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長江流域的氣象干旱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連續(xù)的高溫干旱使得眾多古跡浮出水面,,如湖北鄂州的觀音閣、湖北大冶的節(jié)孝坊,、重慶的佛爺梁島礁,、鄱陽湖的落星墩。眾多新聞中,,一則名為“樂山大佛真身全部露出”的標(biāo)題頗為吸引眼球,,引起廣泛討論。 有網(wǎng)友指出,,大佛真身明明一直就可以看得到,!今日,樂山大佛景區(qū)管委會也已作出回應(yīng):“所謂大佛'真身’就是佛頭到腳,,都是一直能看到的,。”原來,,新聞想表達的是樂山大佛底部基座受到高溫干旱影響,,較之同期露出更多。 干旱的河床,,和露出腳的大佛,。來源/央視新聞截圖 這則新聞之所以引起廣泛討論,是因為樂山大佛的腳會不會被水淹,,對當(dāng)?shù)孛癖娪兄厥夂x,。大佛即便只是洗洗腳,樂山城便有可能遭遇一場洪災(zāi),。 這不只是現(xiàn)在才有的信號,。歷史上,樂山大佛與水文關(guān)系密切,。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唐代為何要鑿出這么大一尊佛像,?樂山大佛若真洗腳則意味著什么? 樂山大佛坐落于今四川省樂山市岷江之濱,,因依凌云山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樂山大佛氣勢恢宏,,通高71米(約等于25層樓房的高度),,為世界上最大的佛雕。樂山大佛為古彌勒佛坐像,,其修建過程十分漫長,。專家考證,樂山大佛始建于唐代開元元年(713),,貞元十九年(803)完工,,歷經(jīng)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幾朝,。修建完畢的樂山大佛,,腳踏江水、法相莊嚴(yán),、雄偉大氣,。為何唐代人要如此費心費力地建造一尊彌勒佛像?除了唐代流行彌勒信仰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鎮(zhèn)水,。查看地圖可知,樂山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水三江匯流之地。此處水流湍急,,來往船只時常被江水打翻,,常常是“舟隨波去,人亦不存”,。樂山大佛所處位置,。底圖/天地圖 早在唐代以前,樂山附近江水匯流的情況就已受到治水專家的關(guān)注,。戰(zhàn)國時代,,蜀郡太守李冰曾鑿平溷(hùn,亂流)崖,,通正水道,,治理的就是今樂山市附近的這條水路。《華陽國志·蜀志》詳細記載了這段歷史過程:“時青衣有沫水,,出蒙山下,,伏行地中,會江南安,,觸山脅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span>“青衣”為青衣江,,“沫水”為大渡河古稱,,這段話意思是說沫水、青衣水與岷江在匯流時容易破害船只,,于是李冰鑿平溷崖,,治理水患。現(xiàn)在研究者多認為位于樂山大佛旁的烏尤山就是李冰當(dāng)年鑿成的離堆,。李冰修建離堆以減緩水勢,,“避沫水之害”。樂山附近水流如此湍急,,若能換條路行走也是一種解決辦法,。只可惜,入蜀的陸路更為難走,,正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直以來,,流經(jīng)樂山大佛的岷江就是重要的航道,。唐代,這條水路也溝通著劍南西川與江淮一帶的經(jīng)濟,,唐代詩人武元衡《古意》云:“蜀國春與秋,,岷江朝夕流。長波東接海,,萬里至揚州,。”這是說沿著岷江東行便可抵達經(jīng)濟富庶的揚州一帶,。既然是必經(jīng)水道,,當(dāng)?shù)匕傩罩荒鼙M可能祈求此處平安,。于是,當(dāng)時人們選擇合力修建樂山大佛,,希望“垂其象,,濟天下之險”。最早提出修建樂山大佛的是禪師海通,。禪師海通因憐憫行船至此容易遭受“淪溺”之災(zāi),,提議在凌云山建造佛像,“以此山淙流激湍,,峭壁萬仞,,謂石可改而下,江或積而平”,。如此大的佛像,,僅僅憑借一人自是無法完成。碑文記載,,除了佛門中人,,共同完成大佛建造的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百姓與多位在此為官的官員。為了補充修建經(jīng)費,,當(dāng)?shù)毓賳T還向朝廷申請使用當(dāng)?shù)芈?、鹽稅收入。從佛頭,、佛身,再到佛膝,、佛的腳掌,,樂山大佛在官民努力下慢慢修建成型。唐代樂山地區(qū)亦稱嘉州,。貞元元年,,劍南道四川節(jié)度使韋皋上任,韋皋畢其心力,,在他的推動下,,樂山大佛終于完工。他作《嘉州凌云寺大彌勒佛石像記》,,詳細記載了樂山大佛的修建歷史,。因此,樂山大佛建造完工后,,其真身就完整地顯現(xiàn)在世人眼前,。不僅如此,學(xué)者綜合分析歷史文獻,、古畫,、考古實物,,指出樂山大佛的外部還曾有過樓閣保護。囿于史料限制,,現(xiàn)已不得而知樓閣何時建造而成,。但能知道的是,在宋代,,樂山大佛之外仍有樓閣保護,。歷史文獻中有不少關(guān)于大佛閣的記載。南宋陸游曾攀登佛閣,,其詩《謁凌云大像》寫道:“不辭疾步登重閣,,聊欲今生識偉人?!蹦纤未疚跛哪?/span>(1177),,時任成都知府的范成大在《吳船錄》中寫道:“凌云寺,寺有天寧閣,,即大像所在,,為樓十三層,自頭面以及其足,?!币彩谴蠓鹜庥刑鞂庨w的例證??上?,宋元之際樂山為主戰(zhàn)場。硝煙過后,,樂山大佛外的樓閣也不復(fù)存在,。古往今來,前往樂山大佛的游人極少看見大佛“洗腳”情景,。宋代陸游在《凌云謁大像》一詩中寫道:“泉鏡正涵螺髻綠,,浪花不犯寶趺塵?!焙竺孢€有一行注文:“一泉泓然,,正在髻下。每歲漲水,,不能及佛足,。”當(dāng)代四川省文物志也記載:“雖夏秋洪汛,,亦不能淹佛腳,。”這些都直接說明三江的水流很少漫過大佛腳趾,。樂山當(dāng)?shù)乇A糁S多與大佛“洗腳”相關(guān)的諺語,例如“大佛洗腳,,樂山淹沒”“大佛洗腳,,嘉州成河”“大佛洗腳,樂山洗澡”,,都是在說,,如果大佛洗腳,那么對岸的樂山城則會遭到嚴(yán)重的洪災(zāi),。不過,,江水漲勢再大,也不至于超過佛足,。也許不少讀者還記得前些年電視劇《風(fēng)云》的那句臺詞:“水淹大佛膝,,火燒凌云窟?!眲≈蟹Q,,三江之水淹沒了樂山大佛的膝蓋之時,魔獸火麒麟便會出沒,,這預(yù)示著災(zāi)難的發(fā)生,。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樂山大佛歷史上頂多只發(fā)生過“洗腳”的現(xiàn)象,,所謂“水淹大佛膝”完全是文學(xué)想象,。歷史上,樂山大佛有幾次被淹沒腳趾的記載,。最近一次發(fā)生于2020年,。2020年8月18日,受持續(xù)特大暴雨影響,,青衣江流域、大渡河下游,、岷江下游超保證水位,。當(dāng)年,樂山大佛的雙腳已經(jīng)踏進水里,。隨著樂山大佛腳趾被淹,,樂山地區(qū)遭遇大洪水,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I級防汛應(yīng)急響應(yīng),。2020年因洪水而洗腳的樂山大佛,。來源/央視新聞截圖民國年間也有過幾次樂山大水的記載。1917年,,連日暴雨導(dǎo)致青衣江,、岷江,、大渡河江水暴漲,樂山大佛的腳趾淹沒,。與此同時,,河水也倒灌進樂山城,“城中進水的街道深至五六尺,,沒進水的街道,,僅剩土橋街、鼓樓街,、府街而已:水西門大水接近縣府門前,,城東南大水穿過小十字,灌玉堂街,,育賢街,、道門口皆成'巨浸’”。民初的那場水災(zāi)沖壞了良田四百多畝,,許多沿河而居的民眾只能爬上屋脊呼救,,場面令人心痛。1946年,,樂山也發(fā)生過一次大水,,有“新徐霞客”之稱的旅行家朱偰于當(dāng)年7月22日至29日游峨眉山后返樂山,因遇上大水,,被迫留于城中,。被困城中時,他記錄了當(dāng)時大水情況:“霪雨數(shù)日,,山洪暴發(fā),,岷江水漲,開民國六年以來未有之紀(jì)錄,。沿江一帶,,盡成澤國,廬舍被淹,,牲畜漂流,,誠浩劫也?!庇纱丝梢?,當(dāng)年的河水倒灌給樂山居民帶來了沉重的災(zāi)難。樂山大佛腳部平臺海拔362米,,超過這個標(biāo)志便意味著發(fā)生重要的汛情,。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樂山大佛有著獨特的水文價值,。古人雖然沒有先進的技術(shù)測出江水的具體流量,,卻以獨特的方式觀測與記錄水位,。以大佛為例,樂山大佛之外,,許多沿江大佛也是重要的水文標(biāo)志,。例如重慶的彈子石摩崖石刻造像。這一石刻位于重慶長江南岸,,是長江下游進入重慶門戶的重要標(biāo)志,。《巴縣志·疆域》載:“江水過鷓鴣石,,彈子石至觀音碚,,南岸有大石崖,明夏都察院鄒興所鑿也,?!迸c樂山大佛不同,每年汛期,,這一造像的佛腳便會浸入水中,。洪水若是發(fā)生,便會出現(xiàn)大佛“洗腳”,、大佛“洗手”,、大佛“洗臉”等不同場景,當(dāng)?shù)厝艘餐ㄟ^大佛知曉水位,。若是遇上“大佛洗臉”,,即意味著罕見的特大洪水暴發(fā)。除了石刻造像外,,古人還留下了許多水文石刻,,不少題刻中包含了士大夫?qū)ωS年的祈求。具體來說,,這些水文可以分為枯水題刻和洪水題刻,。枯水題刻,,言下之意就是記載歷史上江河水位極低的石刻,。最有名的要數(shù)位于長江三峽庫區(qū)上游涪陵城北長江中的白鶴梁,白鶴梁也被譽為“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曾經(jīng),白鶴梁漲水時隱沒,,枯水時顯露,。考古學(xué)家在白鶴梁上發(fā)現(xiàn)了題刻170余則,涉及枯水的題刻有85則,。白鶴梁上還有石魚圖18尾,,石魚也是用于標(biāo)記水量的重要符號,。三峽建成后,白鶴梁雖不再承擔(dān)水文記錄功能,,但仍然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F(xiàn)代,當(dāng)?shù)匾褳槠湫藿ㄋ虏┪镳^,,游客前往依然能夠領(lǐng)略白鶴梁的歷史人文價值,。其他著名的枯水題刻,有江津蓮花石,、朝天門靈石,、巴縣迎春石、云陽龍脊石,、豐都龍川石,、江北耗兒石等等。白鶴梁題刻中的刻魚,。來源/紀(jì)錄片《遠方的家》截圖長江流域以外,,全國其他地方也保存有許多洪水、枯水題刻,,如廣西桂林芙蓉石洪水題刻(“大宋崇寧五年丙戌歲六月二十九日大水泛至此”),,廣東肇慶七星巖摩崖石刻(“道光甲辰,水痕至此,??な貤铞瑫灾就础保?/span>,。這些水文題刻為歷史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水文材料,,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史料價值。石刻造像與江水的相對位置顯示了重要的水文信息,?!案〕鏊妗薄奥冻稣嫔怼薄奥冻鋈病薄奥冻龅鬃薄奥冻鼋甘鼗保@些看似差不多的表述背后實際存在著巨大差別,,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日常使用時應(yīng)當(dāng)更為嚴(yán)謹。四川省文物志編輯部編:《四川省文物志征求意見稿第二集》,,1986,。干樹德:《彌勒崇拜與樂山大佛的建造》,《四川文物》,1995第3期,。干樹德:《樂山大佛建造始末考略》,,《四川文物》1997年第1期。出乾一丁:《大佛密碼》,,重慶:重慶出版社, 2020年,。樂山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編:《樂山掌故》,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7,。王曉暉,,李艷:《水文記錄與社會意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9年,。魏奕雄:《樂山大像閣之謎》, 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xué)報, 2008。*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歡迎讀者轉(zhuǎn)發(fā)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