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花,,生來是要爭俏的,。諸如春日里,一樹樹梨白與桃粉,,宣示著“花開即春天”的真理,。又諸如牡丹與芍藥,,以那般嬌艷讓人挪不開眼睛,才有了“百花莫爭” 的傲慢,。 而有些花,,生來是不爭的,它們低低的,,以謙卑之姿容納大世界,。這樣的花,在夏日尤多,。盡管人常說,,生如夏花之絢爛??苫叵肫饋?,我們竟說不上來因為品相而讓人念念不忘的花。 讓人念念不忘的,,反而是一縷若有若無的清香。是告別校園,,青蔥年歲的一抹梔子記憶,;是轉(zhuǎn)角處,幽幽而久的丁香味,;是老街花攤,,襲襲而來的茉莉芬芳;是朝開暮落,,淡淡而寂的木槿香,。 一陣一陣花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它們的存在,,它們卻早已深入我們內(nèi)心,。撩起原初的感覺,喚醒從前的記憶,,我們情不自禁,,無從設(shè)防。 怪不得,,想起盛夏花事,,就勾起了一段段往事。也怪不得,,夏花總藏著心事,,才有那謙卑的絢爛。 梔子梔子,,喚起它的名字,,就好像喚起了整個夏日的清純,。 它一身潔白,要么躲在街角某個老奶奶的花籃子里,,不知覺撩動某個路人的思緒,。要么藏在校園的某個角落,甘愿做配角,,看青年人青春恣意,,亦看他們悲歡離合。 有時候,,是那白花瓣落在藍色的百褶裙上,,成了一段往事的密碼。有時候,,清香陣陣,,喚起遙遠的純凈??礂d子一眼,,又悲又喜,好似歲月中不經(jīng)意流露的溫柔,。怨只怨,,時人不知珍惜,年歲不知等待,。 相比今人,,古人更留意梔子花的此時此刻。在古代,,梔子花又被稱作“禪客”“禪友”,。相傳它來自西域,是佛書中提到的“薝卜花”,。而事實上,,這原是個美麗的誤會,薝卜花和梔子花根本不是一種花,。薝卜花為淡黃色,,嗅之辛辣觸鼻;而梔子花素白淡雅,,聞起來清甜,,沁人心脾。 但文人墨客們就愛梔子那翩翩素心,,寧愿將錯就錯,。或?qū)せ匾环N閑情,像唐代詩人王建那首《雨過山村》一樣: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或覓得一種安心,,如宋代詩人高公泗《港口野步懷歸》那般:預(yù)知半夏當歸去,梔子開時應(yīng)到家,。又或是無意沾染到一種哀傷,,是明代詩人劉玉的詩句:梅子漸肥梔子瘦,黃鸝啼盡雨中花,。 一庭庭梔子香,,道出古今多少思緒。梔子花開,,揮手道別時,。梔子花香時,回憶又襲來,,無從抗拒,。微微哀愁,淡淡篤定,,全付諸這六瓣白,,這盛夏時節(jié)。 丁香花是盛夏的郁結(jié),,濃得如它的紫,化不開,。 未開花時,,丁香的花蕾密布枝頭,像一個個未打開的心結(jié),,故其有“丁香結(jié)”之稱,。 詩人們常以丁香花含苞不放,來喻比愁思郁結(jié),,難以排解,。如納蘭性德的《蝶花戀》,“露下庭柯蟬響歇,,沙碧如煙,,煙里玲瓏月。并著香肩無可說,,櫻桃暗吐丁香結(jié),。”又如李璟《浣溪沙》“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倍∠阏慈旧狭巳说某罹w,哀怨得不像話,,丁香多冤又多怨呢,? 關(guān)于丁香,我們最為熟知的,,莫過于戴望舒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常常尋思著,這首《雨巷》應(yīng)是在盛夏的江南,,煙雨綿綿,,小巷深深,丁香結(jié)上雨露重,,那位丁香般的姑娘哀愁冷漠,,凄清,又惆悵,。在雨的哀曲里,,走盡了小巷,這位姑娘的顏色消散了,,芬芳消散了,,甚至連她丁香般的惆悵也消散了。 丁香的香氣亦猶如它的紫,,濃烈而高貴,;亦如它的郁結(jié),久久不能揮散,。如果說梔子花似十七八歲的初戀,,那丁香就好似一個有故事的姑娘,憂郁,、神秘,,自我,但總?cè)滩蛔∠肼犅犓墓适?,排遣她的憂愁,,教人久久不能遺忘。 一縷丁香幽,,在盛夏的細雨里,,在低眉的姑娘臉上,心事綿綿長長,。 木槿木槿,,朝開而暮落,花期極短,花開時猶如霞彩一片一片,,因此在《詩經(jīng)》里又喚它為“舜”,,“僅榮一瞬”之意。 有人說,,木槿花是一種溫柔的堅持,,每一次的敗落,都是為了下一次的燦爛,,可偏偏木槿這般堅韌在盛夏是從不惹人注目的,,同它的香氣一樣,人們只有在不經(jīng)意間才可以瞥見木槿之美,,回味木槿之香,。 畫家吳冠中以畫“小橋流水人家”見長,在他眾多的畫作中有一副《木槿》尤為特別,。畫中的木槿高過屋檐,,在黝黑中見其素凈。配文這樣說到:“她皮實,,旱澇忍得,。她葉密,不很鮮碧,。她的花紅而不艷,,白花倒很亮麗,且紅心閃閃,。南方的木槿成排瘋長,,被修剪當籬笆用,無人欣賞,。我在前海住所偶種一棵木槿,,她長成茂密的樹,高過屋檐,,滿樹白燦燦的花,一身華裝,,遮掩了我的破敗門庭,。” 無人欣賞的木槿,,悄無聲息地裝扮了畫家的門庭,,畫家也在漫長的夏日,不經(jīng)意留意到木槿的美,,把它畫在黝黑之中,,成了閃亮的日子。 吳冠中畫作《木槿》 作詞人姚謙同樣為木槿著迷,他見木槿朝開暮落,,卻堅持花開,。就像愛情,時有繁茂,,時有低潮,,但不作瀟灑之姿,而是沉默地,、溫柔地相守著,。唱這首《木槿花》的歌手是和木槿有同樣氣質(zhì)的袁泉,淡淡見優(yōu)雅,,深藏著深情,,淺淺唱著: 朝開而暮落的木槿花 月夜低頭啊心里想著他 記憶著已經(jīng)流逝的那一段時光 溫柔而堅持地在月光下 一段木槿情,紛紛開且落,,枯等故人來,,明日有誰知? 茉莉茉莉,,我們熟悉而親切的小花,,它承載了太多記憶。 茉莉的香,,是外發(fā)的,,濃烈熱情。它小小身體里總迸發(fā)的難以置信的能量,,好似鄰家素凈的小妹子,,在院子里偷偷種下茉莉花,花香飄遍整個街頭,。人們路過,,都會因為這一縷突如其來的茉莉香,會心一笑,。 茉莉成為一種國民記憶,,莫過于那首我們熟知的《茉莉花》,在不同時段聽來都有不同的滋味,。記憶里依然很明晰,,小女孩提著紅燈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唱起《茉莉花》,熟悉的旋律一響起,,心里就汪起淚水: 芬芳美麗滿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讓我來把你摘下,送給別人家 如此莊重的場合,,不選擇國色天香的牡丹,,也不選擇百花之王的芍藥,,不選擇淡雅脫俗的菊花,也不選擇君子之心的蘭花,。偏偏選擇了不惹人矚目,,鄰家妹子似的小茉莉,婉約而又熱情,,我們的民族的深情與閑情交織在歌里,。 而在楊鴻年先生改編的版本里,又呈現(xiàn)出另一番惜花之情: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fā)芽。 茉莉的美,,讓我們有了私心,,想讓它成為獨家記憶。奈何惜花之心戰(zhàn)勝了愛花之情,,小小的茉莉泛起人性的漣漪,。 戴茉莉,怕它就此枯萎,。而在古時,,茉莉是與美人常相伴的。那些個似花的可人兒,,總把茉莉插在自己的發(fā)髻上,。蘇東坡有詩云“暗麝著人簪茉莉”;清代亦有詩人張維楨這些寫揚州女子:“家住江濱近白沙,,今年雨足好桑麻,。蓬松短發(fā)紅繩系,一面斜插茉莉花”,;茉莉隱隱約約插發(fā)髻,,襯得美人愈發(fā)清麗,而襲襲花香更添美人幾分嬌媚,。也難怪有詩云,,“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p> 襲襲茉莉夢,今時溫情的記憶,,舊時搖曳的清夢,。 人類有五六百萬個嗅覺細胞,,嗅覺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著。嗅覺不像視覺,、聽覺需經(jīng)過大腦的處理,,它的存留的時間長,又直接觸達我們的情緒,、記憶,。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說,“當往昔沒留下任何東西,,人已消亡,,物亦破敗……其氣味和滋味卻久久不散,一如靈魂,,以滴滴纖細而幾乎無法察覺的存在,,強韌地負載記憶的巨廈?!?/p> 嗅覺無疑是我們最神秘,,而又最迷人的感覺。而在盛夏,,這些小小的花事,,不與萬物競相生長,而是保持謙卑,,以香氣與人們相遇,。當每一朵顫動的花散發(fā)芬芳,芳香與音響纏繞在溫柔的黃昏里,,喚起一陣陣回憶與暈眩,,才明了花事不會了卻無痕。 盛夏多熱鬧,,就隨著這一縷縷花香的痕跡,,跳一段優(yōu)雅的華爾茲吧! 發(fā)布于 河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