多數(shù)人的暴政,,還是正義實現(xiàn)在社會覺醒的基礎(chǔ)上?毋庸置疑某些事情肯定是錯誤的,,但對錯誤的懲罰有沒有核準,、有沒有超重、有沒有擴散,,這一層面的正義也應(yīng)該得到保障,,否則它帶來的直接傷害可能不是那么明顯,或者人們樂于見到這種額外的傷害,,但是它可能誘發(fā)任性的法律或者嚴苛的法律兩種后果,。任性法律的危害在于,既然它可以任意懲罰壞人,,那么它就一定可以任意懲罰好人,,既然它可以任意加重懲罰,那么它就一定可以任意放過罪犯,,總歸法律是由人操控的,,當我們無法保證操控法律之人個個一定是好人的時候,給予他們?nèi)魏稳我獾牟倏貦?quán),,他們都有可能掉頭過來用之對付我們,、對付好人,而且?guī)缀跏前俜职俚目赡埽@就意味著,,我們只收獲了個別正義,,卻將以后的正義幾乎全部拱手相讓。嚴苛法律的危害在于,,嚴在互相攀比,,嚴向各個領(lǐng)域擴散,開始是搶劫要判死刑,,后來是偷牛,,后來是偷雞,后來偷顆糖也要判死刑,,社會越來越不容錯,,正比如開始不能批評,后來就只能越來越大聲地贊揚,,因為你的贊揚若不夠大聲,,你就沒有別人誠心,你就別有居心,,你就包藏禍心,,你就其心可誅。我常常想,,世人大多只要第一層正義,,但作為思考者,我們還應(yīng)該考慮第二層,、第三層以及所有層面的正義,,即我們應(yīng)該思考,實現(xiàn)這個正義是否是正義的,。當然這需要對所有的事實和依據(jù)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辨析,,當然就需要最大限度披露事實和真相。想到一篇文章介紹說,,有些皇帝比如雍正,、乾隆不讓大臣知道政務(wù)的全貌,所以大臣也就無從評判政務(wù),,假如大臣硬要評判并且據(jù)此批評皇帝,,那么皇帝就可以讓大臣知道部分消息并且以此證明大臣錯了~這是要害,此后大臣就可以任由皇帝捏圓搓扁,,輕者斥之糊涂、責(zé)以思過,,重者斥之妄議朝政,、處以罷官棄市~這是手段。一個有雅量的領(lǐng)導(dǎo)不僅容得下批評,更容得下敵人,,甚至給予敵人足夠的尊重和空間,,只要自己足夠強大、持續(xù)進步,,就不怕敵人變強變大,,甚至為了避免自己固步自封,即使能夠消除敵人生長的土壤也不消除,,相反還提供這樣的機會,,敵人在自己犯錯的時候能夠順利取代自己。這樣的領(lǐng)導(dǎo)把單位,、把人民的利益置于個人私利之上,。社會也應(yīng)該有這樣的雅量,給犯錯者充分的辯護權(quán)利,,保護他們不受任何冤屈、不被加重懲罰,尤其是思考者,,如果也跟風(fēng)歡呼大快民心,,必然會淪為時代不公的幫兇。我以為,,思考者就應(yīng)該逆向而行,,大家都知道的事和理就不必再摻和,跟風(fēng)的文章世間不多也不少這一篇,,但少了些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的良心文字,。前幾天我想到:對于被凌辱的,我都心生憐憫,,即使現(xiàn)在說他站在正義和道德的對立面,,他被凌辱期間,世界也應(yīng)該給予他應(yīng)有的公義,,縱使他犯下的罪過應(yīng)該受到懲罰,,那也應(yīng)該是依法懲罰,額外的凌辱應(yīng)該禁止,。如果我們只對好人憐憫,,那么這就是偽善。如果我們對壞人只有報復(fù),,那么我們自己就成了壞人,。這世界總有黑白不分的時候,比如偽裝和冤枉,。要避免成為幫兇,,我們應(yīng)該對好人也有怒目的正直,對壞人也有慈悲的心腸。這話或許不怎么中聽,,但終歸有那么幾分道理,。 作者簡介:秋夢悄醉,江西游客游西江,,工作之余喜胡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