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當涂東街上的鐵匠鋪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當涂城里的東街兩邊開著許多家手工作坊店鋪,,有鐵匠鋪子,、車匠店、篾匠店等,。在竹巷口的南面幾十步遠處有一條小巷子,巷口的左邊是家鐵匠鋪子,,巷口的右邊有家水火爐子,,是賣開水的。鐵匠鋪子坐西朝東,,左邊緊挨著的是炸炒米店,,對面是新華書店,。鐵匠鋪子的大門是老式木排門,每天打烊時,,將一塊一塊有編號的木門板,,沿著門框上下槽子,依次拼裝上去,,把最后一塊門板用一大鐵掛鎖鎖住,,店門就鎖好了。 鐵匠鋪子有兩間店面,,之間沒有隔墻,,是連通的。鋪子的中間有一大一小兩個鐵砧子,,右邊一間的墻旮旯是一座用磚砌的爐子,,爐子上順墻角是用磚砌成的煙囪,通向屋頂,;爐子旁邊架著個手拉風箱,。店內墻根下散亂地堆放著廢鋼和廢鐵器,還有煤炭,。屋里的墻面,、頂棚都被煙火熏得漆黑。南北兩面墻上掛滿了已打制好的鐮刀,、鋤頭,、釘鈀等農具,還有菜刀,、鍋鏟子,、火鉗等生活用具。 鐵匠鋪的師傅大約四十歲左右,,中等個頭,;帶著兩個小徒弟,年齡大約十五六歲,。每天,,小徒弟倆很早就來開店門,先將排門的木板一塊一塊御下來,,疊著靠在外面墻上,,再用根粗麻繩拴住,以防倒下來,,砸到人,。缷完門板,就忙著起爐子,要在師傅來店前把爐火生著,。每當我早上背著書包,,走出巷口時,就看見小徒弟倆差不多已忙完了,,這時師傅還沒來,,小哥倆就很自由地在那兒嬉戲打鬧。 每次上學、放學路過巷子口,總能聽到“叮當,、叮當”的打鐵聲,傳得很遠,。有時放學經(jīng)過巷口,我會好奇地站在店鋪門口,,觀看師徒打鐵的場景,。 只見小徒弟雙手推拉風箱,爐膛內火光熊熊,,火苗呼呼地往上竄,。師傅將一塊燒得紅彤彤的鐵塊用火鉗子夾住,從爐膛里取出來,,放到鐵砧子上,,這時小徒弟倆,馬上一人手中握一個大鐵錘,,分列在鐵砧子前,,師傅左手握火鉗,夾住鐵件,;右手掄起小錘,,先在鐵砧上敲擊兩下,只聽“當,、當”兩聲清脆的聲響,,兩個小徒弟便象聽到命令似的,掄起大鐵錘,,跟著師傅小錘的落點,,師傅的小錘落在哪里,徒弟的大鐵錘就砸在哪里,,整個過程沒有一句言語,,你一錘,我一錘,,師徒三人配合的十分默契,。“咣,當,,咣,當”的擊打聲,,一聲接著一聲,,急促而富有節(jié)奏。這時鐵砧上鐵星飛舞,,火花四濺,,如同過年時燃放的煙花。鐵件在重錘的擊打下,,漸漸變得暗紅,。師傅邊打邊觀察著錘打的程度,當聽到師傅的小錘在鐵砧子上空擊一下,,發(fā)出“當”的一聲清脆聲響,,小徒弟倆便收住鐵錘,此時師傅繼續(xù)獨自用小鐵錘敲打,,邊打邊翻動鐵件,,時間一長,鐵件變成了黑色,,便又送進爐膛里鍛燒,,其中一個小徒弟忙丟下大錘,去拉風箱,。爐膛里的火苗又“呼哧呼哧”地躥起多高,,一會兒鐵件再次被燒紅了,師傅又用火鉗夾住從爐子中取出,,放在鐵砧子上,,另一個小徒弟弓步彎腰,掄大錘隨師傅小錘的節(jié)奏擊打 ,,小錘快,,則大錘急,小錘慢,,則大錘緩,,待鐵器擊打得差不多時,師傅的小錘在鐵砧上空敲一下,,小徒弟便起身收起大錘,。接下來,師傅的小錘在鐵件敲一下,,接著又在鐵砧上空擊一下,,來回敲打,發(fā)出“叮、當,,叮,、當……”的節(jié)奏聲,仿佛不是在打鐵,,而是在奏樂,。 一件鐵器打造完成后,師傅會得意地用小鐵錘在鐵砧子上空擊兩下,,發(fā)出“當,、當”兩聲清脆響聲,隨后便將鍛打好的鐵器放入裝滿冷水的木桶中,,“嗤”的一聲,,只見一道白煙冒出多高,這是打鐵的一道工序,,叫淬火,。淬完火,師傅便將鐵器扔在滿是鐵屑的鐵砧子下面,,接著便開始尋找合適鐵料,,開始下一件鐵器的打制。有些生活用具類打制成后,,還要經(jīng)過砂輪打磨,、用鏟刀、銼刀再加工,。 夏天,,天氣炎熱,鐵匠鋪里更熱,,師徒三人都光著膀子,,上身只穿戴一件黑的長皮油布圍腰子,汗流浹背,。師傅脖子上圍條擦汗的毛巾,,額頭上的汗珠滴落在火紅的鐵件上,發(fā)出“滋滋”聲響,。師徒三人身上穿的圍腰子上布滿了被火星子濺燒成的一個個小洞眼,。當涂有句歇后語,形象地說“鐵匠的圍腰子——盡是眼(近視眼)”,。 農耕社會,,打鐵是不可忽缺的一門手工藝。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稱“萬器以鉗為祖”,,鐵匠乃百工之首,,那時木匠,、瓦匠、篾匠,、石匠等手藝人使用的工具,,農業(yè)生產所需的鐮刀、鋤頭,、鍬,、釵等農具和刀、剪,、鏟、勺等生活用具都離不開鐵匠手工打制,。在冷兵器時代,,一座鐵匠爐,也許就是一家“兵工廠”,。打鐵是一個苦行當,,老話說人生有三苦:打鐵,撐船,,磨豆腐,。打鐵是體力話,沒有一副好身板,,怕吃苦受累,,是吃不了這行飯的。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其實,這句俗語所揭示的道理,,不僅僅是指打鐵,,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如此。 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打鐵手藝已被工業(yè)化生產所替代,,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漸漸被世人所遺忘,,如今只有在一些老街古鎮(zhèn)的旅游項目中,,有時才偶然能遇見。 “叮當,!叮當,!叮叮當!”記憶里的打鐵聲,,漸行漸遠的打鐵聲,,逐漸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 【作者簡介】 楊小明,網(wǎng)名羚羊,。高級工程師,,喜愛閱讀,偶有文字見之于媒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