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油麻地的“廟街”(Temple Street)相當有名,在很多港劇和電影中出現(xiàn)過,。它是一條不長的街道,,里面有各色小吃攤檔,也售賣各種小商品,,價格比較低廉,,有點類似以前廈門的“人和路”和“霞溪路”,是香港市井味道濃郁的地區(qū),,港片《食神》和《廟街皇后》的故事都發(fā)生在這里,。廟街離我住的酒店非常近,上次香港之行我們在那里來來回回逛了好幾趟,,近距離感受香港的本土氣息,。 油麻地一帶人口密度比較高,大樓下面的小空地就成了街坊鄰居們休閑的地方,。 這是油麻地的“文明里”,,夜晚了還是有不少人呆在那里休閑。 廟街的小吃據(jù)說很有名,,可是要到初三后才開張,,我們找到附近的一家“翠華茶餐廳”,這家是網(wǎng)上攻略極力推薦的,,但吃過后覺得一般般,,不知是我們沒有點對菜,還是他們家的水準就是這樣的,。 好不容易等到大年初三, 廟街終于開張了,。 果然人氣很旺,滿大街都是人,,有不少老外也來湊熱鬧,。 很長時間沒有在這么熱鬧的攤檔吃飯,也不知道要點些什么,,就瞅著人多的攤檔擠進去,,發(fā)現(xiàn)湯粉還不錯。 魚蛋湯一般般,,跟廈門的魚丸差不多,。 廟街的盡頭就是“天后廟”,廟街也因為緊挨著“天后廟”而得名,。因為那里有枝繁葉茂的大榕樹,,也叫“榕樹頭"。與旁邊的廟街相比,,這里清凈了許多,,沒什么人,。以前可能是打打殺殺的港片看多了,總覺得廟街好像很不安全,,其實來的這幾天經(jīng)常都在這一帶逛,,感覺還好,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安全,。 昔日的油麻地是個沙洲,,漁民在此泊船安居,因此建“天后廟”供奉,。 1876年天后廟搬遷到“榕樹頭”這里,,并一直保留至今。
沒來之前看攻略都推薦位于廟街盡頭的”美都餐廳“,說這家餐廳開業(yè)于1950年,,至今仍保留著當年的裝修風(fēng)格,,于是挑了個中午過去吃。發(fā)現(xiàn)這真是一家很奇葩的餐廳,,我們到達時是10:45分,關(guān)著門,,伙計出來說要11點才開門,,不讓進,我們只好去別的地方逛,。再次回來時已經(jīng)11:30分,,門還是關(guān)著,一個貌似老板的大叔出來說人手缺乏,,樓上雅座都滿了,,招待不了那么多人,可明明樓下都空著沒人坐,,也沒人預(yù)定,。我們說外面很冷能否讓我們進去等,或者干脆坐樓下,,但老板死活就是關(guān)著玻璃門,,說什么都不讓進。本來想轉(zhuǎn)身就走,,后來覺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拽的餐廳,,說什么都要進去瞧瞧它到底在拽什么。
若說他們家的東西好吃嘛,,拽一點也情有可原,,可是東西一點都不好吃。菠蘿油包還沒有廈門廣式茶餐廳的水準,,招牌的茄汁排骨飯和茄汁豬肉飯怎么說呢,,估計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困難時期才會覺得這樣的東西好吃,而且也不便宜,,很小的一碟飯要58港幣,,真不知哪里來的底氣這么拽。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大陸游客在玻璃門外面冒著寒風(fēng)排隊,,看了真是不忍心,。我說同胞們,別再輕信網(wǎng)上攻略的描述和推薦,,這家店真心可以不用去了,! 吃了一頓很受氣的午飯,出來又繼續(xù)逛,。 油麻地一帶還有“油麻地警署”,,記憶中很多港片中的阿Sir都蹲守過這里。 警署旁邊就是玉器市場
我的香港之行游記到此全部結(jié)束,。這次屬于自由行深度游,特意選擇住在油麻地,,為的就是近距離感受香港的本土氣息,。行程包含了乘坐水晶纜車去大嶼山、走訪高腳棚屋戶戶相連的大澳漁村,、乘坐“天星小輪”欣賞維多利亞港的夜景,、暴走中環(huán)的大街小巷、走進香港大學(xué)校園,、游覽赤柱半島,、探秘電影《功夫》“豬籠城寨”原型的香港“九龍城寨公園”等。多年后重游香港,,真是感慨萬千,,下次再寫一寫感受。 |
|