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閑愁”成了古人難以割舍的情結(jié)。那一川煙草海天愁思,,那烏云慘淡飄渺孤鴻,,那羌管悠悠白發(fā)征夫,,那簾卷西風(fēng)滿地黃花,,那停杯投箸欲語淚先流,更還有薄霧濃云愁永晝,,一江春水向東流,。閑的詩情畫意,愁的夢縈魂牽,。細(xì)品古人的閑愁,,并不是指無聊時的惆悵,而是泛指在人生中的一切無奈和憂愁,。近日講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對蘇子的閑愁感悟頗深。一篇小品文,,短短八十四字,,對閑愁的詮釋是文近旨遠(yuǎn)。現(xiàn)對文本的領(lǐng)悟如下: 一. 月有情,,人無情 在蘇子筆下,,月是蘇子的老友,蘇子也為月多次留情,。思妻之月,,在松岡,;思弟之月,在朱閣,。今夜蘇子本已經(jīng)睡下,,但見月相邀,又欣然起行,。月依然是他熟悉的月,,但是賞月的心情卻不盡相同。人生履歷中又添了一些不愿回首的往事,?!澳顭o與為樂者”寫盡了蘇子的境遇:落寞之中有點感傷。官分為清貪二類,,清官在這樣一個月夜怕還要處理公文,,挑燈夜讀;貪官在這樣的晚上肯定又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生活似乎是拋棄了蘇軾,讓蘇軾無所事事,,無人交往,。陪伴他的只有天上的一輪明月。為什么無人交往,?是蘇軾為人呆板,,不解風(fēng)月?從蘇軾的詩詞文中我們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他半點呆板之處。究其原因,,是因為蘇軾的不幸遭遇,。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命運多舛,。在黃州,,雖然當(dāng)個團練副使的小官,但是一不能簽署公文,;二不能擅離職守,。一言以蔽之,蘇軾既沒有實權(quán),,也沒有自由,。蘇軾最后混得只能靠開墾荒地(將荒地命名為東坡,自稱東坡居士)為生,。當(dāng)我們知道了這段背景,,我們就不難想象當(dāng)時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境況,也不難理解“無與為樂”的準(zhǔn)確內(nèi)涵,。跟冷暖變化的人情相比,,月亮是執(zhí)著的,,是始終如一的,難怪蘇軾一見明月,,心情陡轉(zhuǎn),,不嫌穿衣麻煩,不嫌深秋夜寒,,起身賞月,。如果我們的頭腦中能對蘇子的賞月呈現(xiàn)出一幅畫面的話,那肯定是新一版本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而這里怕是要“舉頭”了吧。在這里,,文章暗含了一個對比,,月有情,人無情,。 二. 名為月清,,實為心閑 對影式的賞月似乎太落寞,蘇軾終于鎖定目標(biāo),,尋找一個一起賞月的人——張懷民,。他們有著共同的志趣:滿腹才情、有凌云壯志,。他們有著共同的遭際,,有著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悲,所以在交談中能產(chǎn)生共鳴,。不覺之間,,月兒更見清澈了,,“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是這篇文章中寫景的名句,,而尤以空明二字用的最妙,。空,,寫出了月之清,;明,寫出了月之亮,。我們借用王夫之的“以我眼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個理論來審視這一句,不妨認(rèn)為,,正是蘇子心中的空明,、純凈,,他的眼中之月才會同樣的空明、純凈,。所以眼前之景的明月固然空明,,心中的“月色”又更加皓然。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心閑的時間下,,才能更好的領(lǐng)略月之空明,,才能更好的將自己投諸于自然的懷抱。見景發(fā)思,,悠悠明月,,閑月在心,閑思無限,。正是這份閑愁,,才讓蘇軾在文學(xué)史上留下了一份雋永的月色。 三. 閑月在心,,閑心歸禪 文章結(jié)尾三句:何處無月,?何處無竹柏?看似見景追問,,而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兩個追問漏洞百出,,很容易被批駁。其實蘇軾并無深意追問,,只是為了引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聽聽語氣,怨氣由“閑”字透出,。我們完全可以理解蘇軾的怨氣,,因為他不是碌碌之輩,不是不愿意為朝廷效力,,而是朝廷不識他的那份忠心,。這種不平之氣只能對月空嘆,只能寄情于山水間,。余秋雨說過: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也成就了蘇軾。在黃州,,作為閑者的蘇軾去江邊游黃岡赤壁,,去城郊訪故友,去承天寺賞月……《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fēng)波》《記承天寺夜游》……都是在黃州這片土地上完成的,。黃州,,是蘇子性格的轉(zhuǎn)變期,他有一個俗人變成了一個超人,。他開始躬耕田壟,、開始做飯做菜,、甚至開始練瑜伽、練氣功,,結(jié)交佛緣,。最終于心性歸禪。有詞為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這種從人生中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到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思想境界之超脫可見一斑,。政治上的的得失,、成敗、浮沉,,都變得無所謂,。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yuǎn),,他都能用佛家奉行的一顆平常心來對待,。用佛的視角來觀察世事,這是他曠達(dá),、樂觀的根源,。 賞月的欣然、無樂的黯然,、訪友的悅?cè)?、漫步的悠然,、思緒的恬然,,款款情思經(jīng)歷了千回百轉(zhuǎn)之后,終于歸于平靜,。一次具有閑心的閑游,,是蘇子從大自然的美景中尋找一個精神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