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雒南道中 登陽虛山懷蒼頡 陽虛山在雒南縣西北百里,。古云倉頡造書于此,。 蒼頡:陜西白水縣史官鎮(zhèn)人,始作漢字,。 太阿東障隱崔嵬,,獨(dú)在陽虛坐帝臺。 堆石誰知前世事,,結(jié)繩安得后生材,。 書神四目堯年啟,,字圣重瞳鳥篆開。 元扈功成牽鹿去,,雒南從此不歸來,。 (注釋) 河圖玉版曰:蒼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于元扈洛汭之水,。 四目重瞳:蒼頡四目重瞳。 元扈山,,位于雒南縣城西北眉底鄉(xiāng)南境,,地傍洛水南岸,北與陽虛山對峙,,巍峨秀麗,。據(jù)《雍勝略》記載,“倉頡造書于此”,。 七律 雒南道中 過西紅崖 西紅崖在雒南縣東南五十里,。山高拔,石色盡赤,。崖之中有老君峪,,相傳老子入函谷嘗過此。今石上有青牛足跡,,土人廟祀之,。 紅崖紫氣獨(dú)悠閑,秋在空山鎖碧灣,。 自是牽牛飄鶴發(fā),,何須落日照童顏。 心傾象罔浮伊水,,影拂虛無出武關(guān),。 偶測陰陽因設(shè)道,欲將苦難脫塵寰,。 (注釋) 象罔: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似有象而實(shí)無,,蓋無心之謂。 虛無:道家用以指“道”的本體,。謂道體虛無,,故能包容萬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無,,實(shí)而若虛,。 七律 雒南道中 龍山懷扶搖子 龍山在雒南縣南十里,,上有浮圖,。山之東有希夷洞,亦名藏修洞,。相傳為宋陳搏隱處,,有石床、石枕遺跡,。 頭上青山足底泉,,不知周宋不知年。 說經(jīng)伊洛尊黃老,,抱道云臺作睡仙,。 夢覺紅塵空對岳,舟移碧海自乘煙,。 擅名式法扶搖子,,夜夜捐情哭鶴筌。 (注釋) 陳摶:宋人,。道士,。亳州真源人,字圖南,,號扶搖子,。隱于武當(dāng)山九室?guī)r,辟谷服氣,。后移居華山云臺觀,。 抱道:持守正道。 式法:占卜之法,。 鶴筌:寄鶴的籠子,。 七律 姑蘇道中-虎丘山 生公講臺 虎丘山。在蘇州西北,,亦名海涌山,。唐時因避諱曾改稱武丘或獸丘,后復(fù)舊稱,。相傳吳王闔閭葬此,。 天作虛簾石作屏,霞流古篆洗丹青,。 講臺前有千人坐,,泉井東聯(lián)可月亭。 夢草從今長寂寞,,睡蓮自此獨(dú)清泠,。 劍池一鎖生公去,夜半蛙聲誰忍聽,。 (注釋) 生公講臺:神僧竺道士講經(jīng)處有大石盤陀徑畝,,高下平衍,,可坐千人。唐李陽冰篆書生公講臺四字,,分刻四石,,今失其一。 丹青:顏師古注:“張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span> 李陽冰:唐趙郡人,字仲溫,。李白從叔,。工篆書。 七律 姑蘇道中-靈巖山 姑蘇臺 靈巖山在蘇州西南二十五里,。一名硯石山,,乃吳王館娃宮之故地也。下瞰太湖,,遠(yuǎn)望洞庭,,滴翠叢碧,恍在白銀世界中,,真宇內(nèi)奇觀,。 鹿走姑蘇恨不回,為尋西子上妝臺,。 離宮八月胭脂落,,娃館三更錦帶開。 半世吳王爭霸去,,十年越客枕戈來,。 輞川劍氣依稀是,剩水殘山葉作堆,。 (注釋) 姑蘇臺:在靈巖山上,,相傳為吳王夫差所筑。胥門外有九曲路,,闔閭造以游姑胥之臺 ,,以望太湖?!?nbsp; 錦帶:花名,。又名海仙花。 七律 南昌道中-白社亭懷古 白社亭:亭在南昌南十四里徐孺子墓側(cè),曰白社亭,。吳嘉禾中,,長沙太守徐熙于墓種松,南陽太守謝景于墓側(cè)立碑,。永安中梁郡太守夏侯崧于碑邊立亭。 月在洪崖夜色青,,豫章風(fēng)烈作秋聽,。 釣磯隱約松碑石,梅嶺依稀白社亭,。 甌越憂時空寂寞,,蠻荊吊古獨(dú)伶仃。 去憐南臥徐孺子,,終把高眠付八溟,。 (注釋) 徐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字孺子,。家貧,,常自耕稼,恭儉義讓,。 八溟:泛指天下所有湖海,。亦以指天下。 七律 南昌道中-西山 梅嶺 西山,,又名逍遙山,,在江西西部,被稱為江南最大的“飛來峰”,,是中國音樂發(fā)源地,、道教凈明宗發(fā)祥地。 吳越猶傾舊日蹤,,青門白社客思濃,。 云開自在南川水,雁過逍遙北闕峰,。 法說修林靈寶士,,禪安吾道凈明宗。 厭原山裂旌陽去,,因食紅梅化作龍,。 (注釋) 梅嶺以“翠、幽,、俊,、奇”著稱,景色秀美,, 白社:藉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靈寶:《漢武帝內(nèi)傳》:“行益易者,,謂常思靈寶也。靈者,,神也,;寶者,精也,?!?/span> 吾道:我的學(xué)說或主張。 厭原山:豫章記:西山亦作厭原山,。 旌陽:許旌陽:東晉道士,。汝南人,家南昌,,字敬之,。學(xué)道于吳猛。傳于晉孝武帝寧康二年在南昌西山,,舉家飛升,。宋徽宗政和二年封為 神功妙濟(jì)真君。世稱許真君,,為道教凈明道派所尊奉,。 七律 新建道中-上清逸樓 清逸樓即齊邱故宅,宅有筑臺亭榭,,疊石為山,,導(dǎo)水為池,占一方之勝,。 葉落孤城十里秋,,楚吳把握鎖長洲。 那知雨亂洪州宅,,因此霜凌清逸樓,。 江右心閒成敗去,河陽歲暮死生休,。 五湖羞說南唐事,,竟使男兒濁淚流。 (注釋) 宋齊邱:五代時廬陵人,,居洪州,。字子崧。好學(xué)工文,,善術(shù)數(shù),,喜縱橫之說。投李昪,助建南唐,。 洪州,,古代地名。古時江西南昌地,。 七律 新建道中-登釣磯山 釣磯山在江西新建西十里,,山廣百步,四周皆水,,傳是洪崖先生釣游處,。 洪崖有此一伶?zhèn)悾瑓s棄東湖作子臣,。 野渡難逢垂釣者,空山不見抱琴人,。 豫章誰識蕭騷手,,廬阜原來寂寞身。 跨鶴乘龍吹笛去,,懷陽役夢上輕塵,。 (注釋) 洪崖:遠(yuǎn)古時仙人。黃帝臣子伶?zhèn)惖南商?,居西山洪崖,。山有煉丹井。井上有石壇,,壇北里許有五舂臼,,壇南二里有鸞岡,相傳為先生煉丹搗藥及乘鸞憩息故址,。 伶?zhèn)悾簜髡f為黃帝時的樂官,。古以為樂律的創(chuàng)始者。 東湖:宋楊億涵虛閣記:南昌之勝實(shí)為東湖,。 役夢:牽引夢魂,。 七律 陽曲道中-冽石谷 寒泉 冽石谷在陽曲縣西北四十里。罅裂出泉,,傍有龍井,。所謂冽石寒泉。 鴉鳴石冽不知年,,古嶺雄山息暮蟬,。 每遇笳聲來白雁,因襟劍氣出寒泉,。 依稀鳥語汾流冷,,隱約棠開野徑先。 半世荒唐三晉落,九河重序鎮(zhèn)坤乾,。 (注釋) 三晉:戰(zhàn)國時趙,、韓、魏三國的合稱,。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晉國大夫,,戰(zhàn)國初,,三家分晉,各立為國,,故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