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哥的第 1753次原創(chuàng) 昨天我看到一句英文,有人說是對“杠精”最好的回懟,,我們一起來看看: People who know the least always argue the most. 先為英語基礎(chǔ)不太好的讀者們劃分一下成分: People(主語) <who know the least>(定語從句) always argue(謂語) the most. 這句話最有意思的點在于“對比”,know the least(知道得最少)和 argue the most(爭辯得最多) 形成鮮明對比,。 整句話的字面含義是:那些知道得最少的人往往爭辯得最多,。 我分別在微博和 b 站發(fā)了動態(tài),大家的翻譯可謂爭奇斗艷,,精彩紛呈: 我覺得相對最好的翻譯是“無知者好辯”,。 你會怎么翻?可以一會兒發(fā)在評論區(qū),,我看看公眾號讀者的水準~ 我想到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 “Never argue with an idiot. They will only bring you down to their level and beat you with experience.” 譯:永遠不要和傻缺爭辯,,他們只會把你拉到跟他們一樣的水平,,并且用豐富的經(jīng)驗戰(zhàn)勝你。 下面就跟大家討論一下“杠精”的英語怎么翻譯: 當然,,馬克吐溫的 idiot 可能就包含杠精這一物種,,但 idiot 的范圍太大。 我們說的網(wǎng)絡(luò)杠精是那種通過抬杠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diào)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 我腦海中立馬蹦出下面三個單詞,,也是杠精的三個層次: 1.contrarian: /k?n?tre?ri?n/ 這個詞的詞根就是 contra-“相反的”,,比如 contrast(反差);contrary(相反的),。 contrarian 表示“總喜歡唱反調(diào)的人”,,這就是“杠精”了。 2.troll: /tr??l/ 該詞原指北歐神話里的怪物,,后來引申為網(wǎng)絡(luò)上“搞不清楚狀況,、不識相、亂說話,、自作聰明的人”,, 也叫“噴子” 3.hater: /?he?t?r/ 三個詞中,hater 最為惡劣,,對整個社會都帶有一種敵意,見不得任何人好,,以噴別人為樂,,恨不得跟你同歸于盡,屬于心理變態(tài)的類型,,也叫“黑子”,。 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杠精不斷黑化的三個層次:杠精、噴子,、黑子,。 最后再補充兩個關(guān)于“抬杠”的短語: 1.arguing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為了爭辯而爭辯) 這種情況下,事實,、真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爭辯本身,在爭辯中獲得快樂,。 2.Devil's advocate(魔鬼的代言人) 這也是英文中對于“杠精”的終極描述——“魔鬼的代言人”,。 看來任何文化都比較痛恨“杠精”。但話說回來,,我們不是要反對一切“爭論”的行為,,合情合理的爭論是必要的,是推進人類認知的動力,。 我們反對的是“the behavior of arguing for the sake of argument”(為杠而杠的行為”,。 像侃哥做自媒體的,免不了噴到杠精,,下次再碰到他們,,或許我會回復下面這句話: People who know the least always argue the mos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