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臺灣貢寮海洋音樂節(jié)邀請崔健演出,,連著請了五年,,崔健才終于敲定行程。主辦方給出了最高規(guī)格待遇,,光接待費就花了400萬臺幣。超級粉絲張震岳聽說崔健要來很興奮,,提前打電話說自己去接機:
即便如此,崔健沒給臺灣音樂留面子,,他說港臺那些殖民化音樂,,缺乏真正反叛的文化精神。中國搖滾的祖師爺,,心里始終有一根金線,。 1992年7月,西山腳下一個小樹林內(nèi),,幾十個年輕畫家開了一個露天畫展,,畫展結(jié)束后,有人提議:
很快,,一把火燃燒起來,這就是日后聞名藝術(shù)圈的“畫家村燒畫事件”,,當時已經(jīng)紅遍全國的崔健,,站在人群里,,靜靜地做一名圍觀群眾。 在那個反叛的歲月里,,搖滾祖師爺崔健也得靠邊站,。 燒畫的小樹林在北京西山腳下的福緣村。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一大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靈活就業(yè)青年,,當時還叫盲流,來到這個偏僻村莊憋大招兒,。他們是社會的邊緣人物,,有的會畫點畫,有的還會寫點詩:
后來,,這個地方被叫做畫家村,。 粵北小鎮(zhèn)青年楊一背著一把吉他流浪到這,晚上在福緣村睡覺,,白天在民間收集民謠,,到中國美術(shù)館附近賣唱。多年后,,楊一被尊稱為民謠界的鮑勃迪倫,。 那時,周迅在杭州認識了帥小伙的堂弟竇鵬,,樸樹考上了首都師范大學英語系,,一年就輟學,拎著吉他住進了福緣村,。 一天,,朋友去樸樹家玩,聽到他彈唱一首蘇聯(lián)曲風的習作,,說你小子將來肯定火,。那首歌的名字叫:
1 畫家村最多的還是畫家,。一個中央美院剛畢業(yè)的光頭,,是最早搬進來的靈活就業(yè)青年之一。慕名而來還有,,上海一家紡織廠的普通工人郭新平,,深圳的靈活就業(yè)者田彬,東北的美術(shù)老師岳敏君…… 窮的時候他們幾個人幾天吃顆大白菜,,生病大家湊錢買藥,。畫賣出去了,,直接站在大街上發(fā)煙,或者把錢掛在村口飯店,,誰去都能劃賬,。 不知不覺,七百多戶人家的小村子里,,住了三四百位會畫點畫的人,。沒有人會想到,燒畫事件的主角,,后來會成為大師,,他們燒掉的畫,價格會以千萬人民幣計算,。 1993年,,一幅光頭油畫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藍天白云下,,一個光頭在擠眉弄眼地打哈欠,,后面又是四個眼神空洞的光頭。時代周刊給它的注釋是:
畫的作者,正是燒畫事件的主角之一方力鈞,。光頭方力鈞和王朔,、崔健一起,成為了90年代中國三大文化符號,。 中國第一批職業(yè)藝術(shù)家,,就這樣誕生了。 這種罕見的群聚現(xiàn)象,,一直持續(xù)到90年代中期,畫家們陸續(xù)從西山腳下的村子搬走,。有的去了宋莊,,有的去了798,還有的,,去了更遠的昌平,。 北京就這樣,成了藝術(shù)家村最多的城市,。 時過多年,,村里的很多人都成為了千萬級別的藝術(shù)家,兩個月前的嘉德拍賣會上,,方力鈞創(chuàng)下了藝術(shù)家個人最高拍賣記錄,。當代藝術(shù)F4——方力鈞,、王廣義、張曉剛,、岳敏君,,圓明園畫家村出了倆。 但他們的根,,還是在西山腳下的小村莊,,說那里有詩意。只有在西山腳下,,盲流和神經(jīng)病最終成為了:
2 每個來北京的知識分子和藝術(shù)家,心里都有一座西山,。 1728年,,曹雪芹從南京回到北京,幾經(jīng)波折,,搬到了西山,。在西山黃葉村,他寫完了中國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小說:
曹雪芹的摯友張宜泉在《題芹溪居士》中說,,西山和曹雪芹的關系是:
西山一直就是非主流的大本營,,就是不拘禮法,,是反叛。老舍的《茶館》結(jié)尾,,王利發(fā)打發(fā)兒媳,、孫女、康順子都投奔西山,,有人說,,那是老舍給自己安排的光明未來。 但老舍沒有光明的未來,。1966年的一天,,少年陳凱歌和朋友在太平湖公園閑逛,迎面遇到一個老頭兒——腿微跛,,走得很慢,;衣服很干凈,臉腫著,,沒有戴眼鏡,,手中確實握著一卷紙。朋友和陳凱歌說:
這一天是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湖邊的長椅上呆坐了半天,,等到天黑,走進了湖水里,。所以后來陳凱歌拍《霸王別姬》,,才那么逼真。 張國榮從香港到北京,,下飛機第一件事,,就是去梅蘭芳墓前祭奠,正是在西山,。 西山是文藝青年們繞不開的一個地方,。 西山是距離北京城最近的山,從西山潭拓寺開車半個小時,,就能到達中國的心臟,。它為帝都擋住了西北的風沙,又將永定河帶給了京城,,滋潤了廣闊的北京平原,。 皇帝和達官貴人們也愛這里,有數(shù)不清的行宮和皇家園林,,召開過好幾次決定國家歷史進程的會議,。 幾百年來,很多文人得到過西山的身心庇護,。馬致遠在這里寫下“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納蘭性德在這里寫下“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梁簌溟的日記不是去北海打拳,就是潭柘寺游覽,。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也被郁達夫并列為故都的記憶,。連徐志摩也說:
甚至外國人也被折服,。有人問過最知名的漢學家顧彬,來北京幾十年,,對這座城市的印象,。老人說自己的北京是一個非常自然的北京:
北京城的設計師是僧人姚廣孝,,他對這座城市的構(gòu)思,,靈感來自于西山的潭柘寺。后人發(fā)現(xiàn),,北京城很多建筑,,都與潭柘寺的景點同名。例如紫竹院,、龍?zhí)?、白石橋、牌樓,。潭柘寺有九門,,北京城的內(nèi)城也是九座門。 北京人民想不到,,他們引以為傲的四九城,,母體是一座寺廟。甚至有人說:
誰的人生,不是一場修行,? 3 從去年開始,,西山潭拓寺腳下多了一個公園。很多年輕人來這里打卡,,他們不走高速,,而是選擇蘋果園站換乘號稱北京風景最美的軌道線路S1,這條磁懸浮低速列車一路慢悠悠地山谷,、樹林中穿行,,路過首鋼園時,能遠遠看到大跳臺,。 從石廠下車就是一片秘境,,公路旁是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穿過一片山野,,才是公園,,大山背景映襯下,,銀色藝術(shù)雕塑和巖石星落散布,一條石溪蜿蜒穿過,,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一切都讓人心曠神怡。 慢閃公園是檀谷小鎮(zhèn)的一部分。 2008年,,北京西山的潭柘寺鎮(zhèn)將4.8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了整體規(guī)劃,,大概有七個故宮那么大,。從一級開發(fā)到鎮(zhèn)域規(guī)劃,,十多年來京投發(fā)展一直參與其中,要把這里打造成一個藝術(shù)和煙火氣并存的歷史文化小鎮(zhèn),。 這里有十個公園,,散布著劇院,、書店、鐘塔,、藝創(chuàng)產(chǎn)業(yè)聚落,。引入的也都是文藝青年才知道成色的三克映畫,、單向街水單,、一尺花園等品牌,。 就連這里的住宅,,也有個文藝氣息十足的名字:
若是般若,,佛教中大智慧一詞的音譯,。丘,,含義是眼前層層疊疊的淺山,。 這里上一次有住宅,還要追溯到六年前,。若丘的戶型面積不大,,講究舒適,這是因為京投想努力控制總價,。新中式坡屋頂外立面不復雜,,但卻十分耐看。市面上那些流光溢彩,,在這里都被藏了起來。 他們想替西山,,挑選未來的居民,。 前幾天,慢閃公園正式開始運營,,陸續(xù)組織了林下集市,、林間即興喜劇、日落劇場,,其中的“山里碰頭”的文學聚會,,就是一群人在夜空下讀詩、聽音樂,,甚至聽著曹雪芹,、老舍們聽過的風聲。這是北京沒有的一種生活,。 顧彬說過,,他最開心的一次喝酒很簡單,就是和幾位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