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拼音shàn)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封禪其實就是祭拜天地之意,。指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一般由帝王親自到泰山上舉行。從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人類對于大自然有一種既崇拜又敬畏的心理,而山岳更能直接體現(xiàn)出大自然宏偉壯觀,,封禪就成了表達對大自然崇敬情緒的重要方式,。正是山岳這種獨特的地位與形式,導致它成了古人表達對大自然崇敬的主要載體,,乃至成為人們心中對于“天”“神”的直接想象,。因此,對于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來說,,如果能夠?qū)⑦@一心理特征利用起來,,那么就將達到愚民和突出自己的目的,,并最終從思想層面極大穩(wěn)固自身的統(tǒng)治,封禪行為的政治性就體現(xiàn)于此,。 為什么選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舉行封禪大典的條件
歷代帝王對于封禪極其重視,但封禪大典也不是那個帝王想舉行就能舉行的,。劉備投奔同劉表時從長沙郡羅侯寇氏那里收了個養(yǎng)子,,并為其取名為劉封。沒過多久,,甘夫人為劉備生下一子,,取名劉禪。將劉備的這兩個兒子的名字連在一起,,便是封建時代被視為極高榮譽的“封禪”,。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想封禪,卻當即被魏征勸阻,,可見封禪大典規(guī)格之高,。帝王封禪基本條件是有開疆拓土之功,又有安邦定國之業(yè),;在位政績卓著,,疆域統(tǒng)一,國泰民安、國富民強,;處于太平盛世,,有祥瑞出現(xiàn)。自秦始皇以后,,在泰山舉辦過封禪大典的皇帝,,也就只有六位,非常少,。第一位是秦始皇,,第二位就是漢武帝,第三位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第四位是唐高宗,,第五位是唐玄宗,第六位是宋真宗,。 這些去封禪的皇帝,,除宋真宗外都是政績卓著的皇帝。秦始皇和漢武帝到泰山封禪,,除了夸耀功德之外,,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目的,那就是希望通過封禪變成神仙,。無論是秦始皇、漢武帝,、劉秀這種政績卓著的能人,,還是如宋真宗這般平平無奇的人,都視在泰山進行封禪活動為彰顯自身皇權的體現(xiàn),。 也正是因為宋真宗拉低泰山封禪的檔次,,此后的歷代帝王,不管是建立元朝,、明朝的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文治武功同樣成就極高的明成祖朱棣,,以及“康乾盛世”的三位締造者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都對封禪一事絕口不提,。其中,乾隆帝盡管六次登上泰山,,卻都沒有遵從自己好大喜功的本性舉行封禪,。 |
|
來自: 格林書屋 > 《首藏網(wǎng)絡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