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如今我們都接受了許多“半句名言”,。也就是說,本來是完整的一句,,卻因各種因素導致,,其中有半句非常知名和流行,而另半句卻無人問津,,甚至許多人還喜歡“各種續(xù)貂”,。 比如蘇軾的這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多霸氣,展現(xiàn)了文化知識的重要,。但這也是“半句”,,因為上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合在一起后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蘇軾很現(xiàn)實,,生活從來也很骨感,這實則是有點“自娛自樂”的味道,。 但不論怎樣,,半句名言早已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經常被引用,。以至于還能造成許多誤會,,如這句“色不迷人人自迷”,下一句是啥,?估計許多人都會脫口而出“酒不醉人人自醉”,,但這卻是錯的 因為這半句,其實是出自一首詩歌,,倘若你讀完下一句,,并明白了整首詩歌的意思,會顯得有點尷尬——原來意境這么美,,根本就不是,,我們尋常所理解的那種模樣。下面先簡單介紹下這位詩人,。 這位詩人叫黃增,,寫詩只是他的副業(yè),因為他真正的職業(yè)是一位出色的畫家,,最擅長畫人物,。在乾隆三十三年,他晚年時期曾被召入宮內,,當了宮廷畫師,,給乾隆畫像。由于技藝出色,,被乾隆賞了個八品頂戴,。 而這句“色不迷人人自迷”,便出自他的詩歌《集杭州俗語詩》,,全文如下: 瞅見下面那句了嗎,?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這首詩歌其實是一首才子佳人類的詩歌,,滿含了用情之深和用情之專! 不過,,看我這首詩歌后,,恐怕人們還會有一種感覺,除了最后這一句外,,前面的那三句,,咋都這么熟悉? 沒錯,,這種詩歌的形式,,就叫“集句詩”。即,,把一些俗語,,或前人詩句,,拼湊在一起,,且還必須要意思貫通,形成一種新的詩意和境界,,古代的詩人和才子都喜歡玩,。如蘇軾的《南鄉(xiāng)子 集句》,不過蘇軾畢竟是大才子,,哪怕集句他都要有所創(chuàng)新,。 但黃增的這首,前三句卻都是信手拿來,,沒有再創(chuàng)新,,只有這最后一句“三笑徒然當一癡”是畫龍點睛之筆。因為這里面有個典故,?!短撇Ⅻc秋香》中,秋香曾對唐伯虎三笑留情,。 不過,,還有人認為,這根本不是在說唐伯虎,,而是在說《聊齋志異》中的名篇《嬰寧》,。 話說有位才子叫王子服,14歲就中了秀才,,在上元節(jié)游玩時,,看到了一位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神仙小姐姐,,拿著一支梅花對他嫣然一笑。從此王子服就犯了花癡,,天天看著那支梅花,,萬分思念對方,于是染了相思病,。 后來他哥們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騙他說,那位神仙小姐姐是自己的表妹,,王子服立刻求親,,哥們支支吾吾沒答應。而王子服便拿著那支梅花,,按哥們提供的地址去找,,卻是一片人跡罕見的地方。王子服不氣餒,,又是一通亂找,,竟然發(fā)現(xiàn)了一戶人家。 仔細看去,,門口處正是那位神仙小姐姐,,這回正把一支杏花向頭上插,瞅見王子服后,,又是儼然一笑躲進屋內去了,。王子服是讀書人,雖心里百爪撓心,,卻不敢貿然進去,。于是便在門外來回轉悠,只想再見人家一面,。 沒過多久,,走出來一位老婆婆,問王子服你干啥,?王子服就胡說是來探親,,那婆婆竟然認了親,然后把神仙小姐姐叫出來相見,。王子服這才知道對方叫嬰寧,。于是嬰寧對著王子服又是一笑,由此兩人三笑定情,,終于結為夫妻,。 但回到家后,王子服就發(fā)現(xiàn)嬰寧,,果真是“不食人間煙火”,,當著自己老媽的面,,竟說出了“王子服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事”,這可嚇壞了王子服,。最終得知嬰寧是狐女所生,。但為人卻“一塵不染”,無論面對怎樣的苦難,,她都笑對,。最終人們接受了嬰寧,兩人幸福生活在了一起,。 不論怎樣,,黃增的這首集句詩,無論是歌頌《唐伯虎點秋香》,,還是為《嬰寧》擊節(jié)叫好,,顯然都代表了一種人間美好和專一的感情。顯然一塵不染,,毫無庸俗之感,。 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既然如此,,那就攜手共度今生,無論面對怎樣苦難都笑對而過,,這又何“色”之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