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知識 匯聚一堂 世界蚊子日 你知道嗎,?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設立這個日子是為了提高公眾對瘧疾以及其它蚊子傳播疾病的意識。 1897年8月20日,,英國微生物學家羅納德·羅斯爵士打開了人類了解瘧疾及其傳播途徑的大門,,發(fā)現(xiàn)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為此獲得了190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 而蚊蟲叮咬引起的皮炎,,是夏季皮膚科常見病癥,。蚊蟲通過其口器刺傷皮膚,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膚,,由于蚊蟲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種抗原成分,,這些抗原在進入人體皮膚后可與抗體產(chǎn)生變應性反應而引起炎癥。嚴重時個別患兒局部產(chǎn)生大皰,、出血性壞死等嚴重反應,。 李超老師曾在《耳穴意象推刮術》中專門講到蚊蟲叮咬的耳穴推刮術。 耳穴對瘧疾的調理 瘧疾(李志道) 取穴 主穴:肝,、膽,、內分泌、皮質下,、腎上腺 配穴:發(fā)熱時耳尖放血:正氣不足加脾、腎 取穴依據(jù) 肝膽2穴以和解少陽,,解表達邪,,使邪從外出。內分泌穴能調節(jié)機體機能,,扶助正氣,,驅邪外出。腎上腺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皮質下可調節(jié)大腦皮質功能,醒腦開竅,。耳尖放血以清熱解毒,。脾穴能健脾和胃,補益氣血,,腎穴能補腎壯陽,,正氣足而驅邪外出。 來源 李志道《常見病耳穴治療圖解》 耳穴望診間日虐的效果觀察 *向家倫 *唐賢偉 **張尚武 **李建惠 為了尋找快速,、簡易,、準確的診斷間日瘧方法,于1978-1979年我們在巫溪縣鎮(zhèn)泉公社,、巫山縣大昌公社,、萬縣甘寧公社,對患間日瘧血檢原蟲陽性者91例,,進行雙耳穴視診,,發(fā)現(xiàn)瘧區(qū)(在賁門穴與上支氣管擴張點連線中點向外延伸0.6厘米的區(qū)域內)、脾穴上有陽性改變(多數(shù)病例出現(xiàn)變色,如點狀紅色,、點狀或片狀白色,、點狀白色其邊緣有紅暈。少數(shù)病例有變形,、丘疹,、脫屑等)共計66例,陽性率為72.5%,。而與瘧原蟲感染無關者(近兩年無瘧史,、一次血檢陰性)84例,視診有陽性改變者4例,,陽性率為4.8%,,P<0.01,有顯著差異,。為了進一步探討其視診價值,,于1980年8月在梁平安勝、燎原,、袁驛公社現(xiàn)場驗證,,其結果如下。 方 法 一,、分組:原蟲陽性組(近兩年瘧史病人發(fā)熱病人及健康人群中血檢原蟲陽性者),。 二、視診:在左耳廓的瘧區(qū),、脾穴上視診陽性改變,,凡單穴出現(xiàn)陽性改變者為視診陽性。 三,、血檢:取耳垂血涂厚血膜,,用吉氏法進行常規(guī)染色,鏡檢全血膜,,發(fā)現(xiàn)瘧原蟲者為血檢陽性,。 結 果 原蟲陽性組共計125例,視診陽性90例,,陽性率為72%,。原蟲陰性組共計121例,視診陽性3例,,陽性率為2.4%,。在原蟲陽性組125例中,瘧區(qū)陽性84例,,占67.2%,,脾穴陽性16例,,占12.8%,兩穴均為陽性者10例,,占8%,。而在原蟲陰性組121例中,瘧區(qū)陽性1例,,占0.8%,,脾穴陽性2例,占1.6%,。 體 會 一,、《靈樞、口問篇》:“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曰:“五臟所主病證蘊于內,,必形色見于外,。”從而可見望診耳穴推斷間日瘧是有所依據(jù)的,。 二,、瘧原蟲陽性組、陰性組與視診陽性符合率差異極顯著,。表明:耳穴視診法診斷間日瘧疾病人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由于視診一人需時約1分鐘,,比血檢一人需時約30分鐘,,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因無需設備,檢查方便,,頗可作為瘧疾普查和門診篩選間日瘧疾病人之用,。 *萬縣地區(qū)衛(wèi)生防疫站 **萬縣地區(qū)人民醫(yī)院 源自:《中國針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